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同盟——河朔联结对抗中央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大唐帝国的中兴之主唐代宗因病于长安紫宸殿病逝。说是中兴之主其实非常勉强。唐代宗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他在位的十多年里,对外屡屡被吐蕃、回纥欺压,甚至被迫逃出过长安,对内也被鱼朝恩、程元振等太监玩弄于股掌之间。虽然有剪除权宦的行动,但最终也不过是一个太监换另一个太监,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憋屈。
对于形同割据的河朔诸藩,唐代宗无计可施,在田承嗣等人面前只有被欺负的份。他在位期间,唐军虽然讨伐过田承嗣、李灵曜等人,结果却是让河朔藩镇越发强大起来。
作为南迁淄青的外来户,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原本只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棣九州的地盘,靠着讨伐田承嗣、李灵曜的两战,他将攻下的地盘全部据为己有,一下子又有了德、曹、濮、徐、兖、郓六州,成了雄视东方的大军阀,手底下总共有十多万军队。李宝臣在占据沧州后,成德军也有了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地盘。最好笑的还是田承嗣,魏博被唐代宗先后打过两次,结果还有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的地盘,田承嗣竟然赚了一州。再往深一层看,魏博虽然在战前也有六州地盘,但北面三州很容易被切割开,在战略上就非常难防守;更别说富庶的相州、卫州、贝州、洺州,远不是贫瘠的瀛州、沧州、德州可比的。
李正己、李宝臣、田承嗣这三人,再加上坐拥幽、蓟、平、檀、妫、营、莫、涿、瀛九州地盘的卢龙节度使朱滔,河朔四镇可以说是完全占据了河北、山东地区,虽然表面上拥戴朝廷,但在官职任免、军队调配、财政税收、刑法等方面,实际上都由他们自己掌握,朝廷根本管不了。甚至在朝廷需要修缮城池、调动士兵的时候,他们还会抱怨,说这肯定又是朝廷怀疑他们有二心,所以提前修城增兵来防备他们,往往逼得朝廷不得不停止修城调兵。而他们节镇内部修筑城池堡垒、招募训练士兵却是常有之事,野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唐代宗对待各镇节度使宽仁,对他们的做法也采取容忍态度。新即位的唐德宗李适可就不一样了,他少年时就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尝了天下战乱和家国沦陷的痛苦,所以一心想恢复曾祖唐玄宗时期的荣光。对于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们,唐德宗更是深恶痛绝,对于父亲姑息河朔诸镇的做法早已非常不满了,非常渴望能够做出改变,不过他首先对付的并不是节度使们,而是朝廷内部的人。
即位之初,唐德宗便干了几件大事。首先他将老将郭子仪尊为尚父,加封太尉兼中书令,表面上看是挺大的官,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权,把郭子仪手里的兵权全部弄到了自己手中。接着他又处死图谋不轨的兵部尚书黎干、太监刘忠翼等人,一举稳固了自己的皇位。最后他将掌握禁军的太监、神策都知兵马使、右领军大将军王驾鹤送去东都担任园苑使,其实就是看守园林;禁军则交给司农卿白志贞掌管。自从唐代宗开始,禁军一直都被宦官们控制在手里,皇帝休想染指,唐德宗刚即位就夺回了禁军,无疑给了天下一种明主即位的信号。
内部搞定之后,唐德宗又任用名臣崔祐甫担任宰相,清除梨园、乐工三百多人,并向天下昭告说朝廷不接受任何珍奇异兽之类的贡品,以示自己绝不耽于享乐。这道诏书下了之后却深深刺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李正己是高句丽人,本名叫李怀玉,出生于营州,他的表兄就是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侯希逸的上位还多亏了李正己。乾元元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逝,唐肃宗派人前往营州询问情况。李正己害怕王玄志的儿子会被任命为新的节度使,就带人杀了王玄志的儿子,然后拥立侯希逸为节度使。后来平卢军南迁时,李正己也跟侯希逸一起去了青州,被任命为军候,参加了平定史朝义的战争。
