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带有深情的故乡书——叶剑秀散文集《怀念爱》

王剑冰[1]

叶剑秀的书稿传来好久了,虽然偶尔也有翻看,却是一直没有时间看完。这次便带在了身边,而来的地方,也是透显着乡俗野趣,读着也就正合感觉。

叶剑秀以《乡愁》《乡情》《乡韵》《乡游》《乡趣》《乡事》六个笛孔,吹出了沉郁悠远的时光册或者说故乡书,其基音是一个“乡”字,基调是一个“情”字,漫扬起了一个“爱”字。这个“爱”是大爱,带有着本真的、朴实的、醇厚的爱。

在这部书中,剑秀写到的故乡必然是自己的故乡而非他处。很多的人都是从故乡走出来的。值得强调的是,无论这些人离不离开家乡,家乡都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原乡。他们会时常在里边走动、游赏、回味。剑秀的文字同内心是相照的,并能够感觉出他从中获得的满足。

乡愁或许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乡村蹲在尘埃里,夕阳渐渐老去。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村庄按照规制规划进行重新的编排,有些村庄被集体地消失,弄成一个庄园或者新村。所以说那些关于故乡的回忆,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

长期以来,农村人在社会话语体系中没有多少发声,即使发声也很微弱。那么,作为有着农村血统的文化人,就有了某种担当和责任。他们须把一些土地上的声音传达出来,并带有自己强烈的观点,这些观点在散文里就是思想的显现。所以在剑秀的文字中不仅能够看到田塍、润土、汗水和收获,也能够看到因为土污染、水流失、村庄渐变而产生的困惑与忧虑。这是一个正常农人的思想,也是一个正常文人的初衷。他不可能偏离这种正常。

从剑秀的文字以及他的关注角度来说,他把握住了当代散文写作以及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个方向,加之他的文学功力以及他对文字的理解,就使得这部作品集有意义起来。无论是对他自己,对故乡,还是对社会。

那么,我们来读读叶剑秀的文字,顺着那些文字,你能走出很远。

看《母亲的炊烟》,在剑秀的感觉里,“炊烟是乡村的传统符号,悠远而绵长。炊烟在母亲粗糙的手掌上点燃,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萦绕,经过灶膛和烟囱的氤氲蒸腾,环绕出笼,轻柔飘荡,温润了岁月”。这样的叙述是生动的,让人沉迷。还有《八月秋颂》,写得大气而宽广,这是感染乡愁的深层启悟。

再看他的《家园》中衔泥筑巢的燕子,作者对春燕观察得十分仔细,写得也是十分细腻:“燕子把几缕草叶放在黄土上,再噙来河水,来往几次,然后双爪抓地,低头劳作,耐心地用尖唇反复搅拌揉搓,大约一刻工夫,便制成了一个玉米粒大的泥块,含在嘴里欢快地飞走了。”仅仅一个小动作,就费了作者不少心思。许多人只是知道燕子做窝,却不知道它是如何做的。你再看他在《怀念爱》中写的一只小狗,他形容两个月大的小黄:“浑身金黄,毛光发亮,只有面部略显浅白,温顺可爱,聪灵机敏。”这些都是平常叙述中猛然透亮的地方,也就想到作者是一个勤于观察又勤于思索的人。这一点恰也是一个作家所应该具备的。

书中有一篇文章名《下雪白》,我喜欢这样的题目,干净、干脆而又景象无边,既带有中原的性格特征,又具有诗性色彩。作者在《下雪白》中这样描写晶莹的雪花:“苍茫的天穹中,雪片纷纷,选择不同的优美姿势飘落而下。殊不知,无论多么优雅地飘落,落在厚重和深情的土地上,才踏实。”

还有《河里的水井》,切题又透题,河里本就是有水的地方,怎么会有水井?看进去知道了,由于河道的干涸,牧羊人为了给羊喝水,不得不又在河里挖了水井。“几只白羊跑过来,簇拥井口,头对头的形状,极似摆放的一片硕大花瓣,又像凝固在河里的一片云朵。”这种画面的描写,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一个个的水井在诉说着什么呢?作者的疑惑与关心带出了深切的疼痛:“我蹲在河里的水井旁,我的心里在流泪……”“河水是有灵性的。河水的滋润,赋予我们无穷的智慧。河水带着遗恨和痛伤走了,我们的心智便会渐渐枯竭和萎缩。没有河水,家乡的容颜就会蜕变衰老,村庄再也不算完整。”写到这里,意思似乎已经表达完整,但是作者更进一步,让思想再深一层:“在没有水和鱼儿的河里,我坐起身来,愁楚地走向河里的水井,掬一捧清水饮下,河水依然清凉甘甜,心里却咸苦酸涩,似乎喝下的是泪水。忽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画面,如果有一天,河里的水井再也挖不出水来,那该是怎样的景象。”这时你就感到更为强劲的一种推力,感觉更重。这便是文字与心灵的力量。

其他还有《老娘饺子》《腊月的味道》《槐之情》《带上牵牛花一起旅行》等,都可一读。

就我们中原来说,不少作家自觉地保持着那种质朴与淳厚,历经多年不衰,最终成为人们乐道的本土写手。别小看了这个称谓,你看那些长久于皇城根浮云样的人被咱们老百姓称为本土作家有多高兴。

我今天说这些,是因为我又发现了一个这样的作家。曲令敏够本土的了,所以她遇到喜欢的同类就忍不住也想让别人喜欢,她快人快语、迫不及待地将叶剑秀推荐给我。

由此便也想到我来的遇龙河。不是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吗?漓江大部分精华在阳朔,所以阳朔有了一条漓江就够了,怎么就还有一条遇龙河呢?阳朔人就让我来看看,一来就有了一种惊喜。遇龙河的风景不亚于漓江,且更加充满生活韵味,人们在河中行舟,在河上架桥,在河两岸生活,已经是千百年的自然与自在,只不过我们没发现而已。

叶剑秀这位作家,或也是如此,他始终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结果,早成一处风景了。

2019年9月写于桂林遇龙河畔

注释

[1]王剑冰,曾任《散文选刊》副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