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庵随笔蠹鱼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红茶先生在绍兴

海宁沈红茶先生(1902—1985),名寿朋,号大寿,自幼聪慧过人,善书画及诗古文字,秉承庭训,根底茁实,及长就从事书画艺术,成就卓著,享誉两浙。先生艺事之余,又好山水之游,屐痕处处。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尽收腕底,化为画稿诗篇,故先生书画诗文,妙造自然,自成一家。

抗日战起,先生辗转于豫、苏、鄂、湘、桂等地,对日寇口诛笔伐。虽旅途艰辛,仍不废绘事。后慕越中佳山水,乃于1937年抵达绍兴,初曾主编《绍兴商报》副刊《金鼓》,又兼稽山中学教职。后在绍兴三区专署政工室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工作之余喜和绍兴众多书画名家相结交,尤和先师徐生翁及李鸿梁、张天汉、赵雪侯诸先生友善,切磋艺事,增进友谊。先生留绍时曾在商会举行个人书画展览,深得越人好评。

1938年春暖时节,张天汉先生邀约越中知名书画家,如徐生翁、赵雪侯、李鸿梁、郦荔丞、澐簃、贺扬灵及印西和尚等雅集城西小云栖古刹,沈先生也与会焉,并创作《九友图》,在斗方的素笺上,九位画家各绘兰蕙一株,墨分五彩,各显芳姿,馨香满溢。张天汉先生还为图作了记述:

九友图

戊寅小春月朔,贺公培心,暨松泉、秋农、生翁、雪侯、红茶、荔丞、鸿梁、印西雅集春水闲鸥馆。内子雪清出肥螯旧醅饷客,酒酣,处德以素笔索画兰蕙,宾主九人合作是帧,良可宝也。为之记。(下钤天汉一印)

《九友图》今为余所庋藏,诚翰墨胜缘也,记中所述松泉即沈涛,为贺扬灵秘书;秋农朱姓,系绍兴著名词家;处德乃天汉先生公子,曾任陕西省长邵力子秘书,工于诗词,亦为余之良友。岁月如流,当年聚会诸公,都已先后谢世。晴窗展卷,遗韵犹存。

红茶先生在绍数载,勤于作画,又喜与画友合作。理应有较多的作品留在绍兴,但六十年来,沧桑多变,至今偶尔获得一帧半轴,实属凤毛麟角。近年我经朋友多方协助搜集已得数品,其中一帧四尺条幅,纸本,是与友合作之画,沈先生在上半截用大写笔意绘一竹篓,松松淡淡地勾勒,编织出一个硕大的竹篓,至少能容纳百数十只大闸蟹。后由鸿梁先生用焦墨在竹篓口边画了一只毛绒绒的大蟹钳,旁加两中小蟹爪,看似大蟹由后向篓顶爬了上来,但不露全貌,窥视前方,真是把蟹画活了。一根竹竿,一枚钓钩,丝线细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来,妙不可言。雪侯先生在画的右方画了一把大酒壶和一只酒杯。寥寥数笔,造型简朴古拙。最后是守诚先生插上一束黄艳艳的菊花,显示了菊黄蟹肥的秋令季节,构思新颖,笔墨精练,诚妙品也。是轴亦为余所珍藏。

1940年初冬,日寇向绍兴流窜,红茶先生结束了在绍兴的笔墨生涯,向浙西转移。一次红茶先生求画于生翁先生,先生欣即以一梅一荷报之,并在荷轴上题了“不染”两字以明志。

八年浴血抗战,终于获得了胜利。红茶先生于1947年5月再度回到了第二故乡的怀抱。

到绍兴后,先生除了会晤旧友外,不久即再度假座商会举行书画展览。生翁、雪侯等旧友前往祝贺参观,并对先生以甲骨文字作画的创新之举表示赞赏,赵雪侯先生还赋诗三首以赠。

我于1979年7月间到海宁拜访先生,老人家高兴极了,说是“天外飞来”。只是当我诉述故乡前辈书画家都已先后凋落,两人相对黯然,伤感不已。此后相互时通音信,先生并馈赠墨宝,我也书奉先生一联:

屋小能容膝,堂深亦读书。(因其时先生届耄耋之年,身居陋巷,仍手不释卷)

1982年8月,我和家人再度访谒先生,先生道体尚健,思维清晰,并记录生翁先生二三事示余,至为可贵,今抄录于下,以飨同好:

常见生翁先生所书楷书,笔力工整,清丽娟秀,绝非后之所见苍茫高古突兀绝俗。

余尤爱其作画,笔笔顿挫,笔笔转折,似稚子执笔,不会画而画者也。

1988年10月16日,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今年为红茶先生诞辰100周年,海宁市将隆重举行“沈红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先生地下有知,定会莞尔。余谨撰此文,聊表对红茶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