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治理方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排水区与防涝片

城市内涝治理需要以排水区和防涝片为基础框架,突出绿色、生态,源头控制、污染防治、建立良性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为目标的综合治理。因此,从规划到设计都要重视“区”和“片”的基础工作。

2.2.1 排水区确定和划分

1.排水区性质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城市地面被建筑物、道路和河道分割为一个个排水区,或称为集水区或汇水区。排水区是城市降雨产汇流的基本单元。

排水区是进行城市水文分析的基础,排水区内的雨水在其范围内渗透、蓄存、汇流、排放。根据集水区计算降雨量,合理确定需要调蓄的雨水,再计算所需要的调蓄体。

城市按地形特征分为无调蓄区、有调蓄区两种排涝系统类型,根据各自特点确定排涝系统内的排涝设施及相应规模。

2.排水区划分要求

排水区应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划分,如对中心城区强排水地区将根据轨道交通、河道、道路、市政重大管线、系统面积等各种因数进行系统划分。在城市环境中,地下管网系统对雨水的收集和输送决定了实际的排水区范围,因此在实践当中,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系统的结构来划定排水区。

地面往往被水系、山体等自然要素分割成若干个排水分区,这是自然形成的状态。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城市地面被建筑物、道路和河道所分割,为了让雨水能及时排除,因此,应根据各个区域的排水条件划分好排水区。

图2-2 地势平坦区域的排水区划分

地势平坦区域,在整个城区的尺度下,地形因素对于汇水区划定影响较小;根据就近排除雨水的原则,划分排水区,一般可以按照等角线划分,见图2-2。在考虑到城市雨水排除系统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可尝试利用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为基础,依照城市范围内的单元地块到管网系统的距离最小为判别标准,以此划分排水区。

地势坡度较大区域,应根据雨水汇入低侧的原则划分排水区,即按照地面雨水径流方向划分,见图2-3。

3.排水区中的排水系统

排水区往往由多个排水系统组成,排水系统有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排水系统的任务,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排水区的排水,主要由管渠、排水泵站组成。

图2-3 地势坡度较大区域的排水区划分

排水系统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应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见图2-4;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见图2-5。

设计较大的市政雨水系统时,主要管道的定线非常关键,原则上使汇水面积内的雨水尽快收集进入管道,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由管道排入河道,因此要根据城市不同地形采用不同的管网布置形式,具体有正交式、平行式、分区式、截流式等。而排水区面积的划分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尽可能平均划分,使面积增长速度接近于常数。

图2-4 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的布置

图2-5 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的布置

2.2.2 防涝片确定和划分

1.防涝片类型

城市水系为了便于治理,防涝一般按照较大的区域分片,所辖区域称为防涝片,又称为水利片或排涝控制片。防涝片的确定与划分,应与水利的防洪规划协调一致,一般由水利专业承担完成。

按照防涝片与外围水体的沟通情况,防涝片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敞式两种。封闭式防涝片,一般外围均建有堤防、排涝泵闸;开敞式防涝片,片内区域与外围水体直接沟通。对于开敞式防涝片,如果需要封闭,可以采用堤防、泵闸围合,形成封闭的防涝片。

防涝片按地形特征又分为无调蓄区、有调蓄区两种排涝系统类型,详见4.3节论述,根据各自特点确定排涝系统内的排涝设施及相应规模。防涝片都具有独立水系的特征,内部有河道水系,或与外部大水体沟通。

2.划分要求和方法

城市防涝片一般以自然河道分界,且与城市防洪系统统一考虑。一般结合城市水系、地形、水文等特点,以及与外围大水体之间的关系等条件划分防涝片,即基本条件类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防涝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可按照分片规划和综合治理,以及确定各防涝片的治理标准、防涝工程布局和规模。其次,在划分防涝片时,尚应考虑城市发展需要。例如,中心城区或新的开发区可自成一个防涝片,以便于重点进行综合治理。总而言之,应根据城市水系、排水系统规划、地形与城市竖向规划、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等情况,结合内涝风险分析,进行城市防涝片划分。

在防涝片中,河道为防涝系统,提供城市排水与涝水的出路,是排水系统的下游边界条件,其功能是保证大区域(防涝片)、长历时、高重现期暴雨情况下,接纳并排除城市管网和陆域防涝系统排放的雨水。

3.防涝片的防涝与防洪(防潮)

防涝是指对片内的水体调蓄和排放,防洪或防潮是针对片外的水体,防洪体系更大;其衔接体就是防涝片的围合工程,如堤防、泵闸等。因此,防涝片的围合工程,既要满足防涝设计标准,又要满足防洪设计标准;其工程等别应取两者中高的,一般由防洪标准确定。

有河道、湖泊的城市防涝片,往往存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的矛盾关系,有时候矛盾还比较突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中,均需正确体现法规要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有矛盾的,应以防洪为主。

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防洪保护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相协调。要注意为城市发展留有空间,中心市区与城市郊区需要合理界定并采用不同防洪标准设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例如,城市滨水地带人口密集,空气清新,是人们晨练、休闲、旅游的地方,因此城市堤防工程的建设已不再是单一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近年来的建设方向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并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即具有防洪、交通、休闲、旅游(园林景观)、繁荣经济的功能。

