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红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手之路

下面,我就从你还是个零基础的小白开始讲起,如果某个技能你完全不会,那么你该如何快速入门,然后一步步成为这项技能的高手呢?

特别提醒1:此处,请先在心里默念一个你正在训练或最想提升的技能,然后带着“如何提升该技能”的问题来看下面的内容,这会让你的思考更加聚焦。

特别提醒2:分清知识和技能。知识能学到,主要靠记忆与理解,而技能只能习得。比如语言是技能,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就无法熟练运用。我们这里讲的是“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

阶段1:入门

1.掌握必要知识、获得基础物料

首先,你要做一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就好比你要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你得先知道这个新世界里的规则是什么,哪些动作在这里能做,哪些不能做,先有个大致的了解。

因此,你需要先买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进行大量的泛读,掌握必要的知识。不过,仅作为入门阶段的学习,网上搜索也许是更快捷的方式,很多入门教程也许都已经帮你总结好了。

比如小锤要学做自媒体,他得先知道做自媒体具体需要做些什么,比如内容运营、文案写作、图文编辑、插图设计、爆文技巧等。

比如你要去学打篮球,你就得先知道篮球比赛的规则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动作,比如运球、传球、上篮、投篮等;有哪些动作不能做,比如用脚踢球、把球放怀里往前跑……

然后,你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物料装备,比如学篮球,那至少得先买个球吧,然后找到一个可以练球的球场;比如要学做自媒体,那你就得先注册一个公众号,选择一款编辑器,在电脑上安装Photoshop、脑图等相关软件……

2.通过模仿开始

做好了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下一步该从哪里开始学呢?

这时候,你需要开启人类天生的超级学习能力:模仿!

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怎么学会吃饭的,怎么学会说话的?

小时候,你可能还听不太懂大人们说的话,更无法理解这么做、那样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你的学习能力却是超强的,你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很多技能,这靠的是什么?

模仿。

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跟着做就行,做几遍,你也许就会了。

虽然这时候,你并不一定懂其中的道理……

但是没关系,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快速入门。

相反,成人之后,我们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反过来的,先学一大堆理论,看似懂了很多,却不常使用……技能的学习效率反而很低。

所以,入门阶段的学习,你得先会,再去理解。

比如你要学写作,那就直接去找那些你看着很爽很有启发的文章,然后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从文笔到段落结构都不要放过,这样你就能快速写出一篇差不多的好文章。等模仿的文章多了,再结合一些写作的理论知识,你就能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进而拥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比如你要学打篮球,那就直接去看你最喜欢的球星的比赛录像,模仿他的动作。不过,由于球星的很多技术动作对基本功的要求都很高,你为了做出一样的动作,就倒逼着你去补相应的基本功,这样的话,你的技能提升起来就会很快。

然后,不断重复练习,直至熟练。

3.完成一次展示

最后,你需要完成一次成果展示,比如把文章公开发表到网上,去篮球场上和小伙伴们打几场比赛,这样,你就算正式入门了。

当然,通过模仿学会的技能只能让你达到入门级的水平,想要再进一步,你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阶段2:高手

如果你不满足于入门级水平,想要成为人群中的高手,甚至想变成职业选手,怎么办?

继续不断地重复练习,模仿各种大师的动作技巧?

还是去学习战术套路,参加各种比赛和别人切磋?

不是!

你需要回过头,去苦练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组成你这个技能的一个个最小单元。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投篮、上篮、扣篮、试探步、三威胁……篮球这个运动,其实就是这些最小单元的集合体。

再比如,写作这项技能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

是词汇量(动词、名词、形容词、成语……),是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倒装……),是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那么……;因为……所以……;一边……一边……)等,这些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进行过一定量的训练(见图2-2),没有这些基本的训练,你可能连一篇完整的日记都写不出来。

图 2-2

这些最小单元就像是编写计算机软件时所使用的代码,软件和系统都是用这些代码组合起来的,因此,代码的好坏,将决定你的软件质量。

比如我小时候挺喜欢打乒乓球的,13岁左右的时候,就参加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训练期间基本是不打比赛的,学员之间的切磋更多是被当成课后的娱乐活动,也不练什么技巧套路。

那专业训练练的是什么?

