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旗展新姿
——北京医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启示
在首都北京的东交民巷,有一所世人关注的医院——北京医院,那四个狂放苍劲的大字,是毛泽东主席生前为医院写下的唯一的亲笔题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浇灌的革命传统之花
在新的历史时期灿然开放
1949年1月,古老的北平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诞生,使这所医院真正获得了新生。
4月,伴随解放大军南下的隆隆炮声,一支由延安中央医院和延安白求恩和平医院的军医组成的精干队伍,奉中央军委卫生部的命令接管了北平医院。从此,中央革命根据地延安的革命传统和我军的优良作风在这所医院生根开花。
北京医院是一所直属卫生部领导的综合性医院,建于1905年,当时叫德国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北平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北京医院。北京医院的发展,始终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关怀,1950年2月,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北京医院”四个大字。
医院的医务人员永远也忘不了周恩来总理生前对北京医院给予的极大关怀。他先后到北京医院来过近200次,对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过具体指导,并嘱咐“一定要办好北京医院”。
1964年8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北京医院应当开放。从这一年起,这所医院又担负起普通群众的医疗任务。1992年医院新楼正式启用时,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欣然为医院题词。
医院全体职工心中永远飘扬着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树起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18年,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将延安时期医疗卫生队伍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医务人员中营造一种讲理想、讲奉献,比学习、比干劲,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培育了“团结、奉献、严谨、求实、开拓、奋进”十二字优良传统。
这所医院承担的高级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出差多,北楼病房的医务人员兢兢业业,时刻听从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加点。医院不仅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还连续3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称号。北楼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
这所医院以其坚定的政治性,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出色地完成高级领导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医院的面貌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建筑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1万平方米,扩大到近15万平方米。日门诊量由原来的不到100人,增加到2500人。放射科率先从国外引进CT诊断技术;心胸外科在国内首先开展温血灌注体外循环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在全国最早开展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脑血管和脊髓血管疾病;核医学科在国内最先引进SPECT诊断技术;眼科在全国最早开展人工晶体置换术;骨科在全国最早开展膝关节镜检查,治疗膝关节疾病。
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白衣天使以精湛的技术、
无私的奉献奏响了一曲时代的颂歌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当年延安时代的医务人员有些已经离休,有些已经故去,但他们严谨的作风、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和患者至上的优良传统却被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
医院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和专长,把重点放在了老年病等专科上,每个科室以老年病为重点,相继建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等一批与老年疾病有关的机构,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老年咨询门诊。如今这所医院在老年病的医疗、护理、康复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在全国医疗单位的前列。
1993年以来,他们成功地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的手术达到近3000次,其中患者年龄最高为102岁。他们把医疗质量看作医疗工作的生命线,重点抓病案质量、基础操作训练和感染监控工作。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性病历大检查。他们的医疗护理质量在全国医疗单位名列前茅,感染科被评为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
多年来,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开展方便患者的活动。1993年全院开展了以方便病人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活动,各科室共提出78项便民措施。1994年在门急诊开展了“创文明窗口”活动,1995年开展了为患者献爱心活动。各个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文明优质服务的实践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位住北楼的领导干部,90岁高龄,两次发生呼吸衰竭,抢救了10个月,三班特医共700多班次,特护共1053班次,在沉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对普通百姓也是如此,记者在医院办公室看到许多普通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知识分子。北京市规划局设计院赵志刚来信说,他的岳母患食道癌,他先后几次给甄文俊大夫送去“红包”,都被回绝了。甄大夫精心为岳母做了手术,护士们精心护理,为老人洗脸、擦身。他感慨道:“北京医院不愧是国家一流水平的医院!”
北京医院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它为新时期医疗单位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启示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任务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北京医院一直把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作为精神财富,教育职工群众。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吴蔚然、王新德、钱贻简、李辅仁、韩宗琦等教授,几十年勤勤恳恳工作在医疗保健战线上,他们的奉献精神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医院的共青团组织仅2000年一年,就连续4次开展了“寻革命史迹,倡老区精神,为老区人民服务”的活动。
2001年还组织26名青年赴遵义,听老红军讲传统,并在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他们还深入贫困地区走访,看到老区人民医疗水平如此之差,增强了他们的事业心。许多青年回到医院就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启示二:科技兴院是医院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医院把“科技兴院”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逐年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坚持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使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87年以来,共完成科研课题293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近百项。2000年,医院正式实施“528科技攻关计划”,建立并充实5个临床诊断、治疗中心,组建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成立8个重点疾病攻关协作组。他们还密切注视国际医疗技术的新发展,积极引进吸收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方法,取得很大成就。
启示三:严格的管理是医院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环节。狠抓制度建设,从党务工作到临床、医技科室工作,从门诊、急诊到后勤工作,都制定了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井井有条。肿瘤内科狠抓基本功训练,加快病床周转率,使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34天降到24天。加强管理使门急诊就诊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门急诊安装了空调,划价收款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挂号室每天提前一小时挂号和电话预约挂号。收款处提前上岗,取血处延长了取血时间。手术室加强管理,提高了手术台的使用率。
启示四: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是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目前,医院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57人。全院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医务人员达85人。他们中有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有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陶桓乐教授,有全国政协常委钱贻简、著名医学影像学专家李果珍等一批“又红又专”的老专家,也有刘树山、凌锋、王建业等一大批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专家。医院向国外派出考察、进修人员687人次,出国留学人员233人,学成归国181人,占77%。这些留学人员都已成为医院的骨干。
(2001年秋写于北京,与于长洪合作,刊于《记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