守河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河长啊,河长

初听河长这个名字时,我颇感好奇。根据相关资料,我关注了三个河长。

莫敬荣是德庆县官圩镇红中村委会支部书记,也是西江一级支流马圩河支流沙河红中村段河长。沙河红中村段长3.4公里,宽约6米,不大也不小,两岸少建筑物,管理难度不算大。身为河长,莫敬荣每周至少巡查1次,拿着长钩和蛇皮袋,见到垃圾就清理,一个来回要两个小时。清理工作相对容易,但提高村民的爱河意识就比较困难了。以前村民习惯把垃圾倒到桥底河道上,哪怕后来设置了垃圾桶,仍有不自觉的村民把垃圾倒进河里。在各地大兴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个别村民无视河边的提示牌,不愿意多走几十米,而是直接把垃圾丢到河里。

很多时候,莫敬荣看到了,就会上前制止,并进行劝导教育;更多时候莫敬荣没有看到,他只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爱河、护河政策,引导鼓励村民爱护美丽家园。

红中村总人口两千多人,莫敬荣当上河长后得罪了不少村民,相当一部分村民后来还是表示理解,认为严格管理都是为了大家好。有个村民喜欢翻找垃圾桶,从中寻找有用的东西。可他每次都会把垃圾倒在地上,有时候还会把垃圾直接倒到河道里。经过莫敬荣多次不厌其烦的劝导,他也有了改变,他依旧翻找垃圾桶,只是不会随意丢弃垃圾了。说到村民的变化,莫敬荣面露喜色,他的努力收到成效了。

沙河有了河长,良好的变化广受村民称赞。村民曾东桥回忆,以前河道里满是垃圾、杂草、树枝等,有时候部分河段都看不到河水,上面漂浮的全是垃圾,有装有垃圾的塑料袋、婴儿纸尿裤等。如今,河道清洁多了,鱼儿也多了。

河道变美了,莫敬荣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虽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之路漫漫,但莫敬荣还是暗暗下了决心,要持之以恒,以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文明意识为主,同时定时清理河道。针对河水稍微上涨就会淹没桥面,既影响群众通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莫敬荣想,除了要再次疏通河道,还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他们的支持。

莫敬荣,以一个村级河长的身体力行,来努力提升村民文明意识。他的苦与乐,正是肇庆市于2018年聘请的174名民间河长和河道警长尽责履职的缩影。

2017年7月15日,肇庆市印发了《肇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河长制实施范围、组织体系、河湖管护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案》的印发,给了河长们真抓实干、敢于较真碰硬的底气。仅2017年,肇庆市各级河长共2070人巡河次数达5599人次,共发现问题2172个,且件件落实到位。其中,市级、县级河长发出督办函分别为9次、44次,督办问题已全面落实整改,其中不乏“啃下硬骨头”的突出案例。

肇庆的河湖,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日常的河湖管护工作量大,加上管护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足,一些基层河长对河长制工作还不够重视,而且部门联动不够,存在着“单兵作战”现象,导致河湖管理保护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为激发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河湖管护工作中,同时强化河湖管护的执法力量,肇庆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募一批民间河长(公益性志愿组织),以及对应全市河长体系,分别确定市、县公安机关和公安派出所三级河道警长,协助河长开展工作。

2019年10月12日上午,肇庆市河长办组织举行市民间河长、河道警长聘书颁发仪式,向25位市县级民间河长、河道警长代表颁发聘书,至此,肇庆境内的12条一级支流,27条千亩以上堤防,26公里18处险防,都有负责人站岗守卫。

肇庆市广播电视中心的卓越,受聘为肇庆市级民间河长。对于这一职务,了解的人并不多。平时,卓越十分注重环保,也特别关注肇庆河湖生态健康。他说,能成为西江的一名市级民间河长,他深感光荣,同时责任重大。因为有这层身份,他平时外出时会格外关注西江的水体保护情况,包括注入西江的河涌。一次途经羚山涌,他发现沿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结合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他及时向市河长办反映,希望能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得知原因和解决方法后又及时反馈给市民。喜欢运动的卓越,平时有去羚羊峡古栈道和江滨堤走走的习惯,他比较注意西江水质,会留意有没有水体污染和偷采沿岸砂石现象,但所幸在城区段还没发现过。

卓越说:“守护河湖健康是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下来,我将肩负起民间河长应有的职责,积极参加到保护西江母亲河的各项宣传、监督等工作中,并带动身边人一起投入保护河湖的行动中。”

“民间河长”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名头,更是社会共治的管理创新。那么,民间河长主要做什么呢?他们负责对河湖进行巡查,对偷排偷倒、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及时举证上报,同时负责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宣传工作,收集群众对治水护水的意见和建议,搭建起政府与群众在河湖管护工作中的沟通桥梁。河道警长则主要负责严厉打击各类危害水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持续开展涉及水事纠纷排查调处和巡逻巡查工作,切实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服务保障。“聘请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是肇庆市坚决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肇庆市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举措。”肇庆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民间河长、河道警长发挥管河护河的监督、宣传作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全市管河护河工作中,共同守护这一方绿水青山。

