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和利率
(一)利息和利率
利息是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或者说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利息可以看成使用资金的价值。
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系中市场越发达,金融资产越丰富,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权益越受保护,利率发挥作用的余地就越大。因此,利率政策往往成为货币当局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
(二)利息的本质
关于利率本质的论述,西方经济学家有各种观点。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亚当·斯密认为借款人借钱以后,可用作资本投入生产,也可用于消费。利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借款用于资本时,利息源于利润;二是当借款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如地租等。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资金周转灵活性的报酬。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关于利息本质的论述。总体来看,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本质的看法基本围绕着这样一个思路,即把利息看成在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投资的机会成本。马克思对利息的本质做了最为透彻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贷款人)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借款人)索取的报酬。利息来源于借贷资金投入生产或流通过程而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必须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企业主收入自留,一部分作为利息准备还给贷款人。因此,利息是劳动者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三)利率的种类
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这是根据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划分的。年利率是以年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分”;月利率是以月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厘”;日利率以日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毫”。
2.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这是以信用行为期限长短为标准划分的。长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短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由于借贷期限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风险越大,因此利率越高;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这是根据在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划分的。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固定利率尽管计算资金成本比较方便,但在有严重通货膨胀时,会给债权人带来很大的损失。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浮动利率可以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
4.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这是以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划分的。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当资金供大于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小于求时,市场利率上升。资金的供求均衡点决定了市场利率。官方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官方利率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的,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我国的利率基本上是官定利率,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就是我国的官方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我国银行存款利率暂时不能上下浮动,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
5.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就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借贷契约和有价值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在出现通货膨胀时,名义利率提高了,但从实际购买力考察,利率实际上并没有增加或没有名义上增加的那么多。因此要得知实际利率提高与否,必须先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或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没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分。一般来说,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i+p
其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例如,某银行发放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0%,该国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则该贷款的实际利率为6%。
6.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这是按利率依附的经济关系划分的。存款利率是银行吸收存款支付利息采用的利率;贷款利率是银行发放贷款向借款人收取利息采用的利率。
7.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债券利率和市场利率
这是按借贷主体划分的利率。银行利率是银行存取款采用的利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和商业银行利率。中央银行利率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和融资采用的利率。债券利率是发行债券主体发行债券时用于结算利息采用的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利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以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我国利率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如下:
(一)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二)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此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三)物价变动的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此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因此,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国际经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第二,我国的利率水平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第三,我国的利率水平要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案例2-4]购物分期付款划算吗?
看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而手头又很紧的话,假如买的是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其使用效用可延长至好几年,可以将其视为与借钱置产同样的道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享用耐用消费品的效用,但分期付款的年限不要超过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年限。分期付款时应比较现金一次付清与分期付款期限以及每期付款额,来换算所支付的利率。例如,现金支付需要10000元的商品,分12个月支付,每月支付1000元,r(12, -1000,10000,0)=2.92%,月利率2.92%相当于年利率35%,不是很划算,还不如用较低利率先借钱买下来。若是零利率的分期付款,即使手头上现金足够,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来善用货币的时间价值。高价商品一开始就标榜分期付款支付方式的时候,通常若一次支付可以享受总价的折扣。例如,定价10000元的商品10个月分期付款每月1000元,看起来是免息的,但若现金付清可以有5%的折扣,分期付款利率=r(10, -1000,9500,0)=0.94%,换算年利率为11.3%,也不算低,把存款解约来一次付清是比较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