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与商议:媒体与新工人劳资关系治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或许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所作的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的笔下,“困扰”是桩私人事务,“个人感到自己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论题”则是公共事务,所涉及的事情“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往往包含了制度安排中的危机(2005:6-7)。在他看来,这一区分是社会学想像力的基本工具。那么,在一个时代中,公众的主要论题是什么,个人的关键性困扰又是什么?要对之进行清楚的描述,米尔斯提出我们必须要追问——我们所珍视的价值,哪些受到“威胁”,哪些得到“支持”,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结构”中的什么突出矛盾?当然,此事是相当不容易。“我们的时代是焦虑与冷漠的时代,但尚未以合适的方式表述明确,以使理性和感受力发挥作用”(2005:10),这是米尔斯当年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批判。自晚清“天朝的奔溃”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艰难转型之中,至今仍在穿越“历史三峡”。此种“焦虑和淡漠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更成为今日中国显著特征——公众个人的心神不安与社会整体的制度安排,往往具有重要结构关联意义,但是通常未被明确表述为公众论题。新工人劳资关系的真实图景及其间媒体作为的现实境况,便是明显表征出这一特征的现实问题,碎片化的个人困扰均关联着结构性的制度危机,然而尚未被系统、深入地予以分析。有鉴于此,本书将是一次具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