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工作越来越累,成就感却越来越低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吧,工作越来越多,要做的事情越来越杂乱,人越来越累,但是成就感却越来越低。

有一期《圆桌派》节目给我印象很深,这期节目的主题就是“成就感”。

梁文道说,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他的秘诀是什么。但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成功,甚至没有一点成就感,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那就是自己运气比较好。他说自己的成功不是靠努力,不是靠天分,而是靠自己的运气。

接着,许子东给了观众一个公式:成就感=能力/理想。分子是能力,分母是理想。比如你的理想是50分,能力也是50分,那你的成就感就是1,成就感很高。当你的理想达到100时,你的能力还是50,那你的成就感就只有0.5了,这时你会感到挫败。

窦文涛接着问嘉宾:“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成就感,你们自己有过成就感吗?”

马家辉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今天坐车来现场挺顺利的,这让我挺有成就感的。我这样说不是故意搞笑,而是我知道成就和成就感是不一样的概念。成就感的基础是满足感,当你内心感到满足了,你自然会有成就感。文涛说他觉得自己做的节目很失败,没有成就感。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一个连话都讲不清楚的人,要做到这个水平,我想都不敢想。但是没用,我很满足,但是你不满足,因为那是你在做的事情,你之所以没有成就感,是因为没有满足感。”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没有成就感,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得到满足。

其实,人们的异化也是导致成就感很低的原因之一。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工作不满意,很多社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人谈到对工作不满意的理由都会说,没有成就感。也有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以至于走上人生的绝路,原因也是觉得自己这一生没有任何成就感。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有这样一个情节,他去当流水线上的工人,他都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就知道拧螺丝,一天八小时唯一的工作就是拧螺丝,最后拧到了别人的胸口上。

这就是我们说的异化,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被工作变成一个环节或者一个工具的时候,你的成就感就被削弱了,甚至没有成就感。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

比如全家人都要靠你一个人养活,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你的工资可以给年迈的父母养老,可以和朋友出去聚会,但是家里的其他人却做不到,那你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成就感。此时成就感怎么定义,就看你自己了。

现代人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这个社会好不好要看能不能把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很难。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因此他没办法去尝试。比如有人想,我还没当老板呢,我还没成为画家呢,我没成为歌手呢。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很简单,调节自己的能力,就是在理想这个“分母”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分子”能力的份额。这个能力包括自己的努力、运气、天赋等等。我们并没有改变理想,我们只是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成就感会越来越多。

但是,当一个人经历了大风大浪、人生起伏后,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了,不会再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了。这个时候想要让自己依然获得成就感,只能缩小理想。比如你的理想原本是周游世界,可是现在体力跟不上了,缩小成周游全国也不错。根据许子东的成就感公式,这就是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理想越小,成就感就越大。

年轻的时候调节能力,年老之后调节理想,让成就感公式一直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你就不会太失落。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朋友徐莉。她在准备在职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心急如焚,每次和她见面,都能明显感到她又苍老了许多。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现在特别焦虑,我害怕我考不好,我明明已经复习了这么久,但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万一我落榜了岂不是很丢人。”

我把许子东的成就感公式告诉了她,我对她说:“你可以考虑把自己的目标稍微缩小一点。你想考到省外去,可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放心,为什么不选个省内的大学呢?我们省内大学的这个专业也很有名。在你能力已经满格的情况下,适当缩小自己的理想,成就感不久变大了吗?”徐莉听了我的建议,换了一个目标,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果然考上了。

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感与成就感不一样,满足感和快感靠你自己就能完成,但是成就感却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来鉴定。比如徐莉的成就感来自于她考上了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就是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