每天就是重复练习那些最最基本的动作,比如步伐、发球、接发球、正手攻、反手攻、正手弧圈、反手削……

刚训练的前两周,每天就是上午1小时的体能训练,2小时的正手攻球;下午2小时的反手攻球,再练2小时的步伐;晚上,练完1000个发球后回家。

日复一日,基础、单调、反反复复……

但是,仅仅这样训练了2个多月后,我出来打路人局,只要对方不是同样经过专业训练的,甭管业余打了多久,基本上就是直接虐……

打球战术?

没有的。

即使都是最基本的动作,业余选手通常抵挡不住两三下……

阶段3:专业选手

当你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在大众眼里基本上就是个高手了。

但是,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专业选手。

就我这乒乓球水平,如果遇到真正的专业选手,我就是一盘菜,还挺嫩的,经常被打到怀疑人生。

我和这些专业选手的区别在哪?

第一当然是练习的时长,我基本功练了2个月,而他们也许是2年、10年。

更重要的是……

他们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掌握了很多技战术套路

也就是他们把“阶段2”中练习的这些基本功,彼此搭配,组合成了一套套更有用的“组合拳”。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许多代码组合在一起,编成了软件,软件的功能当然要比纯粹的代码强很多。

比如篮球运动里,单人技术套路有Crossover(交叉步快速过人)、后撤步投篮、背身单打翻身跳投、欧洲步上篮……,多人配合的套路有传切、突分、挡拆、高位策应、联防、三角进攻……

再比如,写作的常用套路有SCQA、英雄之旅、疯传六原则,网络小说里常用的“金手指”等。

由于专业选手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再把这些基本功组合成套路之后,威力就会非常大。

很多业余选手看似也学过这些技巧套路,练的时间也足够长,但为什么一遇到专业选手,就高下立判了呢?

因为他们的“代码层”是不过关的,也就是基本功不好,代码不好软件质量肯定差,差的软件用得再熟练,作用也很有限,就像花拳绣腿,打人不疼。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专业级别,首先还是得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再花大量的时间开始练习各种套路,并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假以时日,你就能成为人们眼中真正的大神。

不过,这还没有登顶,在他们之上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职业选手。

阶段4:职业选手

所谓职业选手,就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比如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作家、职业歌手、职业辩手……

这些人和专业选手有什么区别?

是比他们基本功更扎实,套路练得更炉火纯青吗?

这个当然是的。

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另外一项重要因素:硬件条件。

什么是硬件条件

就是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它是软件运行速度的上限。软件再好,如果硬件性能不够,那整体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硬件是一切技术、套路、战术得以发挥的基础设施。

比如竞技体育项目里,硬件主要是指你的身体素质,例如身高、体重、臂展、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弹跳、协调、反应……

同样一个动作,比如三步上篮,我和詹姆斯(NBA球星)做的动作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他可以一个箭步撞飞3个200斤重的壮汉,然后飞向天空来一记暴扣,而我只能踉跄两步后被一个大叔轻松盖帽……

说到这里,估计你想和我抬杠了,你可能会说,那个谁谁谁身体素质也不是那么好,不也是职业选手吗?

比如我最常听到的案例是说一位叫“库里”的NBA现役球星,说他身材瘦弱,和普通人一样,靠一手精准的投篮称霸NBA。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他在2009年参加NBA选秀时的体测数据(数据来源于NBA官网):

·裸足身高187.96cm,体重82.1kg,体脂含量5.7%;

·84kg级卧推举起10次,硬拉181kg;

·原地起跳74.93cm,助跑弹跳90.17cm;

·禁区往返跑11.07秒……

什么概念?

他的弹跳堪比格里芬、威少(NBA中弹跳惊人的两个人)、禁区往返跑速度差点打破世界纪录、力量堪比詹姆斯(NBA中公认身体最强壮的人之一)……

这样的身体素质,在普通人面前就是个怪兽,而作为一个以投射见长的后卫,这样的身体素质在NBA也属中上级。

他只是投篮准?