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决心、勇气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继“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后,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态环境保护细节,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细化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回身边、重现眼前。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1月5日,肇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标志着肇庆市河长制工作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12月的肇庆进入了枯水期,常年奔腾的西江,水位开始下降,但对于肇庆市2000多名河长来说,依旧不容松懈。

肇庆市端州区城西街道清风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志明,是西江肇庆河段堤下1号闸到黄巷穿堤涵村段的河长,他所负责的河段全长1200米,终年有3000吨级的货轮往来不息。同时,清风社区汇聚了端州区70%的渔民,因而吴志明的工作情况更加复杂。

吴志明对所管理河道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个河段周围没有工厂,所以水体污染、偷排的情况并不严重,但是卫生问题还是常发,目前仅依靠社区的清洁人员进行清洁,希望‘一河一策’的措施出来之后,在更多部门的联动之下,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河长的工作,就是把这个河段管好嘛,”吴志明笑言,“还有之前台风‘天鸽’到来的时候要通知渔民撤离、协助渔船靠岸、观察河道变化等,日常也要做好每月两次的情况汇总。工作虽琐碎,但每一步都是为了使河道逐渐变好。”

一张张责任网逐步覆盖河湖。目前,肇庆市逐步构建起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湖长责任体系。据了解,全市境内有247条河流、1座湖泊、742个山塘、353座水库。肇庆市河长湖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市已设立各级河长2041名,其中市级河长7名、县级河长65名、镇级河长531名、村级河长1438名。全面推行河长制,四级河长齐行动。2019年1月至今,2000多名市、县、镇、村河长巡河119672次。他们脚量目测,不留死角,对心中的“河”了如指掌……日复一日,积小成大。

五江一湖,孕育肇庆。目前,全长220多公里的西江肇庆段水质均保持 Ⅱ类标准,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省控断面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跨市断面水质100%达标。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吴志明一样的河长在努力,更是各级政府在全力支持。

曾经的羚山涌污水横流,但经过大力整治,如今显现于市民眼前的,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长约2.6公里的羚山涌碧道公园已成为肇庆碧道的品牌。而这,恰恰得益于日臻完善的环保制度以及“河长制”的双重防护。

河流管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肇庆市在辖区内各河流显要位置均设有“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日常生活里,市民可以通过公示信息、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找河段所属河长进行投诉,处理效果将直接列入河长的考评之中。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西江水位逐渐下降,肇庆阅江大桥南岸的西江江面露出了一片片的沙洲,沙洲上还长出了水草和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了一片茂盛的江边湿地。

这片湿地不仅吸引了不少肇庆市民前来游玩、钓鱼,还引来了一群优雅高贵的“游客”——小白鹭。蓝天白云下,数百只小白鹭翩翩飞舞于江面与大桥间,成为阅江大桥如诗如画的一景。这群来这里休闲觅食的小白鹭或突然展翅高飞,或静落江面嬉戏,或在青翠的水草中觅食,悠闲自得,完全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状态。

白鹭对环境要求很高,它们来这里觅食嬉戏,得益于肇庆市近年来不断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科学系统治理水环境,使西江的水质越来越好,西江正朝着“水更清、景更美、环境更亮丽”的目标不断迈进。

2019年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1~9月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肇庆名列全国第17位。

但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能否实现“河长治”,制度保障是关键。《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明确,各级河长肩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这一行动指南已在肇庆的江河之间逐步铺开。

肇庆市制定2018~2020年行动计划,各相关专项行动正在陆续开展,“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进一步压实各地河长湖长责任,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真正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的作用,推动河湖水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市水务局为牵头单位的河长制相关责任部门,正为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而不断努力。

在河长制的规定中,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在内的8大项24小项考核指标所考核的不仅是全市2000余名河长,还落实到各协同单位。这也意味着这一常规化的制度将彻底摆脱以往“众人管变没人管”的整治状态,将大江小河从阶段性的“整治”过渡到长期性的“巡查”,最终达到常规性的“管理”。

情浓于水,河湖共治。河长,一个美丽的名字,仿佛责任人成了河湖的家长,为了河湖的健康成长含辛茹苦,无私奉献。“河畅”是为了船只的安全,“水清”是为了环境与饮水的安全,“堤固”是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有了这些安全,才有了“岸绿”与“景美”。中国式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河长”这个美丽的名字中,体现得分外鲜明有力。

在古代的传说中,每条河都有河神。从小到大,从古至今,我们对河神的传说可谓耳熟能详。虽然说,河长制是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在我们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潜意识里有没有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呢?虽然这近乎幻想,但是我们也希望传说中的河神化身为现实的河长,能以人与神的双重力量,将西江变得更加美丽。

20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