李正己为人骁勇善战,而且力大无比,当时回纥人在中原非常狂妄,根本没人敢惹,为此他非常看不过眼,所以特意挑战了一个回纥的首领,而且挑战内容还是对方擅长的摔跤。所有人都以为李正己输定了,但让人意外的是,李正己在让对方先动手的情况下,依然抓住对方衣领,将之高举过头顶,吓得这位回纥勇士当场尿了出来。这件事让李正己在军中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侯希逸便将他这个表弟任命为淄青兵马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希逸看到李正己名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将士们的拥戴,便渐渐起了猜忌之心。不过也正是因为李正己名气太大,侯希逸也不敢公然对付,最终只是找了一个小借口把他兵马使的职位给拿掉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淄青军的将士们先不干了。侯希逸到青州后对政务一直很懈怠,整天忙着跟和尚们谈佛论经,军务基本全是李正己在负责处理,众将士自然更支持李正己,军中甚至有“李正己没有罪,不应该被免职,全是侯希逸妒贤嫉能”这样的传言。大概是念佛念久了,侯希逸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等他出城礼佛时,淄青军士趁机把青州城门关了起来,不让他进城。此时侯希逸也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只好跑到长安向唐代宗讨生活。
侯希逸一走,淄青将士便正式将李正己推举出来担任节度使。在李正己的治理之下,淄青一跃成为坐拥十五州地盘的节度大镇。然而李正己担任节度使也有问题,那就是治理淄青的刑法特别严酷,闹得人们连在路上面对面碰上了都不敢说话。这种“道路以目”的情况自然让淄青人非常不满,只是慑于李正己的统治不敢多说什么。眼看唐德宗一派圣明天子的作风,淄青军民心底里都非常支持朝廷,士兵们甚至在大街上扔掉了武器,大声喊道:“现在明君已经出现了,我们还要造反吗?”
李正己本就对唐德宗非常忌惮。所谓枪打出头鸟,藩镇之中淄青最为强大,如果唐德宗要动手,很可能会拿淄青开刀,再加上现在唐德宗在淄青这么得人心,他心中更是惧怕不已。李正己惊慌失措,于是向唐德宗上奏,请求献上三十万缗钱,以图自保。唐德宗接到奏疏后当然大喜,不过他一时间也不敢接受,生怕李正己在背后耍什么手段,但是要拒绝又找不到什么理由。最后还是宰相崔祐甫出了个主意,他让唐德宗派遣使者前往淄青慰劳将士,然后把李正己献的三十万缗钱全部赏赐给他们。如此一来淄青将士们都对唐德宗感恩戴德,纷纷在街上高喊“天子万岁”。李正己则是打落牙往肚里咽,一方面,钱是自己出的,结果得到好处的却是唐德宗,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捞着还白白损失了三十万缗钱;另一方面,李正己对唐德宗的所作所为也非常信服,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遗憾的是,崔祐甫很快就病死了,死之前他向唐德宗推举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那就是杨炎。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以孝顺闻名于世。杨炎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很早就因为文辞受到世人的赞赏。唐德宗做太子时曾经得到过杨炎写的《李楷洛碑》,心里非常喜欢,平日里经常拿出来观赏,所以在崔祐甫推举之后,他立刻就将杨炎从道州司马提拔为宰相。杨炎固然非常有才华,他创立的“两税法”改变了安史之乱后全国各种苛捐杂税混乱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下层百姓们的负担;但同时杨炎又是一个心胸非常狭隘的人,他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让中央和河朔各镇的矛盾越来越大。
杨炎刚上任就做了一件让节度使们恐慌的事情。西川节度使崔宁与杨炎曾经有一点小过节,这时候他正好在长安朝见唐德宗,杨炎便趁机展开了报复行动。
