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疏甲惊略:梵山险行(四)

李顾转身望去,顿时心里一怔,只见前方为草棚,然而自己未曾移动,仍旧趴在原地。

那些官兵眼神呆滞,手脚无力,在草棚里打转。校尉蹲在地上,俯身四处翻找,嘴里还在不停嘀囔道:“清单在何处?”

他再观草棚周围,未发现那个苗人的尸身,惊讶道:“这是怎么回事?”

胡宜言道:“我此前追至此地,看见你头埋在地下,眼神迷离,嘴里说着什么清单和事项。顿觉你有可能身中幻术,赶紧呼喊着试图唤醒你,但是没有效果。换成其它方式,用手拍打身体各个部位,直至后脑,方才将你唤醒。”

“难道刚才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觉?”李顾问道。

“如果你此前所经历的与如今景象不同,便是幻觉。”胡宜应声道。

李顾听闻此言,额头直冒冷汗,“对方是何人?竟然有如此手段,我身中幻觉却浑然不知。怪不得忽然听不见狗吠,原来是这样啊。”

“我将你唤醒之前,看到几个人救出一名男子,夜太黑,看不清他们容貌特征。”胡宜开口言道。

“你怎么不早说,他们往哪跑了?”李顾声嘶道。

“刚才你也没问我啊,他们朝西边逃去。”胡宜愣了一下,抬首转向右侧小径。

“你自己不会主动说啊!”言毕,李顾很想多骂他几句,但是忍住并未出声,便奋起向西追去。

他们急追半里路,很快在城墙边发现几名苗人。李顾正欲向前,忽然从北边方向闪现一个身影,径直奔向胡宜。

“狐狸小心!”李顾拔出短刀,迅速推开胡宜,挥刀刺去,那人腹部鲜血直流,瞬时倒地不起。

这时,一阵西风吹过,二人感觉面脊发凉,月色之下,剑光刹起,李顾举刀挡剑,后撤几步。

“似乎哪里不对劲。”李顾突然想到什么,立即跑向胡宜,出手朝其拍击一下。

胡宜伸手摸一下后脑,顿时惊醒。他举目望向前方时,这才明白过来,急忙叫醒李顾。

李顾霎时颤抖一下,环视四周,那几人已然不见影踪,赶紧追去,途中对胡宜言道:“你用手巾蒙住口鼻,避免直接接触任何气体。”

片刻间,二人追至他们身后,就在与对方即将交锋之时,二人虽然口鼻已经被蒙住,李顾还是觉得不放心,“屏住呼吸。”

那几人使用某种物品发出幻象攻击,却见到李顾何胡宜没有反应,察觉二人并未陷入幻觉之中。他们赶紧取出武器,正面迎战。由于不善武力,很快败阵。

对方见状便向周围散开,并取出粉末状的东西,立即朝着李顾和胡宜方向撒去,二人无处躲闪,满脸尽染,粉末渗入眼睛,以致视力模糊,神志不清。

很快,胡宜痛苦倒下,面容惨白,直冒冷汗,双手艰难支撑,并使劲大口喘气。李顾依靠惊人的意志力,与对方相峙。

那几人不敢冒然上前,内心惊怵。他们不知李顾会做何行动,只能待在原地,以观事态。

李顾手里握紧短刀,竖起耳朵,辨别对方何时来袭。

过了半刻,他们并未发出攻击,发觉在此停留太久,祸引官兵,相互交流一阵,收起武器,匆忙逃离。

李顾虽然视力受损,但是听到脚步声,由近渐远,便知那些人已然离去。

胡宜此时表情狰狞,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直流而下,显得十分痛苦。李顾迈着沉重步伐走到胡宜侧身,艰难将其扶起。

二人背靠墙壁,李顾从内袋取出九号药物,手碾成粉状,灌入胡宜的嘴里。他自己也服下两颗药物。

不多时,二人意识逐渐清醒,察探四周,未发现有人。他们趁着天色未亮,悄然回到客栈。

次日巳时,客栈房间里。

李顾早已醒来,此时正坐在床沿上,伸出手臂摆动几下,感觉身体恢复不少,便走出房门。

很快来到胡宜房间,见他躺在窗上,面色红润,呼吸顺畅。不多时,将其叫醒。

“现在是什么时辰?”胡宜起身看到李顾,走到桌子前,端起杯子喝水。

“将近午刻,你身体情况如何?”

