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越职上书

建炎元年六七月间,岳飞向宋高宗恳切上书言事。他责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迎还徽、钦二帝,却欲退避到长安(即京兆府,治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襄阳(即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扬州等地,“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中原的百姓将会感到失望。即使将帅们拼死作战,也无成功的可能。岳飞请求皇帝改变主意,取消去三州“巡幸”的诏令,车驾还东京,主持大计。乘着金军怠懈的机会,亲率大军,渡河北伐,则“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这是岳飞第一次正式批评朝廷的投降政策。北伐还是南逃,进驻开封还是退居扬州,是当时抗战派和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李纲和宗泽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经过一年多的锤炼,岳飞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其批评居然切中了投降派的要害,这正表明了他已具备超人的见识。

在宋朝官场崇文抑武的风习下,武将被视为粗人,对其文化也并无什么要求,有的大将甚至目不识丁。岳飞本人自幼并无机会受良好的教育,至此居然能单独上书言事,足见他已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他身为区区武弁,其见识却已不同凡响,这自然与本人的文化水平有关。南宋初年,文人上书言事,极为普遍。但是,岳飞作为一个低等偏将上书,则无疑是凤毛麟角,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赵宋的家规是以文制武,有意贬低和压抑武人。按照官制,一般由文臣枢密使统管军政,与“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形成文尊武卑的关系。三衙长官虽为武将之首,参见宰相和执政时,必须“执檛” “谒拜”,这是宋时偏裨参见将帅的军礼,辞别时,必须恭敬作揖。连武将参与军政大计,也被视为越轨行为。岳飞不过是个从七品下级小武官,在这个鄙视武夫的时代里,他居然上书规谏皇帝,指斥宰执,评议时政,这无疑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自然是嗤之以鼻。他们轻易地作出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批示。岳飞不仅被革掉官职,还被削除军籍,赶出兵营,“孤孑一身,狼狈羁旅”,一时连生计也无着落。

岳飞遭到如此严厉的打击和迫害,但他胸中的烈火却并未被浇灭。他怀着“尽忠报国”的激情,直奔河北抗金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