崔宁本名崔旰,是西川名将,曾平定过郭英乂之乱,并多次击破吐蕃的入侵。他到长安本是正常朝见天子,又正好赶上吐蕃和南诏一起进攻西川,唐德宗便想让崔宁赶快回去部署军事行动。哪知道杨炎竟然认为:“因为崔宁一直霸占着西川,朝廷一直得不到巴蜀富饶的物产,所以才难以发展壮大。崔宁虽然看着对朝廷很恭顺,但实际上西川的军队都在背后支持他,他虽然入朝,却不会向朝廷缴纳赋税,朝廷既然得不到一分钱,那和丢了他们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崔宁能当上节度使,不过是因为当时正好发生了郭英乂叛乱,西川不少将领都未必真心服他,就算现在让他回去只怕也还是没有什么建树。以我看来,无论蜀地战败或者战胜对朝廷来说都没什么区别,还希望陛下能对此认真考虑考虑。”
这么一通鬼话唐德宗竟然相信了!接着杨炎便说出了自己的对策,那就是把崔宁留在长安不放,另外派别的禁军将领前往西川救援,如果取胜就换其他人担任西川节度使。就这样,西川节度使崔宁被留在了长安,其他节度使听说这个事后都惧怕不已,李正己等人原本就不敢入朝,现在一看朝廷还会扣押人,自然更不敢去了。
不久后杨炎又干了一件公报私仇的事,那就是他把中唐著名理财专家刘晏踢到了忠州(今重庆忠县)去担任刺史。说起来两人其实没多大的过节,也就是杨炎做吏部侍郎时,刘晏是吏部尚书,那时候两人之间就已经有嫌隙了。后来刘晏刚好是元载案子的总负责人,元载被杀,杨炎也因此被牵连贬官。元载可谓是杨炎的伯乐,他自然因此恨上了刘晏,所以刚做宰相便要收拾刘晏。至于理由也很简单,杨炎又把黎干等人策划谋反的事拉了出来,他告诉唐德宗:“以前想害陛下的黎干、刘忠翼都已经死了,但我听说刘晏也是同谋,他现在却依然逍遥法外,我作为宰相不能为陛下清除奸佞,实在是罪该万死。”
刘晏具体有没有谋反不知道,杨炎到最后也没拿出什么实际证据,但唐德宗却选择了相信他的话。再加上刘晏长期以来执掌财政权柄,早已让很多人眼红,现在落井下石的机会就摆在眼前,这些人自然乐得添一把火,纷纷跳出来攻击刘晏。一代神童就此倒下,可怜,可叹!
自刘晏执掌财政大权以来,一举扭转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央财政入不敷出的景象,唐代宗能够屡屡出兵出钱,都得力于刘晏创下的收入。因此天下很多人都非常敬重刘晏,见他被人陷害,就连在长安混饭吃的朱泚和崔宁都忍不住站出来替他说话。杨炎对此却毫不理会,甚至干脆将言语过激的崔宁一脚踢到北面担任京畿观察使、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和鄜坊丹延州都团练观察使。看着崔宁好像位高权重,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象。杨炎又让灵盐节度都虞侯杜希全担任灵州、盐州留后,代州刺史张光晟担任单于都护和振武等城的留后以及绥、银、麟、胜四州留后,延州刺史李建徽担任鄜、延、坊三州留后。原本按照当时的规定,节镇有了节度使后就不再任命留后,杨炎这么做等于是直接把崔宁架空了,让他在北面边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统帅。不但如此,杨炎私底下还让杜希全等人暗中监视崔宁的一举一动。
之前不少在节镇混不下去的节度使,如李忠臣、侯希逸等人,入朝后朝廷往往还会给个虚衔将他们在长安供养起来,因此很多节度使都将入朝视为自己的后路,现在看崔宁入朝后连长安都待不了,还被赶到边境喝西北风,弄得节度使们对朝廷更是惧怕不已。
报完私仇后,杨炎又将恩人元载曾经提出的原州(今宁夏固原市)筑城计划拿了出来。原州筑城计划本就只是元载当年为了保住权势提出的一个边防方案,根本没有什么可行性,他自己还没等到这个方案执行就已经送了命,杨炎现在将这个方案拿出来实在是有些草率。按照杨炎的设想,此次不但要重筑原州城,还要征发长安、洛阳以及关中各地的民夫前往丰州,重新挖掘疏浚陵阳渠,以便到时候在原州屯田。
因为这一番计划实在太过宏伟,才即位不久的唐德宗也拿不定主意,便派人去询问原州地区的直属上级、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对这个方案的意见。段秀实久在边塞,直接回复道:“这个方案现在肯定是不可行的,边疆地区的防御空虚,人口又稀少,根本不适合搞这种大建设。而且一旦我们修城,很可能会让回纥人以为我们要进攻,从而先行派兵攻打我们,如此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段秀实所说原本只是一番就事论事的公道话,落在杨炎耳朵里却成了故意找碴,于是他便想办法将段秀实弄到长安去担任一个司农卿的闲职,转而让邠宁节度使李怀光担任泾原节度使。这下子泾原士兵们都不干了,他们纷纷表示:“我们为陛下在西面保卫国家已经十多年了,原本最开始我们都在邠州以务农为生,都已经在那里安家可以居住了,结果朝廷忽然让我们驻扎到泾州。我们不但听命来了泾州,还修好了城防,让城里渐渐繁荣起来,结果现在泾州的板凳都没坐热,又要让我们去塞外修城。我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才让朝廷这样对待我们?”最终泾州士兵在刘文喜的带领下发动了兵变,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闹得其他各藩镇的节度使人人自危,生怕什么时候被杨炎摆一道,就连节镇的普通士兵都因为这个惶恐不安。最搞笑的是杨炎到头来也是白折腾了一场,经过刘文喜这么一闹腾,原州筑城计划便就此无疾而终了。
