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难忘土耳其之行
洞窟里,暗灯下,5个戴高帽、穿白袍的舞者,不停地旋转。
旋转、旋转、旋转……连续20分钟,居然就重复这一个动作,不停地旋转。他们平伸两臂,右手心向天,象征着接受真主的旨意;左手心向地,意味着把旨意传播民间。我的相机闪光灯一亮,立刻有人过来制止,叮嘱道:“坟墓里不能有光。”(图2.1,土耳其明信片)
图2.1 转舞
这是在土耳其。这种转舞,是13世纪伊斯兰神秘主义教派领袖梅夫拉那·加拉丁·鲁米创造的,是苦修士的宗教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2007年定为“鲁米年”,以纪念这位哲学家、诗人、教派导师的800周年诞辰。虔诚地旋转、旋转、旋转……人们的心灵就与《古兰经》融合了。鲁米的伟大,在于宽容和博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徒,因此促进了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和平。鲁米有不少诗作已被译成中文。今天,在中东战火不断的形势下,举世纪念这位古代的智者,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图2.2 鲁米诞生750周年
我们在土耳其的小镇上闲逛,小店小摊陈列的冰箱磁贴,令人眼花缭乱,我一下子就挑中了一枚鲁米的画像。因为我早已熟悉这幅画像——高帽子、白胡子、绿大氅、红大褂,双手笼袖,盘腿而坐,身姿微微前倾,陷于沉思默想——1957年的土耳其小型张上有他(图2.2)。
土耳其横跨亚、欧两大洲,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土耳其的邮票自成风格,历史的沉积力透纸背。譬如1953年发行的《以弗所遗址发掘》纪念邮票一套6枚,显示了2000多年前这座濒临地中海的古城的雄姿(图2.3)。依山而建的剧场,可容纳2.5万人。大理石筑成的通衢大道,两边曾有各式店铺。花岗岩神庙和富人的宅邸,门楣上的浮雕栩栩如生,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形象尤其吓人。立柱高耸的二层图书馆楼,非常气派。体育场、音乐厅、喷泉、马赛克壁画、浴室、公厕(利用山泉自动冲水)……这座繁华的古城曾拥有25万人口,文明发展的程度很高。游客中有调皮的小男孩,见到公厕里一长排整齐的石窟窿,就坐上去摆出要大便的样子,引得大家哄笑起来。
图2.3 以弗所遗址发掘
这套邮票中别具深意的一枚,图案是圣母玛利亚居住过的岩洞小屋。据说耶稣受难前,委托约翰照顾自己的母亲。以后,约翰护送圣母来到距以弗所4公里的一座高358米的山顶上,隐居于风景优美的岩洞中。也就是在这一带,约翰写完了《圣经》。1962年土耳其又发行一套邮票,更充分展示了玛利亚避难的岩洞小屋(图2.4)。今天,以弗所以及安纳托利亚地区,成了基督教朝圣者必去之地。我们过去不太了解土耳其,谈起来只想到清真寺。其实,那是一片多教共容的土地。
图2.4 圣母玛利亚避难岩洞
固然,在辽阔的土耳其,最多的还是清真寺。无论去哪里,车行半小时,必见闪光的圆顶清真寺和高耸的宣礼塔。最美的是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图2.5,土耳其明信片),它有6座宣礼塔(仅麦加的清真寺达到此数)。1964年的《土耳其风景》邮票一套5枚,其中绿色的一枚,图案就是蓝色清真寺。寺前广场上还耸立着一座埃及方尖碑,这是公元前390年,拜占庭国王泰奥多斯一世从尼罗河边的卡尔纳克神庙运过来的。寺前广场在古代是一座可容纳1万名观众的竞技场。记得2007年4月初,伊斯坦布尔的晚风凉飕飕的,我们在这广场上裹紧了衣衫,听土耳其华人导游的讲解,恍惚感觉两千多年的岁月都凝固了。
人们坐船航行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有机会劈波斩浪“驾驭”两大洲。为了更方便交通,土耳其迄今已建成3座跨海大桥。1970年,土耳其发行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奠基纪念邮票(图2.6);这第1座跨海大桥于1973年建成,土耳其发行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竣工纪念邮票。1988年,又有第2座跨海大桥竣工,土耳其为此发行了一套2枚纪念邮票(图2.7)。2016年,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第3座大桥落成。我们的游船来回穿过大桥,据导游说,土耳其还将引进外资建造一条沟通欧亚的海底隧道。
图2.5 蓝色清真寺
图2.6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奠基
图2.7 第2座大桥建成
中国与土耳其于1971年8月4日建交。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了“中国文化年”,中土两国联合发行邮票,一套2枚的图案,分别是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图2.8,土耳其小型张。图2.9,中国邮票)。大桥沟通友谊,2013年,在中国又举办了“土耳其文化年”。
图2.8 两国大桥(土耳其)
图2.9 两国大桥(中国)
土耳其最奇特的景点是棉花堡和卡帕多西亚石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简直匪夷所思。棉花堡是温泉水千百年流淌而形成的阶梯式石灰质钙化堤(图2.10,土耳其明信片),远看如雪白的棉花山。一级级的露天池子里,水汽蒸腾,非常温暖。据传说,牧羊人安迪密思与月亮神瑟莉妮幽会,忘了挤羊奶了,致使羊奶恣意流淌,盖住了整片丘陵。钙化堤圆润、晶莹、透亮,真如传说中凝固的羊奶。
卡帕多西亚号称“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童话般的石林,一棵棵白色石柱的尖顶,戴着深色的岩石小帽子。公元初期,基督徒为了躲避罗马军队的迫害,逃到卡帕多西亚隐居,他们利用石洞,开辟了上千处石屋,地下教堂绘有彩色圣像,四通八达的巷道设有防御工事。如今,卡帕多西亚已成为深受各国旅客喜爱的游览地(图2.11,土耳其明信片,当地人载歌载舞)。
(左)图2.10 棉花堡
(右)图2.11 卡帕多西亚
回沪以后,翻阅我邮册中的土耳其邮票,不禁欣赏起1990年他们发行的一套4枚凡·高逝世100周年纪念邮票:《自画像》《向日葵》《到伯利恒之路》《圣马丁的船》(图2.12),色彩缤纷,笔触狂放。从当代邮票上看,土耳其确实不“土”啊!它既古老又时尚,既传统又开放,土耳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期待我们去更深入地了解它。
图2.12 凡·高逝世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