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育与文化之发展
(一)文化的概念
人类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文化就有多少种内涵。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样态,有人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有人说文化专指精神成果。
马林诺夫斯基说:“文化是一个由工具、消费物、在制度上对各种社会集团的认定、观念、技术、信仰、习惯等构成的统一体。”注67梁漱溟说:“你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那一民族的生活的样式罢了。”注68又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依靠的一切。”注69梁漱溟和钱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钱穆说:“文化必由人类生活开始,没有人生,就没有文化。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注70“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换言之,文化即是人生。此所谓人生,非指各人之分别人生,乃指大群体之全人生,即由大群体所共同集合而成的人生,包括人生之各方面、各部门,无论物质的、精神的均在内,此始为大群体人生的总全体。”注71但是,他也把文化与文明分开界说:“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而言。文明论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论在内,属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积累而产生。”注72“文化可以产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注73从这里可以看出,梁漱溟与钱穆对文化的表述不尽相同。在钱穆先生看来,文化是人生的全部,但是梁漱溟先生则认为文化是人生依靠的一切,其中也小有差别。赵雅博则认为:“文化之本质要义,乃是改变自然与改变自己的原始状态,而予以新的状况。更恰切地说,乃是将在自然中或自己中所潜藏的作用或能力发挥出来,也就是人使用自己的能力——理智、意志、感官,来使潜存于自己或自然中的潜能成为现实,其目的是在于使人自己得到与自己原始状态的不同的改变,使自己成为比原始状态更好的情况。”注74以上这些界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这个复杂的概念,都是有道理的。虽然他们的提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指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
张岱年、程宜山两位先生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的辩证统一。”注75这个定义强调了人类活动方式(动态的)和活动成果(静态的)的统一;活动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又包括精神成果;人类的活动方式又包括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人类的活动方式本身也是文化,不仅是活动成果。注76相对来说,这个文化的定义要比其它的定义更加全面。
总之,文化何谓?文而化之。文化何为?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