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日本没有战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戡乱,三鳞旗飞扬

出场人物简介

主角:北条氏纲(小田原北条家族第2代家督,北条早云之子)

  北条氏康(小田原北条家族第3代家督,北条氏纲之子)

配角:上杉显定(山内上杉第11代家督,文中称山内显定)

  上杉朝良(扇谷上杉第12代家督,文中称扇谷朝良)

  上杉宪政(山内上杉第15代家督)

  足利义明(小弓将军)

  北条纲成(北条家臣,北条氏康的妹夫)

龙套:足利高基(第3代古河将军)

  足利晴氏(第4代古河将军,足利高基之子,北条氏康的妹夫)

  足利义氏(第5代古河将军,足利晴氏之子,北条氏康的外甥)

  今川义元(骏河今川家族第9代家督,即位后与北条家族闹翻)

小弓将军

北条氏纲在公众认知中并非一个高调的人物,大多数人对于小田原北条家族的了解,都仅限于早云和北条氏康(第3代家督),多知道一点的也就是听说过亡国时的家督——北条氏直。

但实际上,北条家族能有后来的成就,与这位仁兄的贡献是密不可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北条家族比作三国时期的东吴,早云自然是创业的孙坚,而北条氏纲,自然就是江东小霸王的山寨版——关东小霸王。

自早云去世后,关东传统势力对北条是越看越不顺眼,觉得一个外人没事跑关东来瞎掺和什么?

面对共同的敌人,之前一直敌对的两大上杉家族(山内、扇谷)重归于好,古河将军也基本上听他们的。换句话说,北条家族再想通过关东内乱来坐收渔利,基本算是不可能了。

情况不是非常好,所以北条氏纲上来以后做了两件事,力图扭转这种局面:

第一,他正式把家族姓氏从“伊势”改为“北条”,自称镰仓北条家族的后代,树起了镰仓时代北条家族的三鳞旗,掌握了大义名分;

第二,他将主城从韮山城(今静冈县伊豆之国市)迁到了小田原城,正式完成战略重心的转移。紧接着,他重新设计战略,向着早云未能攻克的江户城(今东京),擂响了战鼓。

大永四年(1524年),北条军夺下了扇谷家领地江户城,从此敲开了武藏国的大门。不过此后,双方却陷入拉锯战。扇谷家自知不敌,就把安房国(今千叶县南部)的里见家族拉了进来,一起反击北条家族,他们组成的联军一度突进到玉绳城(今神奈川县镰仓市),逼得北条氏纲暂时收起了拓展领地的想法。

不过这个时候,看似已经闹不起来的关东,却又发生了一场内乱,彻底葬送了他们赶走北条家族的可能性。

这场内乱还要从古河将军说起,第3代古河将军叫足利高基,他的二弟叫足利义明。别看是亲哥俩儿,这两个人撕扒起来可一点也不含糊。足利义明为了反对哥哥,特意跑到了上总国(今千叶县中部),与当地豪族武田家族联合,共同对抗古河将军。

看到这个武田,或许大家会联想到后来的武田信玄,事实上,这两个武田确实是一家子,只不过出现了分支,就好像山内和扇谷两个上杉一样。为了表示区别,暂且称之为上总武田家族。

当然,上总武田家族之所以迎接足利义明,其动机也不怎么纯正。他们想要统领关东,最低标准也要统领上总国,但迫于古河将军的压力,这帮人只能一直压抑着野心。现在好了,有这么一个流淌着古河将军血统的人在自己身边,就不愁名不正、言不顺了。

这样一来,上总武田把之前积蓄的能量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冲着古河将军的领地发动进攻,几次胜仗打完之后,他们便攻克了下总国南部的小弓城(今茨城县小弓市),并在这里为足利义明修建了一个御所。由此,关东地区的第3个足利政权——小弓将军出现。

到了大永三年(1523年),小弓将军的势力范围就迅速扩张到整个房总半岛(今千叶县中、南部),距离古河将军的所在地古河城(今茨城县古河市)只有几步之遥,威胁不可谓不大。古河军发兵抵挡,终于把小弓军堵在了古河城南边。又一场无聊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晃晃悠悠

看到关东又有人争起来了,北条氏纲真是非常得意,他又可以充当一回渔翁的角色了。由于北条家族和古河将军、上杉家族处于敌对态势,所以他一开始选择支持小弓将军。

在小弓将军出现前,关东地区一共有4股势力,西南是北条、西北是山内家、中部是扇谷家、中东部是古河将军,后三股势力抱团攻击北条家族,这让北条氏纲苦不堪言。不过小弓将军出现后,扇谷—古河联盟却受到了来自双方的夹击,虽然北条和小弓两方面没有显著的合谋,不过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还是有的。