唐德宗这时候也跳出来凑了个热闹。李正己正好派人到长安办事,唐德宗便让人将刘文喜的人头拿出来给李正己的使者看。李正己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知道当年刘邦杀死彭越后,用彭越的肉酱吓唬英布等人的故事,这杀鸡儆猴的意图实在是太过明显了。从此以后,李正己便有了武力对抗朝廷的想法。
巧的是,李正己刚下定决心,旁边的魏博也让朝廷给得罪了。这时候魏博的奠基人田承嗣早已经作古,节度使是他的侄子田悦。田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被迫改嫁给一个平卢士兵。在平卢军南迁时,田悦也跟着母亲一起流浪到了淄州、青州等地。一直到田悦十三岁时,因为田承嗣受封为魏博节度使后到处寻找亲人,他才回到了叔叔身边。因为从小在军中生活,田悦长大后勇猛好斗,以勇武称雄于魏博,更难得的是他还非常有脑子。与叔叔田承嗣一样,田悦表面上看着很忠厚,实际上内心非常阴险狡诈,他在军中重义轻财,所以魏博将士都非常拥戴他。田承嗣死时,因为儿子们都孱弱无能,他便决定让侄子担任节度使,而让儿子们辅佐侄子。那时候正好是唐代宗晚年,他很爽快地就让田悦接了叔叔的班。也正因为如此,田悦对朝廷也非常感激,所以表现得非常恭顺。而这一切到唐德宗即位后就变了。
说起来还是杨炎惹出来的。为了在全国推行两税法,杨炎便建议唐德宗向全国派出黜陟使,让他们与地方上的观察使、刺史一起统计当地百姓户数,估量各州的经济情况,然后靠这些数据定出各州的等级,以此作为两税法收税的依据。唐德宗向全国派出了十一路黜陟使巡视各州,以便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坏事,坏就坏在派出的人身上。前往河北担任黜陟使的是当时著名的文人——谏议大夫洪经纶,但派去河北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原本田悦对洪经纶的到来还是非常欢迎的,他在魏州大摆宴席为洪经纶接风洗尘,可没想到洪经纶很快就给田悦难堪了。在到达魏州后,洪经纶查阅户籍图册,发现魏博的军队竟然多达七万人,他想也没想就下了一道命令,让田悦先解散四万人回乡务农。这番动作实在是出人意料。洪经纶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完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魏博虽然名义上是朝廷的节度使,但实际上早已经自成一国,哪会真的按照朝廷的指令行事,更何况洪经纶要裁撤的竟然是节度使们视作命根子的军队。让人错愕的是田悦竟然接受了命令,马上就在魏博军队中挑选了四万人裁掉。洪经纶见田悦这么明事理,也就放心地回长安去了。
洪经纶没想到的是,他完全被田悦给骗了。等他一走,田悦立刻将之前遣散的四万士兵聚集起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在军中这么久了,一直靠军饷生活,又都已经有父母妻儿,现在洪黜陟使要将你们全部遣散,我实在没有办法,只是担心你们以后靠什么生活。”田悦一边说一边流下了泪。魏博自从田承嗣接手以后,早已经养成了青壮年从军的习惯,大家都是靠当兵吃饭,现在朝廷忽然间要让他们放下刀枪重新回家拿起锄头种田,他们哪受得了这个。一百多年前魏博地区的刘黑闼就因为被遣散回家务农不适应而选择了造反,现在这些魏博士兵虽然还不敢反,但心里早已愤怒到了极点,听了田悦的话后,很多人都开始为以后的生活发愁,不由得跟着田悦一起哭了起来。
田悦一看戏演足了,便假装一咬牙一跺脚,当场大声宣布:“你们都为我魏博效力了这么多年,我实在不忍心看你们将来无以为生,我今天哪怕被朝廷责罚也要将你们重新收入军中。”说完后,他立刻让人重新给这些士兵分发武器、盔甲,让他们各自回营。从此以后,魏博众将士更加拥戴节度使田悦了,希望能够为他效死,而对于想破坏他们生活的朝廷则更加痛恨。
