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 食
飢①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②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③言咏④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⑤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⑥
①何校宣和本作“飢”,各本作“饑”。澍按:《说文》,飢、饑义别。谷不熟为饑。飢,饿也,当以作飢为是。
②各本作“解”,汤本及何校宣和本作“谐”。
③汤本作“劝”,云:一作“欢”。
④汤本云:一作“兴言”。
⑤汲古阁、绿君亭本作“贤才”,非。
⑥黄文焕曰:愧非韩才,时代将易,英雄无聊,淮阴能辅汉灭项,乃报漂母,不然亦何由报哉?板荡陆沉之叹,寄托于此。生不能伸志于世上,乃死欲伸志于地下,尚可得乎?果何物可贻哉!东坡以为真欲报谢主人,哀其口颊,误也。何焯曰:衔戢思谢,胸中亦将以有为也。冥报相贻,则不事二姓以遗逸终焉之志,亦已久矣。
东坡曰:渊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谢主人,哀哉哀哉!此大类丐者口颊也。非独余哀之,举世莫不哀之也。饥寒常在身前,功名常在身后,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穷也。
杨野王曰:坡公因公“冥报”一语,咨嗟太息,若重哀其贫,几灭却一只眼矣。瓶无储粟,烟火裁通,而延之送二万钱,悉付酒家,公之乞丐,公自欲之耳。远公方外之家,强公入社,公不肯,远公尚不能会其意,何况余人?公盖洞见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并生死亦以为戏,“纵浪大化中”,与之虚而委蛇,如是而已。其耻屈身后代,自公本怀,然去就之际,皆非公所屑也。
王懋竑曰:渊明当晋宋之际,抗志不仕,其云“性刚才拙,与世多忤”,特不欲自明其意。然观渊明不肯一束带见乡里小儿,则其高风远致,亦必非世俗所能羁绁矣。《诗》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渊明盖自度其身之必穷饿死而卒,无以报也。其固穷之节,守死不移,已见于此诗矣。坡翁哀之,似未尽其意。
《萸江诗话》曰:此诗寄慨遥深,着眼在“愧非韩才”一语,借漂母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必真有叩门事也。志不能遂,而欲以死报,精卫填海之意见矣。
《萸江诗话》又曰:此诗与《述酒》读书诸篇,皆故国旧君之思,不但乞食非真,即安贫守道亦非诗中本义。至东坡之哀冥报,谓饥寒常在身前,功名常在身后,亦借以自发牢骚耳,岂真以乞丐类公哉!痴人前不可说梦,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