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六位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简介
一、颜德馨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简介
颜德馨国医大师,祖籍山东,1920年出生于江苏丹阳中医世家,幼承家学,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6年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主持中医业务。1999年,设立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后扩展为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2002年出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历年来获得“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6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颜德馨国医大师在学术上开拓创新,秉承孟河学派重视脾胃的学术特点并有所创新,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颜老发现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与气血有关,尤其是久病、怪病等疑难杂证。他根据《黄帝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之说,认为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九窍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在中医辨证和治则治法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天地,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他通过临床总结和实践验证,提出了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基本要素在于“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衡法理论。衡法,具有平衡和权衡的意义。衡法的组成,以调畅气血为主,由多种治疗方法组合而成,能够平衡阴阳,发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适用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多种疾病。这一法则在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延缓衰老,贯彻于“瘀血与衰老”的科学研究以及多种老年病、疑难杂证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