“相比之前好了许多。”胡宜喝完水后,放下杯子,坐上背椅,望着窗外。

“那就好,我打算先去一趟梵山。”

“可是梵山在松桃西边,绕过松桃县城,难道过后还要折返回来?”胡宜不解道。

“只能如此。我们何时潜入松桃县城,待梵山之行情况而定。”李顾应声道。

胡宜看着李顾,见他如此斩钉截铁,自知无论如何也难以劝阻,便问道:“什么时候出发?”

“午后出发,酉时即可到达梵山。”李顾言道。

过了一个时辰,李顾和胡宜走出客栈,从马槽处牵来马匹,蹬上马背,既朝西南方向奔驰。

时值傍晚,二人行抵梵山,遍寻山麓,觅得一处平地。他们就在此地夜宿。

天亮后,李顾很早便起来,叫醒胡宜。收拾好宿营地,二人向梵山腹地进发。

梵山位于武陵山区西侧,系武陵山脉主峰,山峰庞大雄浑,全境山势险峻,重峦叠嶂,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整座山峰集雄奇峻秀于一体。

独特的地质结构,塑造了梵山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象。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以此亦称梵山为天下名岳,

据康熙时期文人陈鼎所著《黔游记》记载:“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如镜一般,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

梵山之名取自梵天净土,故谓之梵净佛山,此地佛教兴盛,而金顶上佛寺林立,常建于悬崖峭壁之上,便有“四十八大脚庵”之誉。金顶主路上各有一处历代朝廷封赐的皇庵,东为天马寺,南有坎梅寺,西是护国寺,北为天庆寺,统称“四大皇庵”。

胡宜惊叹道:“梵山不愧为佛门圣地,远观山顶,众多寺院伫立其中。”

李顾望着大山,谨言道:“不过山路冷清,没有什么人上山。”

“苗人作乱的缘故,百姓避祸还来不及,自然不会有什么人进香拜佛。”

二人谈话间,不知不觉走到金顶山涧,这里有一处山泉。他们饮下泉水,灌满水壶。

不多时,不远处的山道上传来嘈杂的声响,二人听闻后赶紧找个灌木丛藏起来。

这伙人来到山涧,拢共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被绑住双手,押解至山涧。

观二人容貌特征,极有可能为苗人。正当时,他跪在地上,面首扑向泉水,喝了几口。

有个黑须男子走到苗人身旁,与其交谈几句,李顾看到他的面容时,顿时心里一惊,此人竟是昨日清晨在秀山所遇那名校尉。

李顾向胡宜打出几个手势,跟住这伙人,想要他们去往何处,有何目的。

对方原地休息一阵,回到山道,继续朝着金顶方向前行。李顾与胡宜紧随其后。

山道曲折蜿蜒,羊肠般的路径,铺满着落叶,两边既有青草,亦有野花,还有许多灌木。

李白有诗云:“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虽然武陵山距离蜀地有一段距离,但是同属西南,亦是行路迢迢,二人已然体会蜀人的艰辛。

斑驳的石阶,遍地青苔,不时有横生藤蔓挡住去路,胡宜苦不堪言,“这伙人究竟还要走多久!”

李顾抬头望一下太阳,然后看着自己的影子,估摸着已经过去两个时辰,一直往北走,“如此看来,我们还得继续跟着这伙人。”

胡宜从背囊取出水壶,大口喝下,补充水分,“我们为什么要追随他们?”

此时,前面的人停下脚步,聚集一处,全都坐到石阶上休息。李顾来到一棵青冈旁,隐藏树后,注视前方。

胡宜则趴在灌木丛里,看着蹲坐的李顾,低语道:“你还没有回答我刚才那个问题。”

李顾轻声道:“你还记得昨日清晨秀山县城里搜查苗人的官兵吗?那个校尉就是这伙人的首领。”

胡宜惊讶道:“原来是这样啊!”

李顾继续道:“这不是重点,我之所以要跟住他,只因他们搜查那几个苗人无意中透露一个信息。”

胡宜疑惑道:“什么信息?我当时都没听到苗人说话。”

李顾小声道:“那时你已经不醒人事,自然不会注意那些苗人在暗处对话。我的眼睛虽然看不清人,但是耳朵还是很灵敏,我记得他们在谈话中提到‘梵山'这两个字。”

胡宜又问道:“他们应该说的是苗语,你听得懂吗?”

李顾应声道:“他们说到‘梵山'这两个字时,使用汉字注音,而非苗语。”

胡宜心生疑窦,言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个校尉为何来到梵山,难道与我们有同样的目的?”

李顾回应道:“这正是我要弄明白的,所以先跟住这些人,探查他们的目的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