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1],故园芜已平[2]

烦君最相警[3],我亦举家清[4]

【注释】

[1]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树木的枝条。

[2]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陶渊明诗:“田园将芜胡不归?”卢思道《听鸣蝉篇》:“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

[3]君:指蝉。警:提醒。

[4]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译文】

本来就因为栖身高枝才难以饱腹,终日哀鸣寄恨也不过徒劳。到了五更的时候,蝉叫声稀疏几乎欲断,可是满树碧绿依然毫不动情。官职卑微就如桃梗一样漂泊无定,故乡的荒草已覆盖田地,长得平齐。烦请蝉的鸣叫声警醒我,我也如你一般全家清贫。

【赏析】

诗人以蝉自况,看似咏蝉,实则诉己。诗人在面对同一客体,因处境和心境的差异,比兴亦不同。《岘佣说诗》:“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高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首联中,首句运用双关修辞写出蝉的生物习性——栖于高枝、饮清露、长吟悲鸣的高洁品性。次句“徒劳”与首句“本以”一以贯之,因“高”而“难饱”,因“高难饱”的处境,而生“恨费声”的悲惨结局,情感层层递进,怨气浓。

颔联通过“碧无情”反衬“疏欲断”,对比强烈,沉痛如许。声嘶力竭的蝉,似乎随时都有陨灭的危险,可一树依然长青,好生无情,真乃奇语。

颈联由蝉及己,暗引陶潜《归去来兮辞》之“田园将芜胡不归”,些微露出放弃仕途、结束漂泊、归乡隐居之意,却难掩自嘲情绪。

尾联回归现实所见之蝉,承颔联、颈联,以眼中之蝉的命运,揭示诗人自我的深切不幸,“高难饱”与“恨费声”分明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因情造景,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