天文六年(1537年)4月,默契被打破了。因为在这一年,与北条、小弓两家对立的扇谷第12代家督——扇谷朝良去世,只留下了一个13岁的孩子继续执政。北条氏纲看到扇谷家不足为虑,便冲着小弓将军而去,毕竟北条家族的目的不是为了锄强扶弱,而是要把关东地区所有传统势力一扫而光。

北条氏纲是个典型的计谋之士,他并不急着直接打小弓将军,而是先给他拆台。他唆使上总武田家族自己人打自己人,进而达到分化小弓将军的成果。

果不其然,上总武田家族不久便出现了内乱,北条军毫不犹豫地去帮叛乱者,小弓将军自然去帮另一方,但由于实力暂时不足,北条氏纲最终放弃了和小弓军决战的机会,找了个由头议和了。

既然小弓将军打不动,那就先去打扇谷家,反正这帮人都是关东势力,打哪个都差不多。

要说扇谷家这个娃娃家督也并不是个吃干饭的,他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攻击北条氏纲。当然,北条氏纲不会怕他,一来二去,扇谷军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其主城河越城(今埼玉县川越市)也被北条军攻克,真是晦气。

好了,扇谷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用他们落后的战斗力为北条家族的东进大业做出了贡献。不过北条氏纲显然不领情,一边安顿后方,一边接着追杀扇谷军,基本把河越城附近都平定了下来。而杀退了扇谷家以后,小弓军再次横在了北条氏纲东进的道路上,双方的决战在所难免。

第一次国府台之战

说起来很有意思,由于小弓和古河两方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无论北条氏纲怎么拆某一方的台,另一方都作壁上观,丝毫不顾挨打的那个是自己的亲兄弟。

但是,这个时候双方已经不是兄弟关系了。早在天文四年(1535年)10月,足利高基去世,继任者是第4代的足利晴氏。子承父业,第4代古河将军对这个捣乱的叔叔恨之入骨,所以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足利晴氏对北条家族的举动丝毫不予干涉。

而且,北条家族并没想侵犯古河将军的利益,相反,他们还向足利晴氏送上了橄榄枝,希望能够与他和平相处。

跟古河将军和平相处?你确定?

对,就是跟古河将军和平相处,你没看错。

话说北条氏纲一直对关东的传统势力比较不待见,但从上回挑唆人家造反失败的经验来看,一个小小的小弓将军都能聚集起一大票人,身为古河将军的足利晴氏自然能够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所以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北条家族不可能同意赶走两个将军,只能先赶走一个,同时控制另一个。那赶走谁比较合适呢?当然是小弓将军,因为古河将军是行政体系内的,小弓将军是编外人员,对足利晴氏有实质性好处。

为了打败小弓将军,也为了找个名分,北条氏纲准备和古河将军联姻。而为了消灭小弓将军,古河将军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援手,双方一拍即合。

顺便说一句,就在这两拨人联手干掉小弓将军一年之后,北条氏纲就把女儿嫁给了足利晴氏。这下子,古河将军不仅抱得美人归,还切实获得了一个强力靠山。

等等,不对啊,北条氏纲不是已经自称镰仓北条家族的后代了么?干嘛还要巴结足利晴氏呢?

回答如下:大哥,现在是室町幕府当权,你说那个是镰仓幕府,是前朝。

就好像某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我国清朝,非说自己乃大明朝某王爷的遗孤,蒙蒙老百姓也就算了,到了朝廷上要还敢这么说,那十大酷刑肯定会好好伺候伺候他。

当然,室町幕府没有清政府那么事儿妈,但老摆着个前朝的名分,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太舒服。而且,北条家族要打的人是小弓将军,这也是一个足利家族的人,一个前朝遗孤打本朝王爷,就好像用前朝的尚方宝剑斩本朝的官,这不是典型的白日做梦么?

行了,不碎叨了!

小弓将军看到这两边走得越来越近,心里颇为不安,便准备和古河—北条联盟来场决战。天文七年(1538年)9月底,小弓军1000人来到了国府台城(今埼玉县国府台市),10月2日,北条氏纲的5000人也来到附近。

不要嫌这两个人的兵少,前面就解释过了,日本一共就这么点人,找出几千人来打仗实在不容易,大家凑合凑合吧!

