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中国宏观经济年度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第一节 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简介
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被广泛用于预测和政策分析。它有两个优点,一是它能通过行为方程和会计等式将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刻画,将一个变量的变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反映出来,因此可以用于分析外生冲击或者政策变动在系统内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从而用于模拟和政策分析。二是它所具有的结构性,即将模型细分为各个模块,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部门的行为特征及相互关系。因此,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我们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政策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Fair,1999)。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在预测和政策分析方面出现的失败,遇到了质疑和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开始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了克服卢卡斯批判(Lucas,1976),许多模型在方程中添加了前瞻性预期,并增加动态设定;针对Sims(1980)提出的长期关系没有限制的问题,目前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强调通过经济学理论对模型中的长期关系施加限制。Engle和Granger(1987)的误差修正机制(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ECM)理论提出之后,误差修正(ECM)模型的设定开始成为主流,在ECM模型的设定下,可以将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而且可以对长期均衡施加符合经济学理论的限制(Johansen,1995)。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另一个改进方向是从侧重需求方转向需求和供给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主要以需求为导向,适合进行需求分析和短期预测,对供给方、经济理论以及模型的长期稳定性重视不足(Klein等,1999)。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比如分析社会保障系统或税收系统改革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主流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开始转向同时关注需求和供给方,将短期需求和长期供给相结合(Don,2003)。
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相结合也是一个创新的方向。CGE模型能够描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核算账户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是对长期经济政策效果和结构调整的较好的模拟(张欣,2010)。但CGE模型大多数属于比较静态分析,缺乏对从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调整的动态轨迹的模拟,因此,不太适合对经济政策短期效果进行模拟(Don,2003)。目前的主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都更加注重模型中的经济学理论,其中一类模型是将CGE模型具有坚实微观理论基础以及能够刻画长期均衡的优点,与结构宏观经济模型的动态性相结合,既体现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又反映出向均衡调整的动态过程,因此非常适合分析短期和长期、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荷兰中央计划局(CPB)研发并应用的JADE模型(Don,2003;Kranendonk等,2007)是这一类模型的一个代表。它基于年度数据,结合结构宏观经济模型和CGE模型,强调供给和需求以及均衡和动态的相互联系,包含2600多个方程和恒等式,其中50多个为行为方程,核心行为方程通过估计或者校准得到,用于荷兰经济中长期分析和政策模拟。
目前拥有宏观经济分析的大型模型多种多样,除了大型宏观经济模型之外,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政府部门等开发了CGE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等模型,用于决策和政策分析的供给。特别是DSGE模型,由于其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成为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形式。但是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角度看,各种模型形式其实是不能相替代的,每个模型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