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调整与改革深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2014年2月《宏观经济观察》

孙明春[2]

马年伊始,中国经济、企业界和股票市场都热闹非凡。在经济领域,一方面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停地暗示中国经济可能依然没有脱离增长下滑的轨道,另一方面1月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出口、进口、利用外资、银行信贷、社会融资总量等)却普遍强于预期,令人怀疑前述的担忧是否过虑了。在企业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不断,BAT之间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抢地盘”“收编队伍”等方面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传统企业“触网”“触电”的行为出现了明显加速的势头,令人联想起20世纪末发生在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而在股票市场,A股也一洗节前的悲观情绪,走出一轮不错的上涨行情。虽然这轮上涨难免会有反复,但也算给投资者送上了马年的第一个红包。

一 2014年的出口增长应该好于预期

2014年1月,我国的出口增长超出预期。有些人认为数据中有水分,也有人认为这是得益于数据的波动性,不一定可持续。但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2014年的出口增长应该明显恢复,这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

第一,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会推动中国的出口增长。虽然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很多变数,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势头日趋明显,确定性日益增强。这种同步的经济复苏不但会在发达经济体之间产生“共振效应”,而且有可能带动新兴经济体的复苏。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无疑会受益匪浅。

第二,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会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汇率升值等原因,中国在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迅速丧失国际竞争力,此类产品的出口增长日渐乏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在迅速推进中。中端(及某些高端)的资本密集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行业(如家电、汽车、电子、电气设备、医疗设备、信息技术、清洁能源、建筑器械、高铁设备、航空器皿等),由于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中国企业的成本曲线迅速下降,技术质量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正日益受到海外客户(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青睐。

第三,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通过“高铁外交”、“清洁能源外交”、重建通往西亚和南亚各国的“丝绸之路”、建立针对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签署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努力,试图为中国的出口打开更广泛的市场,帮助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另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以及2014年在国内其他地区可能进一步推广的类似的对外开放试点窗口,都反映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方面的新思路。估计2014年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新进展,其在促进出口及拉动国内经济方面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过去一两个月,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系列“触网”、“触电”及收购兼并、“合纵连横”的举措,虽然其中不乏炒作成分,但我们认为,它们更主要地反映了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正反馈效应。无论互联网企业的很多行为在传统企业看来是多么的不规范、不理性,那些享受了多年垄断地位的传统企业不得不正视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商业威胁。那些更具远见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则顺势而为,开始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技术、营销渠道和客户基础,力图把自身的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显然,这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所提出的新经济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3]。我们重申,在2014年,以新技术、新行业、新商业模式和新生活方式为代表的“新经济”会延续其高成长的轨迹,并对整体经济增长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

我们认为,得益于过去十多年全球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在诸多高科技领域(如3D打印、纳米材料、云计算、生物芯片、量子通信、大数据、基因科技、生物制药、页岩气开发、机器人、煤制天然气、分布式发电、4G网络、智能电网、直流电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一些核心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能力已大幅度增强。与此同时,对于核心科技成果的推广至关重要的一些配套性、辅助性的科技成果也日趋成熟,使得这些科技成果得到商业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处于一场新技术浪潮的开端。幸运的是,过去多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诸多高科技领域所做的投资和推广,以及在相关基础设施方面所做的大量投资有可能在今后数年恰逢其时地开花结果,从而带领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真正的“新经济时代”。举例来说,很多人把2013年视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果真如此的话,我们认为,这个新纪元的开始应该不是偶然的,而是过去多年多方面投入的结果。

当然,由于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兴科技层出不穷,许多新技术也许只是整个技术进步过程中暂时性、过渡性的安排,它们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被更为成熟或有效的新技术所取代。因此,许多基于这类技术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应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抹杀这些过渡性技术[如90年代使用互联网时所需要安装的外置的调制解调器(modem)]对整个科技进步做出的贡献。虽然这些技术、商业模式及相关的企业最终被科技进步的历史浪潮所淹没,它们也没有能够颠覆传统行业中的那些垄断企业,但是它们为颠覆传统行业的传统思维,迫使传统企业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看起来闹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恰恰是一个新时代揭幕的序曲。


[1] 本文写于2014年2月。本文对原文做了一定删节。

[2] 孙明春,原上海博道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现职是博海资本董事长兼投资总监。

[3] 参见博道投资2013年11月宏观经济观察《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