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溺水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溺水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2012年有372 000人死于溺水(除洪水、运输事故和水上运输事故引起外),溺水成为全球非故意伤害中继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由于官方统计方法不包含故意溺水死亡(自杀和他杀)、洪灾和水运事故(包括移民、难民、无国籍人士偷渡过程中的翻船事故),以及其他一些数据统计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际预估溺水死亡人数更令人担忧。比如一些溺水者无法到达医疗机构和被记录,文化因素导致的溺水者被迅速掩埋等,都可能导致很多死者未被记录在内。高收入国家数据表明,这种统计方法在一些国家仅计入了至多50%的溺水人数。中低收入国家的调查数据与WHO预估数据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国家数据高于WHO数据4~5倍之多。
溺水严重威胁着儿童和青年人的健康,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溺水死亡者年龄低于25岁,5岁以下儿童的溺水致死风险尤为突出,男性溺水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倍。在WHO七大区域中,溺水是每个地区1~24岁人群十大死因之一。据WHO来自85个国家的死亡数据显示,在符合数据标准的48个国家中,溺水是1~14岁儿童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
溺水问题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溺水死亡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严重,全球91%的溺水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溺水率是高收入国家的三倍以上。在我国,溺水是人群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1~14岁儿童的首位致死原因,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儿童溺水预防的关注和投入,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十年溺水相关的各项疾病负担指标均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成年人,儿童溺水疾病负担下降幅度尤为显著。但相比国际和其他国家的溺水死亡水平,我国的溺水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并且我国各省人群的溺水疾病负担存在地区性差异,目前西部和中部地区是我国溺水高死亡地区,亟待加强关注和投入。
除致死性溺水外,非致死性溺水造成的终身性健康损伤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不同研究显示,5%~36%的溺水住院病例结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或神经系统的长期后遗症。澳大利亚有研究显示溺水后存活的住院儿童中至少有5%的人出院时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英国和南非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报告。美国对非致死性溺水病例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病例的住院治疗直接费用为1.3万~1.4万美元,澳大利亚有关伤害负担研究显示非致死性溺水造成的平均人均终身负担最高。我国目前对非致死溺水的研究较少,仅在广东、宁波等地对学生人群的非致死性溺水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广东研究估计该省每年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学生超过60万人,其中急诊治疗超过9万人,住院治疗超过4万人,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