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干部抱团进村入户
长顺:“一堂四站”农村火起来
本报讯 最近,长顺县围绕加强农村党建、服务群众的“一堂四站”,即:文化礼堂、农民致富加油站、矛盾纠纷调解站、外出务工农民咨询服务站、关爱留守群体志愿服务站建设,全县21个农村党建示范点迅速火起来。
为什么会火起来?“服务的‘精准、高效、有力。”鼓扬镇党委书记毕秀明如是评价。“大事、难事、小事、琐事,群众不出村,群众一个电话就搞定。”
对此,不少群众体会深刻,最有发言权。5月中旬,摆所镇热水村葡萄种植户班殿超种植的紫王葡萄感染了霜霉病和黑豆病,班殿超按照村头张贴的“一堂四站”公示的服务电话打给县农工局干部、“农民致富加油站”站长吴家学。“没想到,人家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帮我把问题解决了。”
4月20日,鼓扬镇田哨村粱朝兴和粱松美两家为砍伐几根林木争执不休,甚至差点动武。劝解无效的邻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一堂四站”服务手册中,找到了“矛盾纠纷调解站”工作员张世勇的电话打过去,“没想到,挂完电话不到一个小时就过来把矛盾调解了,两家和好如初。”
群众口中一个又一个的“没想到”,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一堂四站”平台服务的精准、高效、有力。一传十,十传百,长顺县“一堂四站”迅速在21个示范点火起来。截至6月15日,文化礼堂共开展党员、干部、群众培训152次,服务群众近6000人次;农民致富加油站开展电焊技术、紫王葡萄种植技术等集中技术培训48场次,服务群众1420余人,解决就业308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5起;外出务工农民咨询服务站接受外出务工咨询2100余个;关爱留守群体志愿服务站实现留守群体微心愿1200余个。
开展培训、接受咨询、爱心援助、矛盾调解……“一堂四站”一样没有落下。但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让不少人深感意外。代化镇党委副书记吴宪龙感慨:“‘一堂四站’,看似很虚,抓手很实。”
面向农村群众的“一堂四站”建设,是长顺县在全州率先推出的创新做法,是黔南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将“背篼干部”精神延伸到农村基层的“升级版”。
长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秀和说,“活力源于强基固本,创新要有实效。”现在,长顺全县944名机关干部定期深入21个村“一堂四站”,主动收集群众需求信息,全力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长顺县“一堂四站”虽在探索建设中,但在群众眼里却已经“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黔南日报(2015.6.18)
第31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赏析
杨雅芸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新闻传播学博士。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搭建服务群众平台 干部抱团进村入户 长顺:“一堂四站”农村火起来》获得了31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原因在于记者做到了挖掘旧话题里的“新气象”,做到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新闻的主题是农村党建工作,这也是属于“旧闻”了。但是“一堂四站”(即文化礼堂、农民致富加油站、矛盾纠纷调解站、外出务工农民咨询服务站、关爱留守群体志愿服务站)建设,是长顺县在全州率先推出的创新做法,是黔南州乡镇行政区调整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将“背篼干部”精神延伸到农村基层的“升级版”。“一堂四站”不仅是创新,而且还创出了实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摆所镇热水村葡萄种植户班殿超种植的紫王葡萄感染了霜毒病和黑豆病,打电话给“农民致富加油站”站长吴家学,吴家学第二天就上门把问题解决了;鼓扬镇田哨村梁朝兴和梁松美为砍伐林木产生了纠纷,找到“矛盾纠纷调解站”工作员张世勇,不到一小时张世勇就上门帮他们把矛盾解决了。群众口中一个又一个的“没想到”,却反映出“一堂四站”平台服务的精准、高效、有力。一传十、十传百,长顺县“一堂四站”迅速在21个示范点火起来。
好的选题要么得益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要么得益于在老生常谈的话题中独辟蹊径,达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这则新闻便是充分利用了后一种选题技巧,于旧话题中呈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