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孟母三迁择邻教子
战国邹人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三迁择邻,断机教子,买肉啖子。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孟母数十年如一日,既成就了孟子,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名儒,又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如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劝学篇》。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劝学篇》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记载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三岁丧父,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经常喜欢到坟墓之间与孩子们嬉游玩耍,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处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玩起商人做买卖的游戏,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玩得十分开心。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的样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孟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子,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为一代大儒。这就是孟母三迁、孟母择邻的典故。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择邻》、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择邻》都是描绘这一故事,孟母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食、励志、敦品、勉学等方面教育孟子。后人把孟母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尽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孟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择邻》
天津杨柳青年画《孟母择邻》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还记载了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民国月份牌年画谢之光绘《孟母断机》就是描绘这一故事。
民国月份牌年画谢之光绘《孟母断机》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西汉韩婴《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边的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表明她没有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