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一)(套装共1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挽救不了的衰败

——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

在罗马帝国经历了3世纪危机以后,为了挽救走向衰弱的帝国,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3世纪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度,使罗马帝国进入垂死阶段。在这种情况下,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登上帝位。他建立了军事专制统治,将元首称号正式改为君主“多米那斯”。这个称号的本身意义就说明了他同帝国全体居民间关系是主仆关系、君臣关系。同时,他采用君主制即“多米那特”统治,使中央政权高度集中。戴克里先撇开了共和的外衣,使罗马国家制度完成了由元首制向公开的君主制的转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机器,并以此达到镇压人民反抗,巩固奴隶制社会基础的目的,戴克里先统治期间(284~305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戴克里先所实行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是政治方面。戴克里先面对国家内外严峻的形势,决定实行分权统治。他把帝国分成4个部分,由4个统治者治理,实行所谓“4帝共治”。在4个统治者中,两人称“奥古斯都”为正职,两个称“恺撒”为副职,正职空缺时由副职递补,并划分各人的统治区域。另外,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和防止行省独立,缩小原有行省规模,将全国划分为100个行省,意大利也成为行省之一。每10到12个行省合成一个大行政区。行省中军权与民政权力有鲜明的区分。整个帝国分而不割,保持统一,最高权力属戴克里先。第二是军事方面。把军队分成边防部队和内部机动部队。边防军戍边,以御外族入侵;机动部队则分驻各行省,防止人民起义,用于镇压。军权亦集中于中央。军团增至72个,共60万人左右。征兵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并以志愿兵为补充。他开始征募隶农服役,并吸收蛮族补充边防军队。第三,在经济方面,戴克里先改革了税制和币制。新的税制规定:全体乡村居民缴纳人头税和土地税合一的赋税,城市则按手工业、商业等不同职业分别定税。官吏、老兵、无产者和奴隶免税。这样,把自由民和隶农固定在土地上,把手工业者和商业经营者也限定在各自的行业中,刺激了封建因素的产生,人身依附加强。币制改革是为了改善金融流通,铸造新的金币,统一成色、兑换价等指标,改变过去滥发货币的现象。301年又颁布“物价敕令”,规定商品最高价格。第四,在宗教政策上实行对基督教的迫害,主张复兴古老的罗马宗教。同时,戴克里先强调皇权的神性起源。这引起了来自基督教的消极抵制。于是,303年戴克里先颁布反基督教敕令,禁止基督徒举行宗教仪式,以后发展成为对教徒的严厉迫害。

戴克里先的这些改革对罗马帝国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戴克里先退位以后,帝国又一次陷入混乱之中。最后君士坦提乌斯夺得了政权,306年他死后,其子君士坦丁被不列颠驻军拥立为“奥古斯都”,即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一世经历了18年争夺帝位的战争以后,于323年废除了4帝共治局面,恢复了帝国的统一。君士坦丁成了罗马惟一的统治者,各种权力集于一身。他在位时,管理政策基本是戴克里先政策的延续,但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

首先,君士坦丁一世在废除4帝制的同时,将帝国分为高卢、意大利、伊利里亚和东方4个大行政区,其下设行政区,再次为行省。由于当时经济、文化中心东移,为了便于加强统治,330年君士坦丁把帝国首都由罗马迁至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号新罗马。于是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也移到东方。其次在军事方面,他解散了骄横的近卫军,用重新组织的特殊的宫廷亲卫部队来代替,军事权力完全集于皇帝手中。与此同时,过去将士地授予退伍老兵的办法,现在变成单纯用来强制土地领受者的后代当兵的奴役手段。而且这时的军队蛮族化趋势明显,许多蛮族出身的人已在军队中担任高职。第三,君士坦丁颁布对隶农和手工业者的敕令。两次重申了奴隶主有权杀死奴隶,规定逃亡奴隶加重处罚,贫民出卖儿女为奴是合法的,甚至把隶农当做世袭的土地奴隶,束缚在土地上,使之奴隶化,用以维护奴隶制。第四,对宗教,君士坦丁采取了比戴克里先更为明智的方针。他顺应时代的潮流,于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规定教徒信仰自由,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等。君士坦丁利用基督教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使基督教的地位不断提高。从此,教会事务和教义问题已被认为是国务问题,基督教已成为事实上的国教。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虽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以维护奴隶制,尽管这些政策起到了短暂的效果,使国家获得暂时稳定,但它无法改变罗马帝国灭亡的命运。在他们的统治之下,社会的各种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从而加深了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在君土坦丁死后,其继承者们重又陷入争夺帝位的混战。395年,最后一个统一的皇帝提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再也不能维持昔日帝国的统一及雄威,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已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