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当海南出版社黄完萍女士将三部英文版日本史著作送到我面前,叮嘱我选择其中一本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时候,尽管三本著作各有千秋,委实难作抉择,我权衡再三之后,还是选定了詹姆斯·L.麦克莱恩教授写作的这部《日本史》。而这个选择正与海南出版社不谋而合。

也许是由于曾有过与作者在同一座日本城市工作与生活的经历,令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1 992年到1 994年,我曾经在日本北陆地区的金泽市的一所大学担任教授。金泽市是石川县的首府,濒临日本海,恬静而美丽,气候四季分明,文化积淀丰饶,人民纯朴热情。直到今天,我仍然一直思念和牵挂着那里的友人。

詹姆斯教授第一次来到日本是1 966年,当时他只有22岁。本来只是旅游观光,谁知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强烈吸引,从此进入了日本历史文化研究的领域。他也曾长期在金泽工作和生活,并写出了《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下町》,成为英语世界研究日本历史的名著。

当然,促使我选择译介詹姆斯教授《日本史》的真正原因,主要还是基于作者本人的学术声誉,及本书难以抗拒的巨大魅力。美国的日本史研究界群星璀璨,尽管本书作者没有赖肖尔、费正清等人的鼎鼎大名,但也称得上是日本研究领域里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他接连推出过《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下町》《江户与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业之都》三部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其中的《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下町》一书还赢得了美国历史学会的大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日本史》,则是他于2002年出版的更为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本书全面叙述了从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直到当今时代的400余年日本历史,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熔为一炉。美国的《图书馆学刊》评论说:“这一全景式研究是一项重要成果,几乎涉及日本近现代历史的各个方面,胜过同类的其他所有著作。”《出版者周刊》则称赞道:“这是一项卓越的成果,天皇的文告、芭蕉的徘句,以及劳工领袖的吁求等,这一切都在历史上留有自己的空间。”

作为一部大跨度的历史著作,《日本史》显示出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不是将历史作为可以任意揉捏的泥巴,而是将其作为史实、文化、道德以及人性的存在过程与载体,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本书以时间架构纵向的轴线,配以空间的横向流动,使厚重的历史感和历史情怀尽情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时空交织的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由客观史实的诗性描写所带来的强烈的历史意识。

为了更加真实、深刻地再现这段历史,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日本历史上各个重要关头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到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从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纵横捭阖到体现着历史意志的各色人等的政策权谋,甚至从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到各界人士的服饰语言和音容笑貌,都考察得有根有据,刻画得颇为传神。也许,《日本史》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商榷之处,但它所呈现出的作者态度之真诚,著述资料之真实是毋庸置疑的。

詹姆斯教授所著《日本史》的又一个魅力在于,它以一种理性激活历史的叙事方式复活了历史,从而使其具有值得称道的哲学意味和人性深度。作者在其历史叙事的显形式下,蕴藏着立足于人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立场,这也成为文本建构的内驱动力。纵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作者始终不忘从人性的立场来表现特定历史时空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从而使本书具有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近数十年来,历史著述的一个新特点是写作者越来越重视历史中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并力图更多地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日本史》对这些问题也给予了特别优先的关注,在描述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其进展之外,尽量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的动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工人、农民、工匠、家庭、士兵、妇女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详细描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在重点关注主流社会和时代主题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部落民”、“少数族裔”等社会边缘群体,并没有遮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新的矛盾,诸如阶级冲突的加剧、环境污染的危害等等,再现了近代以来日本历史发展的多维立体生活空间。

《日本史》一书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以及全书写作的“茶座”风格。

在400余年间的日本历史叙事中,作者既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大事件”,同时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无论“大事件”还是“小故事”,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作者从许多具体的方面切入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论述,书中还添加了大量地图、插图、年表,以及有助于理解历史人物、事件和专门术语的词汇表,使清晰的叙事更加易解。在这样的观照下,历史就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教条,而成为具有丰富层面和细节的历史场景,当时当地的林林总总在这样的描述中显得生动、直观而易于辨识。这种新颖的体例和言说方式一改学术研究和历史撰述的刻板面孔,带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亲和力,使我相信本书将会在中国拥有很好的读者缘。

作者的文风也应当对我们有所启迪。其实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不会故作高深,把东西写得叫人不知所云。他们往往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却又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把枯燥的研究、复杂的史实写得令人兴味盎然。这种写作风格是我们应当学习和效法的。那种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写得僵硬呆板甚至面目可憎的文风,实在应该引起人文社科研究者的警惕。《日本史》的行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例,它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严肃的史学著作也能这么写!

本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无私帮助:南开大学的朱慧颖博士提供了很大部分高质量的译文初稿,在此基础上的修改、补充和校译,变得颇为轻松而令人愉快;海南出版社黄完萍、蒋华蔚女士,尹响林先生对本书的编辑出版倾注心血,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事务;日本北陆大学的阎红生教授惠寄来日本史年表、地图及一系列历史、文化著作,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翻译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碰到的疑难问题,得到了日本信州大学久保亨教授不厌其烦的耐心解答;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的云大津博士毫无保留地提供手中保存的各种资料……凡此种种。特利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要把我的感激之情给予我的家人:没有他们多年来的深深理解和默默支持,我是无法坚持潜心学问,本书的问世也是不可想象的。

王翔

2009年1 0月1日

于浙江财经学院、学涯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