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与阅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人在阅读时,心智是如何运转的

引导语

探讨“人在阅读时,心智是如何运转的”这个问题,更具体地说,其实是在探讨为什么这是个科研难题,我们又为何要提出这个问题。

想象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我在飞机上用电子阅读器看E. L. 多克特罗(E. L. Doctorow)的《比利·巴思盖特》(Billy Bathgate),并在读完结尾处的这段话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右,”他说,“三三,左两次,两个七,右两次,三三。”还没等他说完,我就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警笛声,而且他在说这番话时已太过艰难,以至于说完便力尽而亡。

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解释在我阅读这些字的瞬间发生了什么。

虽然面对的是白屏黑字,我的思维却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陌生的世界:那大约是在我出生前三十年的纽约市,地痞流氓横行霸道。人的心智是如何从黑色字迹中创造出心理世界的呢?奥托·“阿巴达巴”·伯曼(Otto“Abbadabba”Berman)是多克特罗用同情的笔触描写的一个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匪徒。我为什么会在乎他,并且在读到他被杀的时候倒吸了一口凉气呢?

我将从认知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并解释阅读时心智的运转,但不会详细阐述大脑的工作过程。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浅薄,毕竟心智产生自大脑,但这是近五十年来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这一点与计算机科学类似,比如,在计算多伦多下次可观测到月食的日期时,并不需要理解计算过程中计算机内部元件的工作流程。同样,本书将描述阅读过程中的心智过程,而不会具体说明大脑是如何完成这些过程的。

认知心理学家在解决复杂的大难题时,通常会先将这些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在本书中,我们分解出的一个小问题是:人类心智活动必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在看到电子书阅读器屏幕上的那些字符后,是什么让我对虚拟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做出了情感反应?我必须先看到字母并加以识别,再将那些字母组成单词,然后将单词组成句子,最后运用语法规则来理解这些句子。做出情感反应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记忆。你只有在认为自己认识匪徒伯曼这个人的时候,才会觉得他“说完便力尽而亡”这句话很伤感。因此,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我必定会逐步在脑海中建立起对这个人物的主观印象,且不断加以更新。当然,把一个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有这样,连贯的故事情节才能成形。

那么,我对《比利·巴思盖特》一书的概述,会成为研究阅读理论的起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