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施工详图阶段面板堆石坝优化设计
何兆升 喻建清 张新园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43.5m,坝体填筑总量约为740×104 m3。作为大坝主堆石料的左岸石料场断层及构造发育,存在泥岩和砂岩互层,岩性相变明显,泥质胶结的砂岩失水后表现出有一定的崩解特性,导致碾压后主堆石料和排水体料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为解决排水问题,紧贴3A区后设置斜向及竖向排水条带,并与底部的排水带连成L形排水体。同时,由于坝料含软岩较多,导致碾后细颗粒含量较高,对坝料分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工程开工后,根据河床前期勘探及施工期补充勘探成果分析,河床冲积无制约冲积层利用的不利因素。因此,坝轴线后保留部分冲积层作为坝体一部分,减少了开挖量和坝体填筑量,节约了投资和工期,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老挝南欧江七级水电站;高含软岩筑坝;大坝设计优化;L形排水体;冲积层利用
1 工程概况
南欧江七级水电站位于老挝丰沙里(Phongsaly)省境内,为南欧江梯级规划的最上游一个梯级即第七个梯级。工程采用堤坝式开发,主要枢纽布置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右岸泄洪放空洞、左岸引水系统、坝后岸边厂房和GIS开关站等组成。为满足水电站工程的建设需要,布置了导流隧洞和上、下游围堰等导流建筑物。
该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43.5m,坝顶长约591m,装机容量210MW,为Ⅰ等大(1)型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635m,相应库容16.94亿m3,死水位590m,相应库容4.49亿m3,调节库容12.45亿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主要建筑物(挡水、泄洪和引水发电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工程的挡水、泄洪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P=0.1%),PMF洪水校核;水电站厂房按2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坝址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为坚硬岩,粉砂质泥岩为软岩。岩层呈单斜构造斜河向展布,砂岩具钙质溶失现象,泥岩具有软化、泥化现象。坝址区50年10%超越概率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1g,50年5%超越概率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4g,100年2%超越概率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22g,100年1%超越概率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25g。坝址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2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 招标阶段坝体断面及分区设计
2.1 坝体断面及分区设计
招标阶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40.50m,河床趾板建基面高程497.00m,最大坝高143.5m,坝顶长约591m,坝顶宽12m。大坝上游坝面坡比为1∶1.4;下游坝坡高程610.00m以上为1∶1.6、以下为1∶1.4。
坝体从上游到下游分区依次为2 A垫层料区、2B特殊垫层料区、3A过渡料区、3B主堆石料区、3C次堆石料区、3D排水体堆石料区。面板上游设1B盖重料区和1 A铺盖料区,下游坝坡设大块石进行护坡。招标阶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剖面见图1。
图1 招标阶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剖面图(单位:m)
趾板采用3种宽度型式,高程560.00m以上趾板宽度6m,厚度0.6m;高程560.00~530.00m趾板宽度8m,厚度0.8m;高程530.00m以下趾板宽度10m,厚度1.0m。面板顶部高程637.50m,厚度0.3~0.789m,从顶部渐变至面板底部。面板垂直缝间距选为12m,共计48块。
沿趾板全线进行基础固结灌浆。坝基防渗帷幕沿趾板线布置,高程530.00m以下为双排、以上为单排,排距1.5m,孔距1.5m,帷幕深度按伸入基岩单位吸水率ω≤0.03L/(min·m·m)地层5m和不小于坝高的1/2倍控制。
2.2 坝体填筑设计标准及级配要求
根据前期坝料室内试验成果并参考类似工程,招标阶段各分区填筑料设计标准和级配要求分别见表1和表2,其坝料设计级配曲线见图2。
表1 招标阶段各分区填筑料设计标准表
表2 招标阶段各分区填筑料颗粒级配要求表
图2 招标阶段拟用坝料设计级配曲线图
