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俩不顾安危敲门救人七层房屋 垮塌无人伤亡
本报讯 “看啦,楼房真的垮了,幸亏大家跑得快,不然命就‘出脱’了。”6月9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刚刚逃过一劫的居民张敏说,如果不是他们两口子发现了墙壁出现裂缝,不顾自身安危逐层敲门喊大家撤离,整栋楼的住户都会被埋进废墟。
张敏家住汇川区长沙路和东联线城乡结合部一栋七层民房。当天凌晨1时许,夜雨飘洒,张敏与其他住户一样早已进入梦乡,但是被屋外骤然传来的呼喊声惊醒……
“赶紧跑,墙壁裂缝了,楼要跨了。”这个如同高音喇叭般,一下子打破了夜的寂静。原来呼喊的是一楼小卖部的骆开素、姬元奎夫妇。两口子衣着睡衣,脚穿拖鞋,焦急万分扯着嗓子大喊,从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六楼,闻声逃出房间的住户也开始敲门呼喊,不到半个小时后,整栋楼住户68人已安全撤离。
当天上午7时许,记者闻讯赶往事发地,现场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碎砖块和居民家中的沙发、塑料凳、床单等物品,在废墟四周,警方已拉开了警戒线,当地消防、供电等部门正在现场有序调查了解情况,处置善后事宜。
回想起昨晚的紧急撤离,居民们无不心有余悸。霍前英是该栋楼的租客,凌晨3时许,她接到了当地政府电话询问是否从房间安全撤离。霍前英说,由于当天晚上行李没有搬完,自己便没有回到租房中休息,如今想起来十分后怕,像是逃过了一次地震一样。
辗转之中,记者找到了骆开素,由于逃得匆匆,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拿。此时,周边群众为她送来的一件外套和牛仔裤,人们纷纷将她围住,聊着几个小时前令人惊魂未定的紧急撤离。
“如果不是我睡觉比较容易惊醒的话,肯定也发现不了危险。”骆开素告诉记者,当时,外面咚的一下,像石头落下的声音把自己吓醒了。随即,叫醒了丈夫,打开灯一看,卧室墙壁上出现了横向的裂缝。于是,二人就警醒起来,丈夫立即出门打着电筒巡看楼房四周墙壁,但并没有发现裂缝。意识了可能有危险,二人便开始呼喊大家从房间撤离。
“当时,担心房子垮塌会殃及邻近楼房,大家继续开始喊其他住户逃出来。”姬远奎说,在外面等了几十分钟,见没有什么动静,大家都折返回房间,但就在这时发现房间多面墙壁出现裂缝,还有“吱!吱!”声。搞不好房子随时会垮,于是,又第二次喊大家撤离。
仅仅半小时后,该地百余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七层高楼在眼前瞬间轰然垮塌,现场无一人受伤。
“关键时刻群众之间的互帮互助、自我预警,在意外灾难面前竖起了一道生命防火墙。”参与事件处置的当地干部如此说道。
遵义日报(2015.6.11)
第31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赏析
管倩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硕士。
传播社会好声音
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传播好本地好声音,是该获奖作品最大的亮点。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大背景之下,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国内新闻宣传报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以弘扬积极向善的先进典型作为正面宣传的“主力军”。
2015年,一对普通的遵义夫妇发现家里的墙壁出现裂缝,随即不顾自身安危逐层敲门喊大家撤离,仅仅半小时后,该地百余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七层高楼在眼前瞬间轰然垮塌,现场无一人受伤。这对夫妇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了整栋楼居民的生命,这样感人的正面新闻与另一个社会负面热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就是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与不扶”的纠结讨论。“扶与不扶”之争产生的源头是社会上零星的一些负面新闻,但却会给人留下中国社会道德沦丧的错误印象,而遵义夫妇救下全楼居民性命的新闻恰恰能够对“扶与不扶”的负面热点形成一个舆论平衡的作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因此值得媒体大书特书。遵义日报的记者对于本地正能量新闻题材反应灵敏,对“遵义夫妇用自己的义举救下整栋楼居民的性命”这则本地好新闻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新闻性强,时效性强,题材满满的正能量,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该作品一经刊发后,争相被其它媒体广为转发,“遵义好声音”一时间在全国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