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拍摄想法?——解决没有拍摄思路的问题(以《小森林》为例)
审美自信有助于帮你建立一个清晰的拍摄方向,而决定你是否能拍出打动人心的照片的关键,是你关于摄影的知识以及想法。摄影的想法怎么培养?通常的做法是寻找灵感,实践,思考,再实践和再思考。
寻找灵感有很多种方法,看优秀的作品,看具有镜头美感的电影或者短片。能够公映的影视作品,都出自专业的拍摄团队,这类作品的每一帧画面都被精心设计,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就是非常好的灵感来源。
日本电影中的审美解读
我推荐一部著名的日本文艺清新电影《小森林》,它是由森纯一执导,桥本爱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整部影片以制作美食为主,讲述了女主角市子远离喧嚣的城市后,来到老家小森居住的故事。影片以记录女主角烹饪各种美食为主线展开记录,导演主要是想通过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来向观众呈现乡村的生活,表现一种自然之美、生活之乐。
由于版权问题,无法直接在书里放入电影截图画面,建议各位读者在阅读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前,观看一遍《小森林》的春夏篇和秋冬篇。
或者直接在公众号“芥茉在拍照”后台回复“小森林”查看我整理的截图,结合截图来学习本章节内容,效果更好。
如果你已经看完该电影,或者浏览过我准备的电影截图,可以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这里跟大家分析一下影片如何通过镜头让观众感受到生活之乐,如何通过镜头展现人物情感。
很多拍摄者不知道如何通过镜头传达情感,本章也试图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是一张好照片,色调宁静平和,无论是构图、造型或情绪,都能给摄影师提供很好的审美素材。
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空镜头。什么是“空镜头”?可以理解为没有人物出现的自然景色、静物组合成的镜头。这样的镜头是为了通过静物、风景等画面,表现一个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让观众看到人物是在怎样的背景环境下去行动和生活的。
确有托物寄情的意味,比如当你想要表现人物某种情绪时,大可在一组镜头里记录一些代表此类情绪的物品。例如,表达夏季宁静感时,拍摄一些蝉鸣的画面;表达寂静感时,拍摄一些夜空画面;表达自然田园气息时,拍摄一些水青蛙、蜻蜓、西红柿等乡村虫鸟果蔬的画面等,诸如此类。再结合一些人物在这些环境里的行为画面,这样整组图发布出来,观众便不难领悟到你想表现的是一组田园风格、宁静平和感觉的摄影作品。
拼接2~3张有关联的照片,形成一组连贯动作图。例如电影中多次拍摄了晚霞的镜头,以及女主边喝着自己刚酿好的米酒,边欣赏晚霞的行为,透露人物享受米酒香甜和晚霞余晖的心情,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让观众也身临其境。
镜头一:收信和读信
故事的背景是女主从城市突然决定回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期间断续收到来自城市里朋友的慰问信,所以电影中有收信和读信的片段。这是电影的故事,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成了定格画面。
从摄影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样,要建立拍摄想法和思维,也需要创作故事背景。和电影不同的是,摄影只不过是用一张张定格的画面的形式来记录这一切。
例如,要拍摄一个人在乡间生活的写真照片,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把模特当作故事的女主,可以编一段女主读信的行为动作,然后拍下这个过程。
试想一下,拿到信的第一步一定会下意识地查看来信人,然后才开始拆信阅读。设想主人公会有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需要模特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给镜头。这就是摄影构思的过程,也是拍摄想法或灵感的来源,许多拍摄者常常抱怨没有创作灵感,根本原因是你的脑海里没有故事,你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自然不知道模特应该做什么动作,给予哪种情绪,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模特。
奥山由之说过:
“如果想向人传达感情的想法不够强烈的话,
不管用多高级的相机,
无论学着做多少一样的事,
也拍不出一样的照片。”
没有表达的欲望,就没有好照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只是模仿别人的器材、服装、道具、场景等,永远也拍不出一样的感觉。
教你如何引导模特
