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料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7 古籍艺术文献

古籍文献专指文字图书印刷的古代文献。古籍文献的含义是专指文字文献,没有文字的文物不能够作为文献。文物与文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术概念,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艺术品与文物不具有古籍文献的含义。黄永年(93)先生《古籍整理概论》将古籍文献定义为:(1)文献者,不仅指书籍(古籍),还包括纸质古籍图书以前用文字写出来的如甲骨文、金文、碑刻、档案、户籍、契约、信札之类。没有文字的古器物、绘画之类则不算。(2)文献学者,是讲文献的种类、形成、形式、内容、功用、整理、研究、保管等。其中仅仅整理一项,就把整个古籍整理工作统统包括进去,可见文献学内容之庞大。

在古籍文献方面,顾志华《文献学》一书关于“古代文献必须具有文字特征”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古代文献必须具有文字的特征,它的范围只能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文化、外交、科技、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而“文物”的特点是物,并不一定需要有文字记载。所以,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一概称为“文献”,就模糊了文献与文物的界限,扩大了文献的含义和范围,与“文献”二字的原意不相符合。假如有的古物上面载有文字,比如龟甲、器皿上的刻辞,当然可以称为“文献”,但仅仅只是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和牙齿,或者没有文字的陶器、漆器和青铜器,那就应该是“文物”而不是“文献”。只能属于古代物学或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文物虽然有历史价值,但与图书不同,它并不属于文献。《辞海》把文物包含在文献中,这是不够准确的。文献学和文物学是两门各具特点的学问,它们研究的对象分别是文献和文物,文献和文物的概念不容混淆。(94)

依据上述观点,现代文献主要是语言文字的图书,非语言文字图书的文物不是文献,“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文化、外交、科技、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不包括艺术方面的知识。一件文物有文字则是文献,无文字则不是文献。顾志华先生的观点适用于历史文献、文学文献,专指“古籍文献”。在历史学文献方面,历史学家白寿彝《谈历史文献学》则非常明确地界定为: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主要是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重要的书面材料。

历史学书面材料是语言文字,文物仅仅是物证,不是语言文字。但是,在考古学家的眼里,文物会说话,文物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文明的物证,艺术理论研究不能够视而不见,历史学可以相信书面文字材料,研究有史以来的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但是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就要通过考古学、艺术学的研究成果。中国艺术学要研究史前文物的艺术作品遗存,要研究艺术的起源问题,这些史前问题的研究都没有现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史前没有成熟的文字文献,这也许是艺术学文献与历史学文献、文学文献的不同之处。

中国书法与绘画来源于同一个艺术源头,是所谓“书画同源”。文字成熟以前的岩画、骨器刻画图形、史前雕塑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图画具有记录原始文献的作用,应该作为广义艺术文献加以研究。汉字以象形、指事、转注、假借、形声、会意的六书为造字的基本方法,史前岩画、远古刻划符号、图画文字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源头,为了研究艺术的起源,可以将四千年到一万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纳入艺术文献的视野,将一万年至一百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纳入艺术文献的研究。中国艺术学理论要研究艺术的起源、原理、本质、特征及分类等问题,研究原始艺术的遗存、艺术作品,研究史前岩画、洞窟壁画,研究图腾、原始歌舞、纹身,研究绘画、舞蹈与文字起源的关系,研究文字成熟以前的史前文明与史前艺术。中国艺术文献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史料文献,研究图谱、文物资料。绘画与雕刻是人类文明“文之极致”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的纹饰、图案、器物以及史前艺术中的大量图形、装饰纹样同样具有史料文献的意义,艺术文献需要研究图形符号、纹身、装饰、肢体语言,研究乐谱、乐器、舞蹈,研究大量的出土文物资料。这是艺术文献的研究对象,也是艺术实物史料与文学文献的文字的不同之处。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作品中,有大量的题跋、题记、印章文字,有年款、作者名号、印信,还有历代帝王的印玺,收藏家、鉴赏家的鉴藏印、诗文题跋,画家、书法家的题款、题记,文字最少的则为“穷款”,绘画艺术中有大量的文字。宋代绘画作者的姓名款字往往藏在树干石隙之中,难以察觉。壁画也有同样的情况,永乐宫壁画有“榜题”文字,后来又发现了作者“马七待诏”等人的姓名款字与记号。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有《龙门二十品》等文字石刻。这些书法文字具有艺术性与文献性。出土史前古器物上也有原始文字与图画符号,这图画符号可能是文字之祖,是华夏文明的曙光,具有艺术文献的价值。中国艺术文献的历史跨度长,有别于历史古籍文献与文学古籍文献,要考虑艺术文献的物质性、形象性、艺术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