3 施工详图阶段大坝优化设计
3.1 料场基本地质条件及料源优化
3.1.1 坝料料源优化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左岸石料场作为大坝堆石料、部分排水棱体料及护坡块石料料场,左岸下游11km的哈欣石料场作为混凝土骨料及大坝垫层料、过渡料及部分大坝排水棱体料料场。随着工程进场公路贯通,又对公路沿线分布的地层岩性进行了查勘,分析比较了K85+820、改线段K90附近分布的砂岩料源,并开展了勘察工作。经综合比较,推荐K90石料场替代哈欣石料场,即混凝土骨料、大坝垫层料、过渡料和所有的排水体料由K90石料场开采。K90石料场替代哈欣石料场,坝料质量能满足要求,储量还有部分富余,运距缩短约7km,节约了投资和工期,经济效益显著。
3.1.2 料场基本地质条件及利用原则
左岸石料场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第四层:上层岩性为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岩体多呈互层状,局部呈厚层状结构;下层岩性为灰白色、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钙质泥岩,岩体多呈互层状—中厚层状结构,局部呈厚层状结构。
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试验成果如下:弱风化—新鲜长石石英砂岩比重为2.67~2.74g/cm3,平均为2.71g/cm3,干密度为2.56~2.63g/cm3,平均为2.60g/cm3,干抗压强度为27.5~111.5MPa,平均为73.7MPa,湿抗压强度为19.7~59.6MPa,平均为32.6MPa,软化系数为0.34~0.70,平均为0.47。岩石湿抗压强度偏低,软化系数较小,料场分布的弱风化—新鲜长石石英砂岩总体应属中硬岩—坚硬岩。
左岸石料场断层及构造发育,存在泥岩和砂岩互层,岩性相变明显、砂岩“砂化”、均一性较差,尤其是部分泥质胶结的砂岩,长期日晒雨淋,表现出有一定的崩解性。左岸石料场的利用原则是将泥岩集中带和相对较大的断层剥离,相对较好的用于3B2,其余的用于3C区。
K90料场距离坝址约3.6km,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按岩性组合可分为2层:第一层紫红色泥岩,岩体多呈薄层状—互层状;第二层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泥岩,岩体多呈互层状—中厚层状,部分厚层状,岩体完整性较好。
在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如下:弱风化上带砂岩比重为2.65~2.71g/cm3,平均为2.69g/cm3,干密度为2.40~2.50g/cm3,平均为2.45g/cm3;干抗压强度为28.1~59.9MPa;平均为45.7MPa,湿抗压强度为13.3~44.5MPa;平均为25.8MPa;软化系数为0.43~0.73,平均为0.54。弱风化上带砂岩根据钙质溶失程度不同,应属软岩—中硬岩,弱风化下带砂岩砂岩比重为2.66~2.71g/cm3,平均为2.69g/cm3;干密度为2.64~2.67g/cm3,平均为2.65g/cm3;干抗压强度为66.2~234.9MPa,平均为169.8MPa;湿抗压强度为93.2~205.3MPa,平均为136.8MPa;软化系数为0.69~0.97,平均为0.81属坚硬岩。
K90料场主要三叠系中统第二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泥岩,岩石总体产状为N20°~40°W,NE∠35°~45°,顺坡倾向坡外,采运条件较好。岩体多呈互层状—中厚层状,部分为厚层状,岩体完整性较好。弱风化下带—新鲜的砂岩主要用于混凝土骨料、大坝垫层料、过渡料、排水体料和部分主堆石料。
3.2 河床冲积层利用
根据勘探钻孔揭露情况,河床冲积层厚度约3~13m,主要由砂、砾石及粉土组成,卵石、漂石含较少结构松散,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较小,部分钻孔揭露的冲积层中含有细砂或粉土、粉质黏土夹层。河床冲积层总开挖量约28万m3,坝轴线以下开挖量约12万m3,坝轴线以下开挖量不大。因此,可研及招标阶段考虑将河床冲积层挖除。
大江截流后,分别补充了4个勘探钻孔和四个勘探坑。颗分级配试验表明,平均最大粒径分别约为400mm,级配良好。平均干密度值为2.12g/cm3,平均相对密度值为0.73,平均渗透系数约为5.04×10-3cm/s。根据河床前期勘探及施工期补充勘探成果分析,河床冲积层主要成分为卵砾石、砂夹块石,局部夹粉细砂层,未见淤泥层,粉细砂层呈透镜状,不连续,且仅局部分布,无制约冲积层利用的不利因素。因此,施工详图阶段,考虑将冲积层部分加以利用:将坝轴线上游25m之前的河床冲积层全部清除、之后的河床冲积层清至505.00m。根据现场碾压试验成果,采用33t的自行式振动碾10遍后,沉降趋于收敛。因此,现场使用33t的自行式振动碾对保留部位的河床冲积层碾压10~12遍。通过河床冲积层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开挖量和坝体填筑量,节约了投资和工期。
3.3 坝体断面设计优化
3.3.1 主要优化
