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摩西奶奶效应:成功从来与年纪无关
美国有一位艺术家叫摩西奶奶,为什么大家会亲切地称一个艺术家为奶奶呢?原来,这位摩西奶奶在75岁之前都是一个农妇,干了一辈子农活,她在73岁那年,由于一次摔伤,她才停止劳作。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安度晚年,而是从75岁开始学起了画画。没想到,她在艺术上有着惊人的天赋,80岁的时候,她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
摩西奶奶并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为了照顾十个孩子,她大半辈子都在辛苦劳作,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当她拿起画笔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将她最熟悉的农场景象置于画布之上。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在她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总共创作了一千六百多幅作品,一经展出便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摩西奶奶是当代最令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并且也是同时代最知名的女性艺术家。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那一年,她才24岁,属于典型的年少成名。直到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心态:人都老了,还折腾什么呢?当然是年轻的时候才有精力和资本折腾,就算失败了,也大可以重新来过,老了之后哪还有那么多机会?
这固然很有道理,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不符合实际,比如,在艺术领域大器晚成的人就有很多,国外有摩西奶奶,中国则有齐白石。
摩西奶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固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天赋,但有其他的天赋也未可知。如果一辈子都不去尝试发掘,那么我们的天赋和潜力就永远得不到发挥。还有谁比摩西奶奶更晚开始呢?谁说晚年的成功就会打折扣呢?
所以,我们永远不能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大多数人对“无穷”的感受却并不怎么直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话:我们大多数人的大脑潜能只开发了不到10%,而被誉为天才的爱因斯坦也只是比普通人多出了4%而已。也就是说,我们都有尚未开发的巨大潜能,就像海面上漂浮着的冰山,显露出来的只是一角,而潜藏在海水中的才是巨大的宝藏。
大家都知道人脑神经元的相关知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约有140亿个神经元。在数量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复杂度和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这一区别固然有先天因素,有的人是天生的神童,因为他们的脑结构比我们完美一些,但人的神经元的总量却是一样的,后天的开发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大器晚成的摩西奶奶、齐白石,等等。
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虽然我们并不都是天才,但是我们普通人和爱因斯坦之间也只差4%而已,所以,只要后天有意识地开发大脑潜能,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好这一步,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会更加游刃有余。
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一生当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其奠基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他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如今,发展心理学理论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现在已经达成共识的胎教。
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个体的更好发展,这里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潜能的发掘和展现。虽然孩子尚未出生,但是随着器官的逐渐发育成熟,胎儿的听觉、视觉、嗅觉等都是能够感受外界信息刺激的。而信息的刺激就是潜能开发的重要方式,比如胎教中最典型的听音乐,就是用乐曲来刺激孩子的听觉发育,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胎教,在儿童时期,接收到多种刺激的孩子也会发展得更好,这一点已经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
马克·罗兹维格等人使用老鼠做试验,他们将同一胎所生的老鼠随机分成三组,因为是同一胎,所以先天条件可以看作是一致的。第一组的老鼠宝宝们生活在标准大小的笼子里(这里的标准大小是相对于第二、第三组的小笼子和大笼子来说的),它们的食物和水也是标准量的。
第二组的老鼠宝宝们生活条件就比较艰苦了,它们住在小笼子里,食物和水比较贫乏,而且都被单独隔离开,不能在一起玩耍。最后一组老鼠宝宝是最幸福的,笼子很大,不仅有充足的食物和水,而且还有各种玩具。
这三组老鼠宝宝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模拟了三种不同的儿童生长环境,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哪种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就这样几周之后,试验者对老鼠们的大脑进行解剖,发现生活在条件优越环境中的老鼠比恶劣环境中的老鼠大脑皮层更重、更厚、神经元更大,这意味着它们的大脑发育得更好。
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开发自己的潜能,这时候,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教育者们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来帮助我们开发自己的潜能。但是如果我们像摩西奶奶一样,出生在一个没有办法改变的贫瘠环境中,也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放弃自己。
人生的赛道很长,前面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就能够一直领先,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要相信,生命充满了无数种可能,值得我们去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