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流(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版前言

在商务活动中,沟通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有两个70%,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交流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第一个70%,是指管理者大约有70%的时间花在交流上。开会、谈判、谈话、作报告是最常见的交流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交流的方式,对外的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交流的表现形式。第二个70%,是指管理中70%的问题是由于交流障碍引起的。比如,企业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往往是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得沟通所引起的。另外,企业里执行力差、领导力不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欠缺有关。正是由于商务交流如此重要,国外许多著名大企业对商务交流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它们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改善交流方式与形式、组织各种培训活动等,来提高企业内外沟通交流的效率。有关资料显示,英国许多企业每年拿出27%的利润用于员工培训;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有85%举办过此类培训班。这些培训活动,对提高企业内外沟通交流的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商务交流有自己的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民营企业在学习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交流的实践模式,涌现出了像上海纺织业与面粉业领军人物荣德生、民生航运公司董事长卢作孚等在商务交流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管理者。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国有企业也创造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方法。中国商务交流的长足发展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无数的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台又一台精彩的大戏。中国企业家在商务交流的实践中,对西方的理论与经验、对中国本土的商务交流传统进行了充分的借鉴与有效的融合,创造出了不少为人称道的商务交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的距离,我国商务交流的整体水平仍然不尽如人意,我们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商务交流论著的发表、出版显得十分活跃,其中商务交流教材出版的数量十分可观。这些商务交流论著的发表、出版,对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的商务交流水平、开拓商务交流实务与研究的视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出版的商务交流教材,大致可分为翻译教材和国内作者自编教材。这些教材中,确实有精心编纂之作,在教材内容、写作体例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但从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教材中,既能充分吸收国内外商务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又能针对中国商务交流的实践需要,适应中国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依然是凤毛麟角。鉴于此种情况,本书编写团队认为,在商务交流教材编写上,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

为了使本教材具有新意,我们确定了下述编写原则。

一、学科融合原则

商务交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因此我们要求撰写人员尽可能地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使教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足够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学科融合的结果。我们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法学、文学,绝大部分成员都具有两个以上学科的学历或研究背景,这样一个团队使得教材编写实现学科融合目标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融会贯通原则

为了使本教材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我们的编写工作是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密切结合商务交流实务,使本教材具有广泛适应性。

我们认为,本教材不应该只是对商务交流有关知识、理论的罗列、翻版,而应该是在完整把握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后,进行具有独立见解的学科表述。本教材在吸纳其他同类教材、专著的研究成果时,充分考虑了本教材的使用对象,在概念的表述、理论的阐释、案例的选择和分析等方面,都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力求达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三、民族特色原则

我们在长期的商务交流研究中深刻地感受到,商务交流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背景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商务交流的各个方面、环节,各种模式、方法、技巧,都与民族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问题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商务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更加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在撰写本教材时,特别强调中国文化背景对商务交流的影响,试图通过这种努力,探索构建中国式商务交流基本理论与模式的可能性。我们这次修订更新的20多个案例中,绝大部分都是近年来中国本土公司的案例,就是为了让本教材能够更接地气。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工商管理教育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典型案例的选择、编写与教学应用对于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其重要性不亚于工商管理理论的学习。我们认为,商务交流从根本上说,是一套实践技能体系。因此,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强调案例的更新和增补,替换一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案例,力求将最有启发意义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尤其是中国本土案例编写到本教材中。

本次更新增补的案例绝大多数是编者从近年来的财经新闻、企业家传记、工商管理著作中精选的,大多是首次进入商务交流教材。

五、技术与人文融合原则

我们十分关注传播技术对商务交流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信息传播在商务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商务交流和其他的信息传播形式一样,受到信息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发展更新的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工商业的广泛而深刻的渗透,互联网商务交流成为商务交流领域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板块。鉴于互联网商务交流在交流方式、途径、风格与传统商务交流有诸多差异,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将互联网商务交流单独开设一章,对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基于互联网的商务交流形式给予了更多的介绍和讨论。

六、满足教学需要原则

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感教材与教学实践之间高度匹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编写本教材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教材内容选取、难易程度、编写体例、语言风格等,既有完整的体系,又便于教师教学,便于学生接受,使本教材的使用潜力发挥到最大。比如,本教材配套的习题量较大,其中案例分析题每章都有4~5个(可登录www.crup.com.cn/jiaoyu获取),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有效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技能。

以上六个原则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写作过程中努力的方向,至于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还需要专家们和使用教材的老师、同学来评判。我们特别希望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在将来的修订中可以有更明确的方向。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参考、吸收了国内外相关论著和教材的研究成果及编写经验,同时,为使本教材的案例足够鲜活,我们也大量参考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在此,我们对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本教材的编写人员有莫林虎、李志军、郭化、阳松谷、陈端、刘飒,由莫林虎任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刘飒编写;第二章第一、二节由莫林虎编写,第三、四、五节由陈端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郭化编写;第五章由莫林虎编写;第六章由李志军、莫林虎编写;第七章第一节由莫林虎编写,第二节由李志军、莫林虎编写,第三节由刘飒编写,第四节由莫林虎、李志军编写,第五节由李志军编写;第八章由李志军、阳松谷编写;第九章由莫林虎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由阳松谷编写。

本教材第一版出版于2008年,第二版出版于2014年。由于商务交流实务和理论研究的发展,今年我们对教材又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工作由莫林虎负责。本次修订变动最大的是案例部分,并根据国内外商务交流的研究成果和实务情况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增删,增加了“互联网商务交流”一章。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还增加了教学大纲、学习指导、每章重难点提示、习题及答案等配套教学资源,读者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站(www.crup.com.cn/jiaoyu)下载获取。

莫林虎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