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 高校财务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现状及问题
2.3.3.1 高校财务机构岗位设置现状
在调查问卷的设置过程中,笔者梳理出目前高校财务机构可能设置的相关岗位共计21个。据调研结果显示,所选取的30所高校的财务机构设置的管理岗位有多有少,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现象普遍存在,21个岗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见表2-2)。其中有9个岗位设置率为100%,包括预算管理、审核制单、凭证复核、资金结算、综合管理、档案管理、收费管理、薪酬管理和决算管理;设置率在50%(含)~100%(不含)的有5个岗位,分别是基建财务、软件系统维护、后勤财务、会计稽核和税务管理;设置率小于50%的有7个岗位,分别是财务分析、创收管理、一卡通业务、经济合同管理、科研财务、绩效管理和成本管理。同时,部分岗位是否单独设置取决于各高校某种类型业务的规模,如基建财务、后勤财务、科研财务和一卡通业务等,各高校具体情况不一致导致其设置率较低。
表2-2 高校财务机构岗位设置情况

2.3.3.2 高校财务机构人员配置现状
对30所高校上述21个岗位所配备的实际人数与期望人数进行了调研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2-3。其中,实际人数是目前设置有对应岗位的各高校财务机构相同或相近岗位现有人数的平均数,最低期望人数则是目前设置有对应岗位的各高校财务机构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提出的相同或相近岗位理想人数的平均数。由于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个别员工的日常工作涉及两个以上岗位,特定岗位的工作量只是其全部工作量的一部分,故计算人数时出现小于1人和小数的情况。差异率为期望人数与实际人数的差额占实际人数的比率。
表2-3 高校财务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注:①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指设置该岗位的高校数量。②差异率=(期望人数-实际人数)÷实际人数×100%。
从表2-3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高校财务机构人员实际人数小于期望人数,差异率为12.18%。针对具体岗位,有13个岗位的实际人数低于期望人数,占岗位总数的62%;有6个岗位的实际人数高于期望人数,占岗位总数的29%;有2个岗位的实际人数和期望人数相同,占岗位总数的9%。这说明整体上,高校实际配备的财务工作人员从量上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客观需求。
2.3.3.3 高校财务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岗位设置重会计核算轻管理决策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校办学规模及关联业务持续扩张,宏观管理要求日趋严格,增加了会计核算的业务量及复杂程度,各高校财务机构只能将按时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作为其目标,“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支持”只能成为口号。通过调研得到的不同高校财务岗位的设置情况也体现出该特点。归口统计高校传统会计功能的岗位设置率最高,如审核制单、凭证复核、档案管理、决算管理等,归口统计高校财务管理功能的岗位设置率次之,如资金结算、税务管理等,而归口统计高校管理会计功能的岗位设置率最低,如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这种现象无疑会弱化高校财务机构的咨询参谋职能。
(2)人员配置总体数量不足,不同岗位之间有待优化
表2-3中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机构人员总数不足,二是不同岗位之间人数参差不齐,有的岗位人多,有的岗位人少。经分析,人员总数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财务机构人员的招聘受到事业单位编制和一些自设“门槛”的限制。对于那些传统会计核算岗位,其工作流程相对固定化、程序化和自动化,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减少人工的重复劳动,进而达到减少人员配置的目的。而对于一些管理决策支持性岗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较高,应当适度增加人员配置。否则,高校财务机构可能被贴上“会计核算机构”的标签,财务管理职能将会成为“会计核算职能”的附带品,而“会计分析、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将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