10月7日,小弓军先行出动,为减少人数上的劣势,足利义明决定把本阵部署到国府台,另外派出了特遣队驻扎到通向本阵的要道上,两军互为犄角,待敌攻城之时里应外合进行夹击。理论上说,这个计策确实不错,这种互为犄角的阵势一向是攻城时最大的障碍,但足利义明却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

北条军来了以后,没有攻击国府台,而是直接攻击特遣队。按照之前的布阵,这个时候驻守城内的军队应该尽快增援,但是足利义明却拒绝派兵增援,致使特遣队被歼灭。

足利义明不出击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从他后来勇猛的表现来看,他应该不是惧怕直接面对北条军,比较中肯地说,他太教条了。

他认为:既然是犄角之阵,在位置上就不能有移动,如果这个时候去解救特遣队,那就有可能会被北条军的优势兵力完全包围住。但他却忘了所谓唇亡齿寒,若是不去救特遣队,小弓军就会被分割切除。

果然,几个小时之后,吃掉了特遣队的北条军便大摇大摆地来到国府台,对小弓军发动总攻。混战之中,足利义明的弟弟被杀死,这下子我们的将军大人急了,即刻策马入阵,与敌军进行肉搏。后来,这位将军就被一箭射死了。

足利义明的死讯很快传遍了小弓军,于是小弓军的主要将领里见义尧立即将自己的队伍拉出战场,向后退去,北条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不过这场战役的后遗症还没完,3天后,北条军进攻小弓将军的主城——上总国小弓城,彻底灭掉了小弓将军的部分残余势力;同时,随小弓军出征的里见家族看到小弓将军不行了,趁机占领了小弓政权在房总半岛的大部分领地,收编了一大票家臣,实力更为壮大。

日后,里见家族将会是北条家族最为头疼的一个角色,两方你来我往非常频繁,直到天正四年(1576年)双方签订协议、瓜分房总半岛才算完事。

跟今川闹翻了

第一次国府台之战为北条家族带来了领地,也带来了声威,不过在天文十年(1541年),家督北条氏纲便撒手人寰,享年55岁,嗣子北条氏康即位,担起了延续北条家族辉煌的重任。

据说,北条氏纲去世之前,为了使北条家族一直繁荣下去,他效仿父亲北条早云,设下了5条家规,史称“北条氏纲公御留书”。这5条家规都直指“道义”二字,强调了后代家督、家臣都需要遵守道义,要以人民为根本,绝不能为了夺取一城一池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

在这5条家规订立以后,北条家族的整体战略就逐渐由对外拓张转向了防守反击,更加致力于领地内人民的安定、工商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好了,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地球人都知道,北条家族的夙敌是关东的上杉家族,无论是山内还是扇谷,都和姓北条的过不去。而北条家族能够立住脚,主要就靠跟这两个大头人物打仗得来的,北条氏康上任后,自然也继续了这一战略,继续跟上杉家族过不去。

既然谁都跟谁过不去,那就打吧。就在那年(1541年)11月,北条氏纲尸骨未寒之际,山内、扇谷两家看到北条家族刚刚更换家督,认为有可乘之机,两家便联合起来,向河越城发起攻击,而北条氏康则是毫不含糊,立即率兵击退了他们。

吃了败仗的上杉家族还是不甘心,便开始联合邻近北条家族的势力,准备从东、西、北三面夹击北条家族,把北条氏康踢到南边的海里去喂鱼。

东边的里见家族很快答应了,作为国府台之战的失败者,他们生吃了北条氏康的心都有。而西边的今川家族,却与北条家族有着亲戚关系,似乎是不太容易拉拢过来的。

但事实正相反,就在第一次国府台之战前,这两家闹翻了。

原因是这样的,当年今川家族和甲斐国(今山梨县)武田家族闹得非常厉害,作为亲戚的北条氏纲自然要帮忙。天文五年(1536年)今川家督去世,新继任的第9代家督——今川义元一上来就和武田家族联姻,这让北条家族大怒。你跟人家闹的时候,我帮你,现在你跟人家好了,把我撂在一边,这算什么亲戚啊!

