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务报表看透企业经营 案例分析+实务指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节 “显微镜分析法”:财务分析要能够见微知著,刨根问底

在显微镜下,一只蚂蚁看起来都像是恐龙,其纤细的触角、长腿都清晰可辨。对于财务报表,如果想要了解得更深入、更详细、更透彻,我们就要把数据放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深入挖掘、全面剖析,而这个“显微镜”,就是我们的头脑。

“显微镜分析法”的核心思路就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刨根问底,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善于提出问题:迅速识别企业经营异常征兆

拿到财务报表,首先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凭第一感觉迅速发现哪些数据存在异常。作为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的经理人,迅速找到报表中的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那么,我们能从财务报表中发现什么问题呢?

第一类问题应该凭第一感觉就能发现。比如从利润表上发现净利润为亏损、营业收入很少、投资收益很高或亏损很多、营业外支出金额很大等;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存货金额很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很多;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为负值、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值等。

第二类问题是需要计算才能发现的。计算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增减变动的计算,比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与往年同期对比增减多少,增减的幅度有多大,这些计算不需要会计知识,只需用到加减乘除;二是比率计算,比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收入比等,这些计算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需要准确掌握计算公式。

第一类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是非财务专业的人员,只要看到报表中的数字和自己感觉到的不一样,也能迅速发现问题。比如一家企业正常的月收入应该在2 000万元,结果利润表上只有200万元,那么作为经理人,看一眼都能感觉到不正常。但是对于第二类问题,尤其是财务比率的结果,很多人包括专业财务人士也常常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比如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这些比率值是多少才是正常的?多少又是不正常的?如何才能培养对各种财务比率值的敏感性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

首先,要详细了解自己企业以往年度的历史数值,可以参考最近3~5年的数值,不但要看数据,而且要结合企业最近几年的经营形势来思考。比如毛利率在最近5年都在20%~30%,而今年的毛利率为28%,再考虑到最近几年竞争的激烈程度,能够达到28%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假如仅为10%,那就明显不正常了,可能就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其次,要经常关注同类企业的财务数据,尤其是与本企业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比如康师傅方便面和统一方便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格力和美的等,所从事的业务越相似,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越接近,其数据的可比性越高。随着国内上市公司的增多,从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中查找相关财务数据越来越容易。作为经理人,应该经常关注与本企业业务相似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报表,以及相关的证券研究报告,看多了,分析多了,自然就会培养出对各种财务数值的敏锐感觉。

二、刨根问底,找到答案

财务报表中的问题,有些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需要做过多的深入分析,但是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需要进一步深究才能找到。关于这个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汽车”)的做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丰田汽车陷入困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资金短缺,工人罢工,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汽车企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丰田汽车提出了 “准时生产”体系,这就是影响了全世界的“丰田生产体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丰田生产体系的核心方式就是“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必要的数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持续改善,而在改善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5个为什么分析法”。

丰田汽车的“5个为什么分析法”如图1-1所示。

图1-1 丰田汽车的“5个为什么分析法”

通过反复追问上述5个“为什么”,最终找到机器不转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安装过滤器,解决办法自然就有了,把过滤器装上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深入追问,很可能会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完事,那么过一段时间还会发生同样的故障。

丰田汽车的“5个为什么分析法”与此处的“显微镜分析法”有相通之处。财务分析必须坚持刨根问底的方法,逐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比如,当我们的销售净利率下降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句“市场竞争激烈,我们无可奈何”来解释,必须深入进去,研究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影响销售净利率波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销售收入的下降、营业成本的上涨、管理费用的铺张浪费、财务费用的增加、投资损失的增加、营业外支出的增加等。假如是销售收入下降引起销售净利率下降,那就要研究是不是主要客户流失导致的。如果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了销售收入,那么就要继续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是营销政策不当还是竞争对手推出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假如是营销政策不当,就需要重新检讨营销政策,改变市场策略,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