一个城市如果排涝工程没有规划建设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涝调蓄区的减少,内涝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防涝片排涝标准的确定、调蓄区和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城市防涝与防洪综合分析详见表2-2。

表2-2 城市防涝与防洪综合分析表

4.防涝片实例分析

实例】 上海市实施防涝片(水利片)分片治理内涝。

(1)防涝片的划分。为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上海市1977年水利总体规划,上海市大陆区域以黄浦江干流、苏州河、蕰藻浜、淀浦河、太浦河等河道以及部分区界为边界,将全市陆地划分成嘉宝北片等11个水利分片,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分片控制工程建设,其中嘉宝北片等5个水利片控制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使这5个水利片既通过大江大河相互连接,关系密切,同时各片又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河网水系和工程配置,为水安全、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度创造了条件。

上海市自然河网水系发达,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全面水利规划,整治开挖了蕰藻浜、淀浦河等一些骨干河道,并结合水系、地形、水文等特点以及与外围大水体之间的关系等条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水利分片综合治理的设想和规划,将全市除苏州河以南的老城区外,按照基本条件类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水利片,共14个水利片:嘉宝北片、蕰藻浜南片、淀浦河北片、淀浦河南片;青松大控制片、太浦河南片、太浦河北片、浦南东片、浦南西片、商榻片;浦东片;崇明(岛)片、横沙(岛)片、长兴(岛)片;并明确了各水利片的治理标准以及除涝工程布局和规模。

(2)蕰南片解读。蕰南片是上海市14个防涝片(水利片)之一,片内行政区有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三区,以及普陀区、宝山区部分区域,总面积173.37km2;该片为中心城区强排水地区,根据轨道交通、河道、道路、市政重大管线、系统面积等各种因数进行片内排水区划分,划分后防涝片区域内的强排水区为97个,二级排水泵排能力总规模为943.36m3/s。蕰南片为封闭式防涝片,外围由防汛墙围合,有6座水闸,排涝流量为135m3/s,有排涝泵站11座,设计流量267.1m3/s。

蕰南片为中心城区,范围较大,水系相对独立;周边主要由较大河道的防汛墙围合,内河最高控制水位4.44m(上海吴淞高程系,下同),最低控制水位2.00m。该片北为蕰藻浜、南至苏州河、西至桃浦河—木渎港、东为黄浦江。防涝片内由众多各自独立的97个排水区组成。

排水区通过各自独立的排水管网收集雨水,就近河道低水位时,雨水直接排进河道;就近河道高水位时,排水泵站将雨水排入河道。雨水流量通过防涝片内河道的调节、输送,并通过外围的泵、闸自排或抽排,将防涝片内涝水从河道内排入外围的大水系。

防涝片的划分,明确了排水防涝体系框架,便于分片治理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实践表明,不同阶段,各防涝片具有不同的治理内容,互不影响,相互促进。防涝片的合理划分,对促进上海市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2.3 排水区和防涝片关系分析

1.排水区和防涝片的关系

排水区范围较小,是独立的排水单元,是防涝片的子集。防涝片是区域防涝防洪体系,范围较大,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中的母集,一个防涝片均由若干个排水区组成,见图2-6。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有3个层次组成,即排水区→防涝片→排水防涝系统。排水区是系统中最小单元,是雨水源头减排的主体,与所在区域内河道湖泊水系、泵闸排涝设施一并构成防涝片;若干个防涝片组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排水区和防涝片的构成,决定了雨水排放过程。结合排水区及周边河网条件、地面高程等因素,选择排水模式,一个个排水区的雨水汇入防涝片内的河道等水系,通过防涝片内河道,并通过防涝片河网调蓄、统一调度排出。

图2-6 排水区和防涝片构成分析示意图

2.“区”和“片”综合分析

排水区和防涝片共存于一个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随着城市不断进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排水、防涝系统中的各个层面,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1)排水区和防涝片角色不同。排水区主要解决较小汇水面积上的排水问题,主要由管渠、泵站组成;在治理内涝的框架下,主要承担雨水的源头减排。防涝片属于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负责包含城市在内的更大区域的防洪排水,主要由城市河流、湖泊、堤防、涵闸和泵站组成;在治理内涝的框架下,主要承担雨水的末端调蓄。

(2)排水方式不同。排水区排水多采用封闭管渠,传统上强调快排,一旦暴雨超标易形成积水。防涝片排涝的河道、湖泊为开敞空间,能发挥调蓄作用,排水周期较长,具有抗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冲击的功能。

(3)雨水过程位置不同。从径流产生、汇流和排除的过程来看,排水在前,防涝在后。

综上所述,城市排水和防涝的关系,就范围而言,“区”面积小,“片”面积大,其相互联系为包含关系;两者衔接因素一致、角色要求不同,其相互关联性综合分析见表2-3。除此之外,“区”和“片”产汇流的理念和计算方法不同,此点前面已述及,这里不再重复。

表2-3 “区”和“片”相互关联性分析表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内涝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地进行排水分区、防涝分片,做好大、小排水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城市内涝治理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