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名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的分布特征

在开始探讨世界大学排名对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位居世界大学排名相对靠前的高校在洲际、国别、建校历史和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征。这些高校在洲际、国别上的分布特征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而建校历史、办学类型方面的差异则说明了具有哪些特征的大学更有可能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列,本节从这四个维度对排名相对靠前的大学进行细致的描述统计分析,为本书后续章节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高校规模现均已达到1000所,我们难以穷尽这上千所高校的分布特征,故退而求其次,选取进入四大排名中前200名的高校进行分布特征分析。之所以选取这些高校,首先是因为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高校,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良好的学科基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生源,这些高校或已是世界一流大学,或享有更多追赶世界一流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机会,因而一个国家或区域拥有多少所排名前200名的大学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国家或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其次是因为,每年进入排名前200名的高校相对稳定,200名之后高校之间总分及单项指标得分的差异越来越小,区分度越来越低。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本章仅以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出于数据可比性的考量,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的分布特征分析更具统计和比较意义。

有鉴于此,本章以THE2011—2019年、QS2011—2019年、US News 2015—2019年和ARWU2003—2019年历年排名中前200名高校作为分析样本,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介绍了各大洲、各国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高校数量及其变化趋势,第三节统计描述了前200名高校的建校历史特征,第四节从办学性质与类别两个维度分析了前200名高校在学校类型方面的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