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泾之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的话

品乡土美文,吟时代诗歌,悟百味人生,书精彩华章。

这是一部地域文化的厚朴之作,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作品集。这部书为一条河流立言,为大众生活添彩,为传统文化呼与鼓。它是泾河文化研究会为您呈献的一道心灵盛宴。它让读者在文化的悠悠长河中聆听生命的灿烂乐章,在阅读的感悟中思考人生的真谛,在回忆的历史星空中找寻闪光的星辰。

这是一部关于泾河文化的乡土叙事,是一部散发着泥土气息而耐人寻味的文化读本。编撰者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与体验,尽管他们没有十分耀眼的名号,也非什么大师名流,但他们却敢于在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用他们深情的诗笔,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这部书所精选的一百多篇文章,主要来源于2017年“泾河文化研究”公众号所发表文章,这个公众号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公众号。它崇尚“民间视角,大众传播,专业精神,原创优先”的精神,不慕虚名,不求功利,不片面追风,始终谨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这部书还收录了“陕西泾阳·郑国渠风景区2018文化采风活动”全国知名作家、文化名人的部分诗文作品,这些文化珍品给这部书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进一步彰显了泾河文化的壮丽风采。

这部书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挖掘整理从郑国渠到泾惠渠几千年的水利文化历史,弘扬治水利民的奋斗精神。二是推介泾河流域,特别是郑国渠渠首一带的名人轶事、传奇故事,展示优秀人物的迷人风采。三是弘扬乡土文化精髓,从农耕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方言掌故等方面多层次展示地域风土人情。四是遴选有关泾河文化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随笔,弘扬泾河人文精神。五是介绍泾河风物,展示泾河优美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历史文化、珍贵的历史图片。

总之,这是一群有血性的文化追求者的心血之作,是真诚面对生活的重要收获,阅读这样的文字你就会与生活更加亲近,体验如许的文化,你就更加深爱这片土地!

于右任(1879—1964)

李仪祉(1882—1938)

吴宓(1894—1978)

王兴林(1915—2004)

高鸿(1918—2013)

李润诚(1919—2007)

注:绘者陈安福,其余照片来源于《泾阳文史资料》

柏惠民(1888—1940)

高又明(1886—1951)

高季维(1887—1919)

李若冰(1926—2005)

马林帆(1939—2016)

雷抒雁(1942—2013)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王兴林,泾阳县文化馆原馆长,书法家

谷口文化,源远流长。

马林帆,著名作家,诗人

仲山峰青,泾水流长。念兹在兹,数典不忘。

底层书写,泥土芳香。文史珍品,在泾之阳。

冯日乾,省作协会员、著名杂文家、泾阳县作协原主席

仲山奇峡,神峻壮观,谷口宝地,堪比江南。

王天本,陕西省书协会员,崇文书院院长

只将枯笔写瘦竹,不为浓艳画牡丹。

雷抒雁,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诗人

泾水微澜淑景长驻,秦野儒风文脉恒继。

雒长安,《陕西省志·文物志》总编纂,文博专家

植根故土,志薄云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呕心沥血,钩沉补残。著成华章,增辉东观。泾水流长,浴后光前。

李甫运,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华夏秦隶第一人

泾河留墨,文韵千秋。

王天胜,陕西省作协会员,诗人、书法家

龙潭日夜响豪音,仰望峡壁千尺深。嵕山仲峰开谷口,泾水荡漾出寒门。

张鸿钧,著名书画艺术家

《鹿鸣图》

张鸿钧,著名书画艺术家

《古渠春晓》

陈安福,著名书画艺术家

文化学者肖云儒一行在西咸新区采风活动

采访泾河谷口百岁老人李生云(中)

成存义(左)陪同乡党白描考察郑国渠首遗址

王晓斌在仲山红石洞考察

泾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在郑国渠风景区采风

陕西省散文学会安吴青训班采风合影

成存义、白描、王冰(从左至右)在泾河考察

全国著名文化学者在郑国渠风景区采风活动

与王海先生(中)泾河谷口采风

何冠雄、成存义、阎晋(右二)等在空港文学馆听贾平凹先生文学讲座

2018年5月,国内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名家在郑国渠风景区采风活动

2018年10月,国内文化学者知名作家摄影家在西咸新区文化采风活动

2018年11月,陕西省散文学会泾阳基地成立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