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态印象非常深刻,深感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完成脱贫任务时间十分紧迫。距离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只有5年,据统计,目前怒江州人均GDP仅1.85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9%,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200余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5%,经当地测算,若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怒江州经济年增速需达到20%。如果怒江州没有跨越式发展的特殊举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极大,中央明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求将难以实现。
二是局部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由于水能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怒江人民只能维持着以耕作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过量人口,仅怒江州每年农村生活用柴量就达50万立方米。怒江可耕地面积少,为求生存发展,群众不得不在峡谷中开发耕地,陡坡耕作,“大字报地”随处可见。当地有一民谣:“一边是流淌的你,一边是无奈的我;地越种越瘦,人越过越穷;怒江啊母亲河,你什么时候才能滋润我”,既反映出当地人民对开发利用怒江的迫切愿望,也反映出“贫困—生态破坏—再贫困—再破坏”这种恶性循环。
三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怒江州是云南省唯一的无高速、无机场、无铁路、无航运、无管道运输的“五无”州市,现有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甚至还有1480多个自然村至今仍未通公路。水利方面,全州水利基础建设整体滞后,怒江流域内没有一座中型水库,大部分工程为小微型,水资源利用率极低,蓄水保证率不高,工程性缺水严重,抗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比如,调研的福贡县长说他们有30多万亩坝堤可种草果,但缺水灌溉,收入没有保障,迫切需要能有大水库给他们一个旱涝保收的用水条件。
四是缺乏产业支撑。怒江州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怒江峡谷两岸人民端着“金饭碗”没饭吃,为保护怒江流域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身的发展。怒江丰富的矿产资源因生态保护绝对不能开发,但水资源、水能资源等优势资源可以适度利用,而且能为开发草果等生物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社会舆论中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长期对立,一批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被搁置,致使怒江州至今没有一个产业支撑,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垫底,地方财力严重不足,财政自给率只有14.8%,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