嗯。

在同一个硬件级别中,大家再来比技术,就像拳击选手,不同的级别,根本就不能同场竞技。(当然,不排除极个别跨级别还能打到一起的怪兽,这种极端案例这里就不讨论了。)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职业选手,除了需要夯实基本功、练熟技战术套路之外,你还得升级自身的硬件条件。

比如职业运动员,他们大量的训练时间是用来提升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硬实力。

比如职业播音员,他们需要通过训练提升横膈膜的力量、肺活量,以及舌头的灵活度等。

比如职业作家和演说家,他们的硬件是知识量,以及知识之间的结构性,还有人生阅历、成功案例等,因此他得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经历,而不是一味地写,一味地说,不然就会言之无物,或者说话没有信服力。

当然,有些技能的硬件很难通过锻炼提升,还真得靠点天赋,比如打篮球得长得高,弹钢琴得手指长,下围棋得智商高,歌手的声音得有辨识度……

技能分层图

为了让你对刚才说的这四个技能阶段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现在,我把这几个部分整合起来,组成一张技能分层图(见图2-3),任何一项技能,其实都是由这四层黏合起来的整体表现。

图 2-3

在技能分层图中你可以看到,上一层是下一层的集合,是基于下一层能力的发挥。

·硬件层,它是技能的级别,决定了你技术动作的能量密度;

·代码层,它是技能的基础,决定了你技战术套路的威力等级;

·应用层,它是技能的效用,决定了你比赛、作品或者是工作结果的整体表现。

另外你还可以看到,业余爱好者看待一个技能的视角和专业选手有很大的不同。

业余爱好者的视角,通常是从上往下看的,他看到的是别人比赛、表演、工作时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深一步,能看到他们的技战术套路,而再深的基本功和硬件条件往往就不容易察觉了。如果按照这个视角来学习一门技能,练的就是表面功夫,看似很唬人,其实都是绣花枕头。

而如果你立志想成为某个领域里的顶尖高手,那么,你就得把这个视角反过来,从下往上进行训练。越在底部的核心层次下功夫,越夯实技能的“地基”,上层的表现就越稳定、越有力,下层的训练看似枯燥,但却能让你的技能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当你有了这样的一个新视角,训练就不会走弯路,技能的提升效率将大幅提高,看似练的都是笨功夫,展现出来的却是惊人的威力。

好,你已经知道这条高手的成长之路,那么现在你就能顺利地从“小白”变成“职业选手”吗?

当然……

还不能!

你现在只是知道了大致方向,就像你在丛林中拥有了一个指南针,但是具体的路还是得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想要真正提高技能,你必须得积累足够的“有效训练量”才行。

什么是有效训练量

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专注的训练状态

训练时你必须专注,这是有效训练的前提。如果三心二意,那再正确的方法、再好的老师也没用!

2.正确的训练方法

有了一个好的训练态度,你还需要一套正确的训练方法。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训练项目,你不能瞎练。

而且你每次训练的动作都得确保正确,因为训练是对肌肉记忆和大脑神经元连接强度的强化,一旦你练错了动作,变成了习惯,那后期再要改回来的难度就很大了。

3.不断重复

图 2-4

满足以上两点之后,你当然还需要不断重复这些训练动作,因为技能不像知识学了就会,它需要不断地重复,形成肌肉记忆,或是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神经元连接,才能让你最终熟练掌握该技能。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符合,才能叫作“有效训练量”,而你的“技能水平”最终也只和你的“有效训练量”成正比,也只有当你在某项技能上,积累了足够多的“有效训练量”之后,你才有机会成为这项技能的高手(见图2-4)。

不过,在积累“有效训练量”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两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不想练了。

可能是因为太辛苦,可能是训练项目太枯燥,或者是遇到挫折,受到嘲讽……

总之你不想练了,练的时候也没法专注了,这时候,“有效训练量”中的条件一(专注的训练状态)和条件三(不断地重复)将同时失效,那你的技能水平也就会停止增长。

第二,练废了。

虽然你知道该练什么,但是练的具体方法不正确,甚至把错误的动作练成了习惯,或者你经常在重复练习那些已经掌握的动作……

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这时,“有效训练量”中的条件二(正确的训练方法)已经失效了,那你的技能水平提升也会出现停滞。

怎么办?

你需要进入“精进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