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年鉴生命力保证的思考
边丽君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同时,又规定:“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名正言顺地归到地方志工作机构管理,随后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又陆续“参公”。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情况的变换,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辑出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问题有了根本保证。这无疑对地方综合年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年鉴事业要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吃上了皇粮”便放松了进取的步伐,是最让人担忧的问题,因为任何事物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都将失去生命力,都将有被淘汰的可能。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增强生命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地方综合年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将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来生产
将年鉴作为一种资源来生产,使其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促使地方综合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一种战略性思考。
年鉴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传播工具。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应用的过热式需求,使信息资源从技术应用变为无处不在的重要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牵动着经济增长、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发展。
年鉴学科与信息学科不仅在形式上紧密相连,而且在内容上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是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的产业部门的统称。信息产业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传统的报纸、书刊、电影和音像产品的出版。信息的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年鉴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因此年鉴的本质与信息的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信息的内容是通过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具有寄载性特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被表现,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信息与载体不能割裂。年鉴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可以通过年鉴反映出来,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信息资源具有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特点;其开发利用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信息资源还具有能够重复使用的特点,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是各级党委把握大局、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在工业发达国家,一般都把信息当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从整个年鉴事业来考虑,年鉴要进一步发展,其作用既要能利在当代,又要能功在千秋,就必须把年鉴作为一种资源来生产,要从年鉴是信息资源的角度去衡量与分析年鉴出版现状,规划和组织今后的年鉴编辑出版工作,要弄清楚出版年鉴是为了什么。虽然地方综合年鉴是由政府出资,但出版年鉴不是为领导歌功颂德,而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借鉴;也不是为了养活一批人,而是为了对生产、科研、教育、经济发展等有促进作用。地方综合年鉴都是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也就是说一个行政区域仅此一部。担负着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重任,是宣传本行政区域的窗口,也是研究本行政区域的最全面、最翔实、最权威的资料性工具书。面对肩负的重任,年鉴工作者一定要高瞻远瞩,为地方综合年鉴制定好发展方向,以确保其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深度挖掘
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一年一卷,撰写者和编辑人员都容易形成定性思维,墨守成规,出现趋同化的倾向。这是影响地方综合年鉴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此,编纂者要给予高度警惕。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地方综合年鉴是政府主办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是一地的主流媒体和窗口,有很高的质量要求。这种“高质量”要求撰写者和编辑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用此做指导对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和内容等做深度的挖掘,以增强地方综合年鉴的实用价值。
1.深度挖掘首先要体现在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中
框架结构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综合,不仅要反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反映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全面和综合的基础上还要有重点的反映,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改变年鉴原来重经济轻社会、重开发建设轻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要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民生,尽可能体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环境质量、工资、物价、住宅、消费、教育、娱乐、卫生保健等。另外,还要注意拓宽与深化对文化、社会的反映广度和深度,扩大其所占比重,如实记述社会和文化事业方面的成就、动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措施充实社会生活的内容。例如,适当增加居民自治、社区、中介服务、人权保障等内容。
2.内容记述上,增强实用性要特别强调突出“以人为本”
地方综合年鉴在内容记述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记述工作成就多、经济增长多、领导政绩多,记述百姓生活少、社会变化少,而对于“物价波动、环境污染、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更是很少渉及。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长期以来热衷于追求高速度发展,而且主要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发展问题归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快速增长服务,简单地以为,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自然推动力,只要把经济搞好,其他方面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进步。即便是客观的现实迫使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人们对于经济高增长的情结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在地方综合年鉴的记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经济高速度增长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一最终目的却被忽视了。
增强实用性,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以人为本”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纠正了以往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是对过去只追求经济增长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的超越,同时也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应当在地方综合年鉴的记述中得到充分体现。突出“以人为本”,要重点记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组织的关系。记述好这四种关系基本可以解读“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要突出记述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的保持。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重点记述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记述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人和人的关系上,记述内容要注重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着重记述各级组织如何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及如何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地方综合年鉴强调记述内容突出“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否定记述经济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撰写者和编辑人员首先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从思想上确立起人对经济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使记述的经济发展内容更富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 条目编撰要注重规律性,体现地方特色
关于条目编纂注重规律性话题,笔者思考了很久,不敢妄言,仅在此提出,供同人批评。条目记述尤其是综合性条目记述,往往强调记述要突出“三性”,即全面性、连续性、可比性。但事物的连续性和事物的可比性都是为了体现事物的规律性,或者说能够反映出事物规律性的条目也一定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一种事物的发展,即使是相对稳定的事物,也存在局部的或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在五年内便能形成规律性曲线,而且时间越长规律性越明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应该是供领导者决策、科研人员研究等作用发挥的最终目的,抓住这个目的,我们在条目的选材和撰写以及编辑上就会得心应手。特别是对每卷保持相当稳定的常规性条目,要带着总结事物规律的目的去收集、撰写。这样的收集撰写,因为有目的性作前提,我们会非常明晰和自觉地去寻找那些重要的、变化了的资料信息。而对于每卷都不同的动态性条目,则要体现“新”、“特”、“要”等特点,其作用主要是服务于现实。
关于地方特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地方的地方特色,其构成因素涉及地理、人文景观、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去考虑,无论是封面装潢、印刷装帧和版式设计,还是框架体系及收录的内容,都力求体现地方特色。途径上,可以通过调整框架结构凸显地域特色,通过大事记突出地域特色,抓住地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等。比如,我们分析本地的地域特点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它的构成因素,有自然资源、经济物产、地理优势等。河北省区位的最明显特点就是环京津又环渤海,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省都不具备的。
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点,往往与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经济、社会、文化内容。我们要发掘这些具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社会特色,将其收入地方综合年鉴之中。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然产生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方针、政策和措施,而政策和措施不同、实施的过程与结果不同,改革的道路和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些不同是更为普遍的、本质的地方特色,年鉴编纂都要抓住这些特色。
四 适应多种需要,实现年鉴数字化、网络化
年鉴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信息的年度汇总,如何发挥其在信息产业中的积极作用,如何为发展知识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增强自己生存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地方综合年鉴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习惯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因此年鉴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方便读者网上查阅,逐步实现网上资料共享,使更多的人受益。但是,年鉴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并未成为其传统纸质图书的“掘墓人”。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与传统书刊媒介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而且两者融合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形成多媒体互动共赢的局面,这将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形势、顺应潮流,积极服务于现实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