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人才高质量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内涵

1.质量

“质量”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是物质量的量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它的含义和内容不断延伸至各个领域,用于评价各种物质或工作优劣程度的评价。在经济学领域,经常用质量来评价经济发展情况的好坏。由于度量内容和尺度不同,导致究竟什么是“经济质量”,学者们意见往往不一,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在1977年较早提出经济发展质量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应囊括生产量的增加、资源增长、产品质量提升以及生产效率提高等内容。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1988)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体现为和谐的增长模式。钱纳里等(1989)将经济增长质量主要体现在结构方面,主张通过结构性变量来反映。温诺·托马斯等(2001)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囊括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质量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包括福利水平、教育机会、自然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等。彭德芬(2002)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国伴随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包括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经济结构状态、经济增长效率、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刘亚建(2002)将经济增长效率看成经济增长质量,内容主要涉及单位经济增长率中所包含的剩余产品量。刘树成(2007)将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以及增长效益的和谐性看成经济增长质量的表现。冷崇总(2008)认为经济发展质量是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钞小静(2009)、田银华等(2011)、李平等(2017)将生产效率视为经济增长质量,并用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效率比较来反映其高低。陶静 等(2019)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应具有结构维度、效率维度、稳定性维度和持续性维度等多维度概念,它关注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前景。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对质量内涵的界定,学者们主要基于事物的效率、结构、效益以及发展态势等方面来定义,本书在接下来的人才高质量发展指标定义方面将充分利用这些思想。

2.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并指出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发展质量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保持稳定速度的基础上,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的需求。从学术研究来看,党的十九大以后,有关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迅速增加。从文献检索来看,大多以经济、产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居多,一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定义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但是通过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间接地对此进行了界定。例如王一鸣(2018)认为高质量体现在宏观层面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对外贸易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和经济政策质量等。王彩霞(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体现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使产品服务质量得到普遍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优良。吕鹏(2019)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包括: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产品中高技术产品比例不断增加;文化、医疗、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人民有更好的社会保障,享受较高的福利,有更强的获得感。张丽伟和田应奎(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来理解,宏观层面就是指产品质量、市场、企业和创新进阶至更高水平;中观层面是指产业经济、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宏观层面是指宏观均衡质量、国民分配质量、绿色发展质量、调控能力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在内涵上有以下几种理解:(1)高质量发展体现的一种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2)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虽然“更高”这个标准会因时、因地、因指标本身而高低有所不同,但其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这点上,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结果,更多呈现的是朝上、朝前、朝好的方面不断发展的状态。(3)结合当今时代而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高质量发展。从这一点而言,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囊括的内容非常的多,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基本特征

对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的把握,本书认为应从总的特征和具体特征两个层面来理解。总的特征即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既是一种理念,也是用以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评判标准。“创新”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劳动力和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协调”就是要实现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等在内的各种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绿色”就是要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就是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跨区域、跨国合作;“共享”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在收入分配上既能体现效率优先又能兼顾公平。

具体特征方面,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研究。师博和张冰瑶(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特征、本土化特征和系统性特征。王晓慧(2019)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稳定性、高效性、低耗性、协调性四大特征,经济运行越平稳,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越好,生产要素就会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经济发展质量就越高。罗静(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主要有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协调共享四个基本特征。原青青(2019)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动力、主线、重点和落脚点五个方面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她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稳定增长、动力是创新驱动、主线是结构优化、重点是效率提升、落脚点是人民幸福。王思琛(2019)对高质量发展中的高质量需求进行分析后认为,高质量需求具有需求的效率较高、结构较为协调合理、稳定性较好、能够显著增进人们的福利水平以及综合实力较强等特点。朱燕青(2020)认为高质量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能够产生更大福利、GDP 的内涵更加丰富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

(三)指标体系

从已有文献的梳理来看,对用于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探讨,相关的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为丰富。王雅林和何明升(1997)认为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应有发展水平、发展目标、发展协调度、发展持续性以及发展集约度五大指标组成。李周为和钟文余(1999)采用集约化指数、经济结构优化水平、规模经济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市场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指标来测度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罗发友等(2001)采用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发展活力指标以及社会发展程度指标三个指标,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赵英才等(2006)分别从产出效率、产出消耗、产品质量、经济运行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五个不同方面17个指标构造了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978—2002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冷崇总(2008)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六大维度,构建了21个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刘阳(2009)用区域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联系能力、经济福利和经济发展代价五大指标来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魏婕和任保平(2012)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构建了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生态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六大指标共37个指标,并对2010年全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排序。何伟(2013)从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六个方面构建了28个指标并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2011年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宋斌(2013)采用经济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设施等七个方面的20个基础指标,对全国31个省域地区在2004—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宋明顺和张霞等(2015)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生态质量三个维度选取国民总收入、财富世界500强、世界品牌500强、人均国民收入、基尼系数、CPI、单位能耗产生的GDP以及PM10共8个指标测度宏观质量指数,并对我国2005—2010年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廖筠和赵真真(2015)从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教育和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境保护质量七个方面构建了16个评价指标,并对1985—2012年间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比较。

进入2019年以后,直接以“高质量发展指标”为题的研究增多,相关的指标体系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吕鹏(2019)从创新发展质量指数、协调发展质量指数、绿色发展质量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共享发展质量指数五个维度来测量高质量发展。王晓慧(2019)用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创新驱动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四大方面指标来测量经济发展质量。张博雅(2019)选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开放创新、生态友好和人们生活五大方面指标来测量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李晓楠(2020)从发展活力、发展效益和发展环境三大维度出发构建了我国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及内陆31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邹颖(2020)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建了质量变革、效率改革、动力变革、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区域协调、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和绿色发展九大维度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侯黄萍(2020)从经济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开放、绿色发展、人民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8个二级指标,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朱燕青(2020)从经济活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四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人均GDP等在内的19个指标体系,对2017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从以上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到呈现出这么几个特点:(1)对高质量内涵、理念以及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认识,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文献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一逻辑主线进行的,可以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构建指标体系之母,大多数指标都体现了这些基本理念。(2)分行业、分地区、分领域、分时间段的比较应用研究是这类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是分不开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未来研究还可以继续在这几个维度方面继续延伸。例如,分领域方面,高质量发展可以延伸至卫生、医疗、文化、人才等诸多领域;分行业可以从制造、旅游、华工、医药等行业延伸,等等。这种细分延伸更有助于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解决相应领域内的高质量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