北条氏纲心里很不爽,便在那一年直接出兵攻击骏河国(今静冈县中部),史称“河东一乱”。由此,自早云时代传承而来的今川—北条同盟破裂,两家亲戚之间开始了十几年的对抗。

所以这次今川义元干脆就答应了上杉家族的邀请,加入了讨伐北条的联军。天文十四年(1545年)7月,今川军开始正式进攻北条家族在骏河国的领地。

危机重重

说实话,从战略上讲,北条家族这次确实遭遇了危机,三面受敌,一面靠海,如果不好好想辙的话,完蛋是迟早的事。

天文十四年(1545年)10月,山内和扇谷两家上杉军8万人来到河越城,准备夺回这座原属扇谷家的城池。但东南部的里见家族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及时出兵,三面夹击一下子少了一面。虽然这并没有对战局起到决定性影响,但一开战就少一个盟友,上杉家族也真是背。

围城之后,为了获取名分,山内上杉第15代家督——上杉宪政请求古河将军足利晴氏出兵。但前面已经说过了,足利晴氏和北条氏康是姻亲。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边是足利家族的世代重臣,一边是我的亲戚,你让我怎么抉择呢?

看到北条氏康处于弱势,足利晴氏最终还是放弃了亲戚,投靠了看似强大的上杉军,10月27日,古河军2万余人开向河越城前线,北条家族完全陷入困境。

说了这么多上杉家的事,也得稍微介绍一下北条方面的部署。当时,河越城的守将叫北条纲成。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联想起北条氏纲,事实上,这两个人确实有着莫大的关系。

北条纲成本来不姓北条,而是姓福岛,是甲斐国豪族福岛家族的后代。到了后来,福岛被武田家族给赶了出去,这个兄弟便来到了关东,投靠了北条家族。

他来到这里后,迅速以勇猛的作风赢得了北条氏纲的青睐。经过一番考察,北条氏纲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亲自给他“北条”的姓氏和名字中的“纲”字,这种殊荣在北条家族100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从此,北条纲成也就成为了北条的亲属重臣。后来,他当上了河越城的城主。

守城将领介绍完了,再介绍一下守城军——3千人。这么点人比起旧势力联军的数量,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

看到对方8万大军来袭,北条纲成凭借多年的经验做出了决定——坚守不出。其实作为一个勇猛的武将,他真的想杀出去和这帮人同归于尽,可这样做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给主君带来更大的困难。

北条氏康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太过着急,而是审时度势,认为对方如今气势如虹,如果贸然出击必定会招致惨败。于是他下了两个命令,一来要求北条纲成死守城池,二来向东边的今川义元和联军总司令上杉宪政同时提出议和,希望以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突袭!河越夜战!

有意思的是,接到议和请求后,今川和上杉做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

先说今川义元,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所以接到北条氏康的信件之后,并没有急于作出决定,而是先进行分析。

首先,上杉军比自己要强大,如果帮助了上杉军,日后在瓜分北条领地的问题上,自己肯定会站在弱势一方,于己不利。其次,北条家族如果灭亡,今川义元就将独自面对强大的上杉家族,但如果能够保证北条家族的安全,那北条和上杉之间就会互为牵制,今川家族的稳定就能够保证。想到这里,今川义元最终决定撤军,任由上杉和北条两家争斗,自己在一旁看热闹。

再说说上杉宪政,与今川义元不同,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他能够做这支联军的首领,完全是在吃老本儿。看到北条氏康的议和信后,上杉宪政不由乐得哈哈大笑,他以为北条氏康这个毛头小子已经怕了,征服北条家族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英明”想法的光辉指引下,他丝毫不顾今川、里见两家已经退出联盟的事实,继续向北条军发动进攻,北条军迫于实力弱小,不得不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等待外援。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上杉宪政撤兵,顺便勒索一下北条氏康,他无疑会获得政治和军事上的双丰收。

但由于收回领地的迫切愿望,上杉宪政并不想这么快就撤兵。所以他通令全军,围着河越城就行,不用打,等他们弹尽粮绝,自然会跑来归降我的。至于那个北条氏康,也不要担心,他已经怕了我们了,绝不会出兵援救。

联军彻底放松警惕,开始了死围城。要说河越城的粮食储备也真是够丰富的,北条纲成硬是抗了将近半年也没弹尽粮绝,战事持续到了次年4月。

不过,这个死围城一围就是半年多,上杉联军的8万士兵自然倍感无聊,那个时候也没有扑克牌、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娱乐工具,大家每天都闲得没事干。

看到如此多的闲散人员聚集在一处,周围的商家行动了起来。我还是那句话,日本人实在太少,河越城附近往常能有几万人就不错了,现在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商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纷纷过来兜售东西。此外,一些妓女也过来招揽生意,弄得整个军营是乌烟瘴气,完全没有打仗的样子。

