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腐蚀与防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点蚀因素关联性分析

在影响点蚀的因素中,为了弄清楚因素的主次以及各因素与点蚀的关联程度等问题,本节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分析。

2.3.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从1982年被提出至今,灰色系统理论已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国内邓聚龙教授是该理论的创始人。灰色关联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局部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系统[11]

该理论认为,客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据表征系统,表象是复杂的,但系统隐含着内在的规律,其要素具有整体功能。灰色系统理论不同于概率论和模糊集理论,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①小样本和不确定性;②灰色模糊集;③信息覆盖;④多角度。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已经被应用于历史、采矿、水文、农业、网络等领域的研究,进行各因素的关联度分析、设备安全分析、寿命预测等。

2.3.2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关联是指事物间的不确定关联,或系统因子之间、因子对主行为之间的不确定关联。该理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广泛。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比较序列

参考序列的选择原则:能够反映系统行为特征,参考数据序列记为X0

X0={x0(k)} k=1,2,…,n  (2-1)

比较序列选择原则: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记为Xi

Xi={xi(k)} k=1,2,…,ni=1,2,…,m  (2-2)

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确定后,可以得到如下序列矩阵

  (2-3)

对于实验研究,n为实验的次数,n次实验可以得到n组数据;m为影响因素的个数。

(2)各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一般来说,以上各序列数据的单位(或量纲)是不一样的,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为避免此问题的产生,首先需要把各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求初值像、求均值像和求区间值像是常用的三种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求初值像,就是把每个数据序列中的数据除以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即

  (2-4)

式中,为第i组数据序列的初值像。初值像的矩阵形式为

  (2-5)

(3)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绝对差

绝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2-6)

绝对差矩阵形式为

  (2-7)

(4)求两极差

极差即为所有绝对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从矩阵式(2-7)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2-8)

  (2-9)

最小值一般为零。

(5)计算关联系数

  (2-10)

式中,γik)为关联系数;ξ称为分辨系数,其值在(0,1]之间,一般取为0.5。

(6)求灰色关联度

关联度是关联分析的重要参数,表征了系统特征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关联度值越大,代表系统特征与因素之间越密切,其值为同一因素各关联系数的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

  (2-11)

分辨系数ξ的大小对于关联系数γ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然而,ξ的选取没有可依据的方法,往往取决于经验。在很多分析计算中,经验取值法选取的ξ值,可能与实际不符,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分辨系数ξ的正确取值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分析一下ξ的数值大小对关联度的影响。

时(如前所述,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令θik)=,则式(2-10)可转化为

  (2-12)

对式(2-12)分析如下:

①当,此时若分辨系数ξ的取值较大,则γik)值只受ξ的影响,γik)≈1。

②当Vik)相差较小时,θik)值较大,此时若分辨系数ξ的取值较小,则γik)值只受θik)的影响,γik)≈1。

因此,在①这种情况下,ξ值不能取得太大;对于情况②,ξ值不能取太小。否则,所有的关联系数都趋近于1,获得的关联度的区分度很小。

根据文献[12]给出的方法,对分辨系数ξ取值。

对绝对差数据序列式(2-10)每行求平均值

  (2-13)

  (2-14)

ξ={ξ(1),ξ(2),…,ξn)},根据εk)选取ξ的值。其方法如下:

①当时,一般取ξk)=1.5εk);

②当时,一般取ξk)=2εk);

③当时,一般ξk)在[0.8,1]之间取值;

④当εk)=0时,一般ξk)在(0,1]之间取值。

根据以上分析,关联系数计算式(2-10)转化为

  (2-15)

式(2-10)中的分辨系数ξ是一定值;而在式(2-15)中,分辨系数ξ是动态变化的,有n组实验数据就会有nξ值。

2.3.3 案例分析

影响点蚀的因素较多,为寻找各因素对点蚀的重要性,采用灰色理论进行关联度分析。实验数据来源于文献[13],实验材料为321奥氏体不锈钢,考虑氯离子浓度、温度、pH值的影响,总共设计了16组实验。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中的三电极体系,实验材料制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动极化曲线,获得点蚀电位值。点蚀电位值的获取方法是:参考GB/T 17899—1999[52],以阳极极化曲线上电流密度为100μA/cm2的电位值作为点蚀电位。对于不锈钢材料,点蚀电位越大,表示材料耐腐蚀越好。

文献中给出了点蚀电位偏差值,在此不考虑偏差,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 点蚀实验数据

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数列

把反映不锈钢材料耐点蚀性能的点蚀电位作为参考数列

X0=(x0(1),x0(2),x0(3),…,x0n)),n=1,2,3,…,16

把影响材料耐点蚀性能的因素(氯离子浓度、pH值、温度)数据作为比较数列

氯离子浓度:X1=x1(1),x1(2),x1(3),…,x1(16)

pH值:X2=x2(1),x2(2),x2(3),…,x2(16)

温度:X3=x3(1),x3(2),x3(3)…x3(16)

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数据表

(2)无量纲化处理

本案例中,各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求初值像的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4所示,对应的线型图如图2-8所示。

表2-4 初值像

图2-8 初值像线型图

从图2-8可以看出,pH值与点蚀电位的变化趋势最为相似。

(3)计算绝对差Δi(n)

根据公式,求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差的绝对值,结果见表2-5。

表2-5 绝对差值

(4)求两极差

(5)计算关联系数

首先根据式(2-13)、式(2-14)计算得到εk)值:

εk)={0 0.1912 0.3000 0.3615 0.3009 0.1503 0.4140 0.3696 0.4680 0.5177 0.3037 0.4508 0.6322 0.5953 0.5544 0.4319}

再得到的数值如下:

εk)≠0时,2.7058 2.1370 1.9315 3.2924 2.2183 1.5818 1.6798 1.8037 2.3154}。

根据上述方法求分辨系数ξ,得

ξ(1)=0.5

ξ(2)=1.5×ε(2)=1.5×0.1912=0.2868

ξ(3)=1.5×ε(3)=1.5×0.3000=0.4500

ξ(4)=2×ε(4)=2×0.3615=0.7230

ξ(5)=1.5×ε(5)=1.5×0.3009=0.4514

ξ(6)=1.5×ε(6)=1.5×0.1503=0.2255

ξ(7)=2×ε(7)=2×0.4140=0.8280

ξ(8)=2×ε(8)=2×0.3696=0.7392

ξ(9)=2×ε(9)=2×0.4680=0.9360

ξ(10)=0.8

ξ(11)=1.5×ε(11)=1.5×0.3037=0.4556

ξ(12)=2×ε(12)=2×0.4508=0.9016

ξ(13)=0.8

ξ(14)=0.8

ξ(15)=0.8

ξ(16)=2×ε(16)=2×0.4319=0.8638

ξ={0.5 0.2868 0.45 0.723 0.4514 0.2255 0.828 0.73920.9360.8 0.4556 0.9016 0.8 0.8 0.8 0.8638}。

根据式(2-15)计算关联系数,结果如表2-6所示。

表2-6 关联系数

(6)求关联度

根据式(2-11)计算关联度,分别为

(7)关联度排序

即,本实验中,三个因素对点蚀的影响程度为pH值>氯离子浓度>温度。

为了比较分辨系数ξ的取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现取分辨系数为固定值(ξ=0.5),进行计算。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转化为

  (2-16)

根据式(2-16)计算得到的数据如表2-7所示。

表2-7 关联系数值

最终得到关联度为:

与上次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由于本案例中,Δik)相差不大,因此,分辨系数ξ的取值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