就在淄青和魏博都不满朝廷之时,杨炎又跳出来惹事了。准确来说也不算惹事,不过是痛打落水狗而已,这个落水狗就是刘晏。刘晏虽然已经被踢到忠州担任刺史,但杨炎依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杨炎有一个叫庾准的朋友,当时担任司农卿一职。杨炎深知庾准和刘晏有过节,便向唐德宗推荐让庾准担任荆南节度使,忠州便是荆南节度使辖区内的一个州。庾准对杨炎的用意自然是心领神会,他上任后不久便上书朝廷:“刘晏因为被贬为忠州刺史而对朝廷颇有不满,他给朱泚写的信里都是一些非议朝廷的话。不但如此,刘晏在忠州还偷偷招募军队,打造武器盔甲,只怕是想谋反。”杨炎看庾准这么上道也是大喜过望,立刻亲自下场向唐德宗证明刘晏要造反。唐德宗听后信以为真,便偷偷派了一个太监到忠州去把刘晏缢死。因为怕影响不好,刘晏死了十多天后,唐德宗才下达赐死刘晏的诏书,并宣布他的罪状,然后将他的妻儿流放岭南。
刘晏执掌财政大权以来,对国家的贡献世人都看在眼里,更为难得的是,刘晏还非常廉洁,过手的钱财多如牛毛,他却不贪一分一毫,因此很让人佩服。刘晏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天下人无不觉得他冤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更是充当了一回路见不平的好汉,他向朝廷上书:“刘晏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现在在还没有找出他谋反证据的情况下,光凭杨炎、庾准两人的话就将之诛杀,实在是太过分了,而且还是诛杀之后才下诏,纵是这天下人都觉得惊骇惋惜。再说刘晏既然已经死了,至少应当赦免他的妻儿,不应该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流放到岭南。”唐德宗对此却是毫不理会。
原本刘文喜被杀以后,李正己和田悦就非常不安了,现在刘晏被朝廷冤杀更是让他们惊骇不已,他们在往来的书信中写道:“刘晏对朝廷有功都是这个下场,我们对朝廷而言只怕罪名更多,再不想办法恐怕要不得善终了。”于是两人便有了结盟的想法。他们也知道光靠两个人力量还是小了点,于是又拉了两个人入伙,这两个人便是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
李宝臣和梁崇义两人对朝廷也是非常惧怕,所以想结盟自保,不过两人惧怕朝廷的原因各不相同。梁崇义主要是因为老上级来瑱的死。来瑱外号来嚼铁,曾经先后在为朝廷平定永王李璘之乱和安史之乱时立下过大功,但因为被手下人诬陷而一直遭唐肃宗猜忌。唐代宗即位后,来瑱主动入朝,结果被程元振等人诬陷而死。因为这个,梁崇义担任节度使后便对朝廷惧怕不已,生怕皇帝下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
相比梁崇义,李宝臣惧怕朝廷的原因就多少有点无厘头了。之前提到过,李宝臣原名叫张忠志,后来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便改名安忠志,归降朝廷后才被唐代宗赐名为李宝臣。大历十三年(778年),李宝臣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忽然不想姓李了,他上奏唐代宗请求让自己换回本来的张姓。自古以来大臣无不以被赐姓为荣,像李宝臣这样不要赐姓要本姓的也算得上是第一人了,唐代宗虽然很惊讶,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到了第二年,张宝臣终于发觉自己放弃的是皇帝的赐姓,惶恐会得罪朝廷,于是再次上书请求唐代宗赐他姓李。这一次老好人唐代宗依然没有说什么,很快就赐他姓李,张宝臣又变回了李宝臣。来回折腾一番之后,朝廷也没表现出什么,但李宝臣自己却觉得不安,加上他年龄越来越大,想得也越来越多,生怕朝廷什么时候就会因为这个事报复自己。所以在田承嗣死时,他不顾和魏博的旧怨,主动再三上奏,请求唐代宗让田悦继承节度使的位置。正是因为李宝臣的帮助,田悦才顺利上位,他心中对李宝臣也充满了感激,这一次结盟自保,他也第一时间拉上了李宝臣。
因为对朝廷的恐惧心理,李正己、田悦、李宝臣和梁崇义四人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约定以后如果朝廷想“削藩”,他们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将自己的地盘交给子孙流传下去。这一切自然是一心想恢复盛唐荣光的唐德宗不愿意看到的,随着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河朔藩镇这颗“定时炸弹”终于要被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