按说将领看到这种情况,多少也得有点表示,例如整肃军纪什么的,起码也得做个面子工程,但上杉宪政却完全不管,因为他也在美酒、美色的双重诱惑下,哪有时间管这些闲事。

这下子,还没把敌人打败,联军自己的斗志就先没了。北条氏康看准了这个机会,立即率兵8千,亲自来到了河越城前线。他派人穿过联军的包围网,与北条纲成进行了商议,准备里应外合反攻上杉宪政的大军。

天文十五年(1546年)4月底,援军到达了河越城附近,北条氏康在军事会议上确定了夜袭的计策,并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了4队。除留下1队人马做机动部队之外,其余3队都由自己亲自率领,准备夜袭联军营地。

4月20日午夜,北条氏康命令手下3队士兵脱去盔甲,轻装上阵,以最快的速度对联军的营地发动突袭。联军顿时陷入大乱,乱军之中,扇谷家督战死,该家族由于没有继承人,就此灭亡。

同时,看到援军取胜的北条纲成立即率兵出击,径直冲向古河将军的营地,联军在内外夹击之下彻底崩溃,死了1万多人,足利晴氏和上杉宪政则匆忙逃窜。

此战过后,北条氏康作为新来的年轻人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北条家族的声威也又一次响彻天下。有意思的是,北条家族在击退了联军的同时,也间接结束了上杉家族的内乱,毕竟扇谷家都被打没了,上杉家族想乱也乱不起来了。

多提两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类似河越夜袭的著名突袭战役一共有三场,另外两场分别是弘治元年(1555年)的严岛之战和永禄三年(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

但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比较,不难发现河越夜袭的性价比要比其他两场战役高很多:河越夜袭时,北条氏康以1.1万人的兵力打败了8倍于己的上杉联军;而严岛之战和桶狭间之战,其胜利者毛利元就、织田信长都只是击退了5倍于己的敌人。并不是说那两位胜利者的军事才能不及北条氏康,只是从数量上来说,河越夜袭的成就确实比另外两场战役要高。

不过高也好,低也好,上杉宪政应该都不太关注,因为他是失败者,他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往北跑,跑到了上野国自己的主城,暂时歇了下来。

不过,北条氏康并不想让他歇着,而是继续向北攻击,到了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4月,山内家的主城上野国平井城被攻克,上杉宪政又向北逃窜,来到了越后国(今新潟县)。在这里,他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因为越后国统治者长尾景虎正是他的支持者。后来长尾景虎改了几个名,最后叫做上杉谦信。

到此为止,关东地区的旧有势力——堀越、小弓两个将军,山内、扇谷两个上杉都被干掉或者赶走,硕果仅存的足利晴氏也就剩了一个空壳,北条家族在实力上完全控制了关东的中部以及西南部地区。

说到足利晴氏,由于他在河越之战时一念之差,站错了队伍,北条氏康干脆把他赶下了古河将军的位置,扶植他的儿子足利义氏上台。足利义氏是足利晴氏与北条氏康妹妹的儿子,所以他既拥有足利家族的名分,又拥有北条家族的血统,是最合适不过的继承人。

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12月,足利义氏接任第5代古河将军,北条家族经过50多年的奋斗,终于清除了关东的各大主要势力。而从北条氏康开始,北条家族的主要精力从外部扩张转为内政建设,开始完善领土内的制度建设。

北条氏康在位时,着力点主要放在了赋税的收取上。他继承了北条早云的遗志,爱护民众、爱惜民力,在出现天灾的时候甚至会免除赋税。这招实在是厉害,关东人民为此可谓是欢呼雀跃。由此,关东凭借着有利的气候条件得以越来越富裕,北条家族的统治根基也逐步稳定。

关东作为独立战场的战争业已结束,而日本战国时代也伴随着北条家族的称霸而进入了第二个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由于各地大名势力较为分散,所以各地战争一般都仅限于一国或邻近几国之间,规模并不大,战斗的感觉也很不正规,更像是一堆农民在斗殴,而不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战争。但随着不断的物竞天择和你追我杀,一些强势大名逐渐显现出来,战国时代也从小范围的动乱,转化为军阀和军阀之间跨地区的战争,规模将会更为宏大,战事也会更加好看。

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北条氏康,比如后来确立统一趋势的织田信长,再比如,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武田信玄,还有他的夙敌——上杉谦信。

野心勃勃的武田信玄走出了军阵,这是他第四次来以川中岛这个地方,「风林火山」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对面的妻女山上,驻扎着夙敌——上杉谦信的军队,「毘」字军旗彰显了他勇武挺立的特质。深夜,双方仍然在谋划着来日的战役,以及对方可能出的招数。

今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