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庵随笔蠹鱼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莽园画师的一段翰墨因缘

早在12年前的初冬季节,“莽园书画展”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其时我正在杭城,虽然同为西泠印社中人,但却少晤面。机会难得,欣然前去参观。据后来莽园师告知我那天是买了10元门票的,他还说:“不胜抱歉之至。”这也说明为了学习和鉴赏莽园师的艺术,买票也是值得的。当时莽园师不在场,由师的次公子郭青君接待,观师书画雄伟遒健,气象万千,赞叹不已。观后承郭太太及摄影师吴俊荣君陪同赴楼外楼出席莽园师晚宴。同席有澳门著名学者林近老及苏鉴良、黄镇中、吴俊荣、曾永平等先生。席间留有摄影,是主人举杯,林老、黄镇中兄和我同饮。莽园师后在来信中热情地说:“翻箱倒柜,终于把照片找出奉上,斯人(指林老)已杳,不胜惆怅。”关于林老,我曾到澳门拜访过,始知老人还是一位慈善家,在澳门设有药局,施医、施药。对于他的离世,我深有同悲。

杭城聚会,及后来的鱼雁往返,深感莽园师是一位直心肠、坦率热诚的好朋友。可惜我二人地处潮越,亲近不易,深以为憾。这期间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即十余年前,我在绍兴收藏一幅名画,画的是《长江万里图》,款署韩江杜士乐,大堂,高136厘米,阔76厘米,纸质,笔墨精良,大家手笔。但遍查画史录,无有出处。如此画人,世无传之,惜之。但我心有不甘,一日忽想起莽园师,不也是韩江籍吗?向师求教或有所得,因此我把画照寄给莽师。果不出所料,不久就收到莽师佳音,并附来题跋一长条,高102厘米,阔8厘米,两行小行楷,跋云:“杜士乐广东澄海涂城人。活动于清乾、嘉年间,长期在广州六榕寺附近鬻画,曾为广州陈家祠绘制壁画。传世作品有山水人物,潮汕有‘好画杜士乐’之美誉。此帧挥洒自如,苍劲浑厚,纵横有致,淹滋蕴秀,弥足珍贵也。戊子(2008)春,后学莽园识于韩江。”钤莽园朱文、郭白文两小印,右上角钤一闲章:我写我所好,白文。此跋文书并茂,读后如获至宝,始深知杜老乃粤东不可多得的人杰。莽师还附短札:“新年大吉为祝,嘱找杜士乐资料,《潮汕画人录》语焉不详,只能如此而已。有负所托,迟复并乞深谅之。”莽师如此谦虚,其实已令我十分满足矣。

从2008年的通信联系后,又是五年过去了,良缘又续。今年3月我到湛江祭祖,归程路经广州,始遇香港书画报总编范淳奇先生于广州宅第善斋,因范总也籍隶潮汕,我油然忆起莽师,但竟然记不起莽师的名姓,只说对方也是西泠社员。幸亏范总识长,说潮汕西泠社员惟郭莽园先生一人而已,并云自少常去郭家串门,现郭老也迁居穗城,良缘难会,范总即以电话相邀,蒙其欣允,由其公子陪同莅临善斋。自杭别后,羊城重逢,喜不自胜,相互聊个不停,并一起在善斋留影。是日为三月上巳,晌午范总在邻近酒楼设宴款待,席间觥筹交错,尤胜兰亭雅集。明年农历二月,为五十年知交,原广州六榕寺长老,当代高僧云峰大和尚圆寂十周年,我必定去穗祭悼。另有一个心愿,拟将杜士乐画轴随带来穗,到时恭请莽师将题跋直接题于图画右侧裱框上,以垂永久,但未审此愿能得莽师赏赐否?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