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近年学具运用尝试
2016年初,川一从北京凌伊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一批“益智学具”,益智学具也叫益智玩具,该学具源自以色列思维实验室开发的创新教育课程,我们从100多种益智学具中挑选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50种,教师通过培训,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入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益智学具”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欲望强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行为随时发生,他们享受这种过程,并乐意互相共享经验、互相谦让理解、共同解决问题,这也进一步催生了我们通过益智学具开展课堂教学变革,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拓展空间的构想。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性的研究,以“益智学具”的运用为基础,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形成一门新的课程——“益智游戏”,从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活动项目的可操作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本质的思维内涵这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初步形成拓展型课程学本,通过“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
上述分析呈现了小学数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开发研究的整体背景,也体现了我们开展研究和思考的初衷。美国教育家霍斯金在《教育与学科规训制度的缘起——意想不到的逆转》一文中提及:“‘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今天,即使是把教育视为一门学科的想法,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和难堪。‘教育学’是一种次等学科……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正是因为教育学科专业性质的模糊,使得教育几乎成了一个人人可以涉足的领域,除了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机构人员、高校教育专家、教育类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等业内人员,其他的社会主体也在不断地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教育研究活动之中,教育研究的主体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基本特征,教育学科存在迷失自我、学术缺位的不良状况。在这样一种复杂甚至迷失的环境中,一线学校和一线教师应该开展怎样的研究确实值得思考。经过上述三个维度的反思,我认为,小学数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符合学校、一线教师实际需求的、有价值的研究,因为其在选题的设计和研究思路的确定上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征。
第一,彰显了学校和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属性。应该意识到教育研究本身所蕴含的实践本性。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应该在教育研究中达成基于这一实践本性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由此,彰显实践属性理应成为未来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一线教师,其工作性质、成长环境和个性品质决定了其教育研究活动的对象应该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目的不是为了丰富教育教学理论,而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措施。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智慧人,因而教师的工作虽有教育规律指导但又无具体规则可循,教师不能像技术工人那样按既定规则进行教学,而需要在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与人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开展教学工作。教师成为研究者,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研究怎么使得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有意义,怎样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实现教育的意义。因而,针对工作、基于现实的实践属性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本质属性。学具运用研究直指小学数学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究益智学具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入课堂,这是教师关注的实践问题,也是能够切实提升教学成效的问题。
第二,彰显了学校和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微观属性。教育研究的内容指向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领域的研究需要过硬的理论素养和充足的时间精力保证,微观领域的研究则要求相对较低。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一方面从总体上看,他们难以具备教育研究专家那样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他们需要从事繁重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难以保证开展宏观研究的时间和精力。由此,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应该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小课题入手,体现研究的微观属性。关注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但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又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多教学和管理的问题都是以细节的方式呈现的,这些细节的存在很可能会给教育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它们理应成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抓手和突破点。学具运用研究立足于数学科学教学,尝试通过益智学具的运用提升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阶段性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向其他学科、其他领域渗透,这是一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现实需要的“小切口、渐进式”的研究,能够确保学校和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开展研究,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第三,彰显了学校和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行动属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是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的,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纯理论的思辨性研究,他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发生和立足于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更多地指向行动研究。或者说,教师是在不断的行动和反思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属性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又一重要属性。小学数学益智学具游戏化课程的研究,从游戏的设计,到课程的开发,再到相配套的教材、学材的编纂,所依靠的都是一线教师的力量,所呈现的都是一线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成果,这种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研究范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工作特点,能够把教师基于实践的智慧积累进行充分挖掘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