拍摄者就是记录者,记录者一定要有想要向人们传达感情的冲动和欲望,而传达的欲望来自你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当作一个导演和编剧,就拿读信这个简单的行为来说,故事背景是女主从城市返乡感受与世隔绝的生活,突然收到来自朋友的信件,倘若你是导演,此时不妨这样设想:主人公长期隔绝世外,独身一人,许久没有和亲朋好友团聚,看到来信,必然心生感慨,眼神动作里大概会充满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设想完情绪,再将这一情绪行为化,然后可视化为画面或照片。如此,转化为读信的具体行为,然后这一行为可以拆分为多个节点,例如:看信、拆信、读信、收起信封等动作。每一个行为作为一个定格画面来记录,这样,就不难知道要拍什么了。
接着,把你的想法传达给模特,让模特明白你想记录什么。比如,当你看完《小森林》这部电影,你也想拍摄一组田园风的人像摄影作品。开始拍摄后,可以按照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给模特定义一个类似的角色。告诉她此时她是一位居住在乡村里的少女,收到了来自城里朋友的信,现在你要记录她读信的样子,她应该有的情绪可以是思念、激动、愧疚、开心等,模特明白你的想法后,就能领悟到你想要何种情绪、何种动作。
以上,就是“模特引导”的基本逻辑。你们常说不知道如何引导模特,其实就是把你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想可视化的过程,也就是拍摄者把想法告诉模特,再通过按快门把想法变成定格的照片的过程。
最后留一个空镜头,表现人物是在房间内安静读信的。
电影里大量采用了故事到行为的画面,例如:收信、拆信和读信(此处参考截图“01拆信和读信”)。
继续编造故事,传达女主在乡间自给自足,自己动手做饭,享受一个人独立自由生活的状态,例如:烹饪、看书(此处参考截图“02烹饪”和“03看书”)。
镜头的分割组合
分割组合是通过剪辑和组合的手法,将多个画面放在一起展示,有些镜头是主角主观视角能看到的画面,例如主角手里的静物和食物,有些镜头是第三视角的画面。
通过镜头的分割组合能够使画面呈现方式多样化,也能让观众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下面提到的这组图,前两张都是第三视角的画面,最后一张是第一视角主观能看到的画面,两者做了结合,下面描述几幅案例图:
1.镜头的分割和组合(此处参考截图“04分割组合镜头”)。
2.第三视角的人物行为(此处参考截图“05第三视角的人物行为”)。
3.第一视角的月色星空+第三视角的人物特写(此处参考截图“06月色”)。
4.第三视角的连续动作——打电话。同一个角度,人物行为稍做调整,这样的连续画面可以拍出女主打电话的动态感觉(此处参考截图“07打电话”)。
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写道:
“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
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
一些泥土,几捆茅草,
一块瓜田,数株茶树,
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
《小森林》也在描述这样的世外桃源。
自然景观是电影里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片中还运用大量主客观镜头去呈现小森的自然生活场景。观众能够通过这些镜头的呈现体会到小森乡村的潮湿,也能生动地感受到自然静物的律动。
除了记录人物行为,寄情于景,适当地记录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十分必要的,能给整组照片添加更多元素:
1.天空和花朵(此处参考截图“08天空花朵”)。
2.把自然景色和人物做拼接(此处参考截图“09雪景小屋”)。
3.屋内写字的人物,窗外宁静的风景(此处参考截图“10写字”)。
4.夕阳余晖下的人物侧脸(此处参考截图“11侧脸”)。
小结
无论拍电影还是摄影,都是在记录,而记录的本质是传达想法。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是:我们想传达什么,以及如何传达。
传达的想法和灵感从哪里来?其实是从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来。
例如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了拍摄田园少女主题写真的想法。有了拍摄想法,接下来不妨模仿电影的服装、道具、场景进行拍摄策划,再完成一次实践拍摄就好了。这种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拍出一样的照片,而是让你体验拍摄的过程,练习带着想法去拍照,明白如何将想法转化为照片,最终实现用照片记录所见所想,用照片表达自己。
如此,“寻找灵感—实践—思考”这样一套完整的拍摄就完成了,坚持这样的拍摄习惯,积累拍摄想法,它会帮你逐渐提高审美,同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帮助你成为越来越成熟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