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编撰者简介
冯虹 男,1957年4月出生,重庆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北京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荷兰鹿特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2年8月起在北京经济学院先后任劳动经济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1994年8月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6月任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1年12月任北京工业大学纪委书记、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委员,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编著专著、教材近20部,先后在《管理世界》、《理论前沿》、《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李东松 男,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新世纪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9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一批,理论界别)。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北京社会建设60年》(主要撰稿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教程》、《新世纪科技新知词典》等著作多部,其中《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曾被选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用书。发表“科技进步与北京社会阶层结构转型”、“马克思生态思想基本特征及其指导意义”、“生态政策的六十年发展轨迹”、“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两个‘中心’的超越”、“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有效选择方法与机制研究”等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