由于左岸石料场含有软岩,K90料场部分砂岩砂化,导致坝料细颗粒含量偏高。从大坝坝料现场碾压试验成果可知:3C次堆石料渗透系数未作具体要求,2A垫层料渗透系数为i×10-4cm/s,能满足设计要求;3A过渡料的渗透系数为i×10-3cm/s,渗透系数均小于设计值,为强—中等透水体,平均渗透系数大于2A垫层料,基本符合渗透性由小到大的要求。K90石料场和左岸石料场3B料铺料厚度80cm,26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8遍,总体渗透系数在i×10-3~i×10-4cm/s之间,不完全满足强透水要求;3D料来源于K90料场,渗透系数i×10-1~i×10-4cm/s之间,不能满足自由排水要求。
3.3.2 坝体断面调整
招标阶段大坝上游坝面坡比为1∶1.4;下游坝坡高程610.00m以上为1∶1.6、以下为1∶1.4,下游综合坡比为1∶1.5。工程开工后,由于左岸石料场软岩存在泥岩和砂岩互层,部分泥质胶结的砂岩具有失水崩解特性,碾压后细颗粒含量偏高,料源较为复杂。同时,考虑老挝雨季长,降雨量大,为保证大坝填筑强度、施工质量和填筑形象面貌,在坝后增设之字形上坝路。增设上坝路后,大坝上游坝面坡比维持1∶1.4不变;下游综合坡比从招标阶段的1∶1.5变为1∶1.78,增加了大坝的安全储备。大坝的填筑总量约为740×104m3。
3.3.3 大坝分区优化调整
从现场碾压试验成果可知,主堆石料不能满足强排水要求,排水体料不能满足自由排水要求,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强排水条带:紧贴3A区后设置排水条带,并与底部的排水带连成“L”形排水体。并对相关的3A、3B和3C和区一起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坝料含软岩较多,导致碾后细颗粒含量较高,需要对坝料分区参数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过渡区(3A)。3A过渡料主要来源于K90石料场弱风化下带砂岩爆破料。除原设计的上游4m过渡料外,在坝轴线下游保留的河床冲积层上面设置厚1.2m的过渡料区。
过渡料渗透系数由原设计的i>1×10-2cm/s调整为i>1×10-3cm/s,其他技术参数不变。
(2)主堆石区(3B)。由于主堆石区的坝料来源于K90料场和左岸石料场,两个料场的岩性有一定差异,因此,将3B区分为3B1区和3B2区。3B1区主要分布于竖向排水体以上和高程517.00~527.00m水位变动区,坝料来源于K90料场开采的弱风化下带及以下的石料;3B2区位于竖向排水体下游除3C区以外的范围,坝料来源于左岸石料场开采的弱风化下带及以下的石料。
3B1增模区:右岸趾板受4号和6号冲沟影响,地形起伏较大;左岸坝基岸坡较陡,趾板后形成明显的临空面,这两个部位坝体可能存在不均匀沉降,为避免坝体不均匀沉降导致面板脱空和开裂问题,在这两个部位设置主堆石增模区。设置范围:左岸岸坡高程560.00m以上(趾板“x”线控制点X1~X3围)较陡部位和右岸6号冲沟高程517.00~560.00m。
由于设置L形排水体,3B主堆石区渗透系数不再要求,小于5mm颗粒含量由原设计的小于20%调整为小于25%,其他技术参数不变。
(3)排水体堆石区(3D)。3D排水体堆石料主要来源于K90石料场开采的弱风化下带及以下的砂岩石料,要求具有足够的透水性。
根据碾压试验成果和料源性质,3B主堆石料渗透系数偏小。为保证坝体排水通畅,在3A过渡区和3B主堆石区之间设斜向3D排水体,在高程570.00~517.00m之间设竖向排水区,等宽6.0m;在高程517.00~506.20m区域设水平排水体堆石区,高10.8m,宽40m,形成L形排水体。
3D排水体堆石料小于5mm颗粒含量由原设计的小于20%调整为小于15%,其余主要技术参数不变。
(4)下游次堆石区(3C)。3C次堆石料主要来源于左岸石料场的弱风化上带砂岩料,部分来源于工程开挖有用料K90石料场弱风化上带料。
下游次堆石区位于坝轴线下游侧,上游侧坡比1∶0.2,顶部高程620.00m,顶部宽度25m,底部高程527.00m。
下游次堆石料小于5mm颗粒含量由原设计的小于20%调整为小于30%,其他主要技术参数不变。
优化后的坝体分区剖面见图3。
3.4 坝体填筑设计标准及级配设计优化
大坝主要各分区填筑料设计标准见表3,设计级配曲线见图4。
图3 优化后的坝体分区剖面图(单位:m)
表3 大坝主要各分区填筑料设计标准表
图4 坝料设计级配曲线图
4 结语
老挝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43.5m,坝体填筑总量约为740×104m3。作为大坝主堆石料的左岸石料场断层及构造发育,存在泥岩和砂岩互层,岩性相变明显,均一性较差,分泥质胶结的砂岩失水后表现出有一定的崩解特性,导致碾压后主堆石料和排水体料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为解决排水问题,紧贴3A区后设置斜向及竖向排水条带,并与底部的排水带连成L形排水体。同时,由于坝料含软岩较多,导致碾后细颗粒含量较高,对坝料分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工程开工后,对河床冲积层进行了补充勘探,根据河床前期勘探及施工期补充勘探成果分析,河床冲积层主要成分为卵砾石、砂夹块石,无制约冲积层利用的不利因素。因此,适当处理后对冲积层加以利用,减少了开挖量和坝体填筑量。南欧江七级电站左岸石料场岩性复杂,坝料软岩含量高,碾压后细颗粒含量高,通过设置排水带,调整坝料分区,克服了坝料挑选困难等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河床冲积层,减少了坝基开挖及坝体填筑量,节约了投资和工期,经济效益显著,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