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的60个洞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洞见之八:远离风口

风口论走红于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的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在互联网的裹挟下,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借助互联网,创业者迅速积累财富,那些运气好赶上风口的创业者,也都能迎风飘扬,与风共舞。但多数人是在潮水退去后,才发现自己在裸泳。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但如果仅仅去追逐风口,成功的概率非常之低,风口过后成为一头摔死的猪很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的机会主义者,这些人一看到市场上的某个发财机会,就想大捞一笔,捞完就走。他们想要跳过“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直接收获花朵与果实。或者说,他们想要的是快速的,不必花费力气就能实现的“财富自由”。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不论什么“风”吹来,他都要掺和一下。房价上涨时,他买房子;比特币上涨时,他做比特币;P2P(点对点网络借款)火爆时,他做P2P。不论哪一种投资方式,他其实从未真正搞懂过。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没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财富。

所谓风口,只不过是互联网在应用层面一拨又一拨的发展趋势而已,风口会跟随着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的改变而改变。风口伴随着机遇,当然也同时伴随着风险,这是剑之双刃,关键要看是站在真风口上,还是站在人工吹起来的风口上。创业者万不可想当然地把所谓的风口当作上岸的船票,稍有不慎很可能成为摔死在风口上的“猪”。

创业风口为何如此短暂?

近十年来,似乎每年的风口都不一样。2019年5G火得不得了,而2018年是区块链,2017年是人工智能,2015年是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2014年是P2P,2013年是共享经济……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风口,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

原来是一年一个风口,现在创业的风口期似乎更短了,一年就可以有多个风口。现在还能看到多少无人货架?2017年下半年突然火爆起来的无人货架,短短半年时间就累计融资超30亿元,各路抢占新零售的创业者,在全国商业圈、写字楼疯狂抢占地盘。2018年初无人货架就已开始走下坡路,裁员、撤柜、跑路的传闻接连不断。

其实很多所谓的风口在出现的时候市场就已经饱和了,创业者再加入也只能做个陪跑者。有些风口其实一开始就是伪需求、伪命题,而有些风口则是资本堆砌出来的,更多的风口根本就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当风口来临,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希望投入重金和人力以期先声夺人。其实每一项新技术都有其约束之处,有些企业能做好,但有些企业很可能就做不好。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大多数技术型小公司在一年之后,风口转换了方向,都成了炮灰。

中小微企业为什么不适合技术型风口呢

我们来看看当下的几个流行技术,也称为风口的应用场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时代也许在十年之后才会真正来临,但参差不齐却成了虚拟现实内容网站和硬件设备行业的代名词,反而传统的2D产品仍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所以,先别着急制造硬件,虚拟现实的耳机价格不菲又笨重,而增强现实技术却仍然是低保真。虽然Magic Leap(美国一家增强现实技术公司)在提高构建和销售硬件需要的大量资金方面做得非常卓越,也拿到了沙特主权基金更多的资本,但下游业务本来就不应该控制在创业公司领域。更多机会应该在索尼、谷歌、三星、LG、联想、苹果等这样传统的制造业巨头企业中,至少资金和技术都不再是问题。此外,像亚马逊(美国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以及Facebook(美国一家社交网络服务公司)已经有虚拟现实方面的平台了。

2.人工智能

学术界和科技巨头已经把人工智能以公关的形式传遍了全世界,先进的技术已经能够用算法识别图片中的一只小猫。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还是远离人工智能项目更为现实些。终归依靠投资和人才吸引视线的时代已经结束,人工智能更可能使现有产品和业务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追求创新让初创企业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创办人工智能企业就相当于创立一家云公司,理想情况下,创业者都期望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项神秘化的操作来支持优质的产品,或是让业务能够更加迅速有效获取相匹配的用户。

3.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涵盖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多变化预测车辆驾驶行为等。目前,这个风口上已经汇聚了超过50家大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后端也有很多企业在做开发工具、地图,甚至是移动网络解决方案来保证汽车无人驾驶的安全。

遗憾的是,无人驾驶的迅速发展却没有完全解决零散产业的完整优化,没有找到问题的最优化方案。有些中小微企业正想布局无人驾驶的技术,还是要慎重,毕竟无人驾驶的用户群体到底是哪些,用户的需求是哪些,国内交通法规政策等因素,创业者还是很难把握其未来的变化。

4.区块链

区块链同样不适合中小微企业进入,不要成为投机热潮的受害者。很多区块链技术的投资者,都没能想明白一些简单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将怎样加强中小微企业的业务?是否会以新的产品形式重新展现?区块链是否会加快渗透或是改善网络效应?创业者一定要明白,很多新技术是风口,但未必是初创企业的风口。

5.机器人

很多围绕着机器人是否可能创造或摧毁就业机会的辩论十分激烈。不可否认,机器人高效的计算能力、超低价的传感器和算法为大量的创业者提供了契机。

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要尝试让机器人取代人。创业者可以这样想:人依托机器人如何进一步完成工作?运营商的投入如何得到回报?产品是适合大量的客户,还是仅限于少部分独特需求的潜在用户?

所以,无论是制造一台汽车还是一台iPhone,都应以人为主要因素,问题都应该是:机器人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机器人对人的生产力提升多高?

远离风口

我为什么一直呼吁让创业者与风口保持距离,甚至是远离风口呢?

创业者追风口,实际上是创新乏力,也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这些年红极一时的风口行业都具备一些共性,普遍进入门槛低、易复制。但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就是从比拼技术和商业模式变成了比拼资金和资源,从追风口变成了烧钱大战,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创业者一味追风口,反映出对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都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只想着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那些已经卡位风口的成功者,表面看见的是人前的风光,背后看不见的是多年的积淀,对供应链、产业链和企业整体运营的深入了解和经验。就好比当年人们看到苹果抢得移动互联网的先机,却没有关注到成功背后是乔布斯多年的思考、布局和积累。有些创业者以为灵光一现就能赶上这个风口那个风口,就能吸引到大笔的融资,就能瞬间改变世界,而通常情况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创业者盲目追风口,本质其实是否定创新。过去创业者的成功也好,风口的闪现也罢,许多创业者的确是把握住了中国人口红利的规模优势,而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样的机会逐渐减少;而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兴起,技术创新的春天还远未过去。

风口大多是投资人来定义的,创业者要对风口保持距离,因为你永远追赶不上风口变化的速度。在不同时期的投资痛点或方向截然不同,投资和实业完全不同,投资的周期相比创业要短,机会点到来和结束的周期转瞬即逝,创业者没有在早期布局到机会点上,后面再投资的成本就会很高,或者说与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失之交臂。在投资人及投资公司的眼中,必须是在适合的时间点,找到适合的机会,并且投资价值还要相对较高,这才是投资人所定义的风口。

不少创业者热衷风口,喜欢迎风而上,殊不知站在风口的猪在风停之后迟早会摔下来。创业者获得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基于创业者本身多方资源储备和能力积累的长征,世界上没有一个创业者不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