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知行合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则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12年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各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明确了方向,从政策环境层面彰显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拓展作用

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是拓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从当前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效果来看,大学生对于较为枯燥的理论内容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掌握不牢、理解不透,更无法以其为指导构建自身的价值观体系,这意味着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认知由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融入,通过开展国情调查、田野考察、民情体察等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出理论、走向实践,进而从个人经历、自我体悟中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过程主动与被动、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

新形势下,各种思潮纷繁涌动、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从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对德育工作者的严峻挑战。通过开展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百态中认识世界、感受民生,从而熏陶思想、充实精神、提高境界、增长才干,对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时代精神和国情党情的感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道德风尚的体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的大课堂里,大学生能够在自觉广泛的身体力行中提升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最终化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认同与自觉践行。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化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亦是宣传者和弘扬者。依托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得以在更广范围内、以更生动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弘扬,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扩大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图画、动漫、视频等方式进行生动的传播,能够让价值观的宣传更加具有生命力,从而以大学生的生动宣传为载体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达到营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氛围这一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