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景深
从摄影光学的理论上来说,当摄影镜头对焦于被摄体的某一点上,只有这一点的物体才能在感光器上结成清晰的影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对焦点的前后一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也能在照片上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这种在对焦点前后景物较为清晰的范围,即为景深。从对焦点至摄影镜头前的最近清晰点为前景深,从对焦点至后面的最远清晰点为后景深,前后景深之和为全景深。前景深的清晰范围小于后景深,约为全景深的1/3。
在风光摄影中,大景深是最为常见的使用方法,大景深的使用可以使得画面更清晰明了,更为通透
光圈:f/22 快门:1/1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3.3.1 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使主体突出,让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也可以使所有的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展现。掌握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的获取方法是最有意义的,只要掌握这些方法,对其他大小景深的控制自然会迎刃而解。
获取最小景深
采用小景深拍摄的画面,往往只有被聚焦的拍摄主体是清晰的,画面中的其他部分,如前景或背景都呈虚化状态,而这些虚化部分却更加衬托了拍摄主体的清晰和醒目,所以小景深在人像、静物、花卉及一些特写画面的拍摄中经常被采用。根据景深与光圈、摄距、焦距的内在关系,获得小景深的方法为:最大光圈+尽可能小的摄距+长焦镜头。
在获取最小景深的3种方法中,采用最大光圈是既简便又效果好的方法,它不会引起被摄体变形和空间透视失真的效应。适当地缩小摄距,可以使景深变小,但过分地缩小摄距,则会引起被摄主体形变失真。而采用长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同时会带来空间透视压缩的效应,而且镜头的焦距越长,空间透视压缩的程度就越大。当然,在不考虑空间透视因素时,采用长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仍不失为好办法。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运用小景深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主体
光圈:f/3.5 快门:1/8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小景深通过模糊远景,更衬托出画面的主题
光圈:f/2.8 快门:1/350s 感光度:ISO125 曝光补偿:0
长焦距的使用也会使得景深变小,画面中使用的是500mm长焦镜头拍摄的小黄莺
光圈:f/11 快门:1/2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获取最大景深
采用大景深方法拍摄的画面,其清晰度的范围非常大,往往从很近到无限远都清晰。这种大范围的清晰度对拍摄环境的描绘,被摄主体在环境中位置的交代,以及景物透视关系的反映都很有利。在风光、商业和建筑等摄影领域经常采用大景深法拍摄。
获取大景深较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小光圈,但随着光圈的缩小,曝光量也将明显减少,为了保持合适的曝光量,必须增加曝光时间,也就是将快门速度放慢,但当快门速度放慢至1/30s以下,容易造成照相机的晃动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此时可选用高感光度胶片或三脚架来解决。当快门速度慢于1s时,应注意曝光互易律失效问题,这时要对曝光及色彩进行补偿。此外,当光圈收缩至最小时,还有可能使镜头产生绕射现象,对成像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景深效果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光圈从最小光圈开大1~2级,以保证成像的质量。
获取最大景深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但要注意画面的畸变。我们知道在同样的拍摄状况下,虽然短焦镜头比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短焦镜头会给拍摄画面造成畸变,并且还会改变画面中的远近透视关系,它使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而远处的物体变得更小。镜头的焦距越短,这种畸变和改变透视的现象就越严重。
增加摄距虽然也能增大景深,但是成像也相应减小了。因此,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最小光圈+短焦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
大景深较多运用于风光摄影中
光圈:f/16 快门:1/16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大景深可以清晰地展现从近处一直到无限远的物体
光圈:f/22 快门:1/8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3.3.2 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
控制景深是拍摄好照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摄影镜头本身的特性来说,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3个:光圈口径、镜头焦距和摄影距离。
光圈口径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不同光圈系数拍摄的影像清晰范围不同,光圈f/2.8与f/11相比,景深有不同的变化。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f/2.8 快门:1/5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f/18 快门:1/1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不同焦距拍摄的影像清晰度范围不同。28mm和200mm相比,景深变化显著。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f/2.8 快门:1/4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200mm
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f/11 快门:1/1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28mm
摄影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在使用同一焦距的镜头、相同的光圈系数拍摄的影像,摄影距离不同,清晰范围也不同。2m和10m相比,景深变化显著。摄影距离与景深成正比。
摄距越近,景深越小
光圈:f/6.3 快门:1/100s 感光度:ISO400 摄距:2m
摄距越远,景深越大
光圈:f/6.3 快门:1/1w00s 感光度:ISO400 摄距:10m
3.3.3 景深的应用
预测景深
为了更好地控制景深,许多数码相机上还有景深预测按钮,用于在实际拍摄中观察景深的变化范围。尤为适合使用长焦镜头的近距离拍摄,只要拍摄前按动景深预测按钮,就能在取景器里直接看到将要实际拍摄照片的模糊和清晰的范围。如果拍摄现场的光线暗淡和使用较小的光圈系数,那么取景框里因亮度有限,所看到的景深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景深预测按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观察景深的有效范围,以便按需求调定;另一个作用是观察被摄主体前后景物虚实的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深范围。
在一些高级数码相机中,其中有一个独特的曝光模式DEP,即“景深控制AE”。
数码相机上的景深控制曝光模式
数码相机上的景深预测按钮
使用这种模式拍摄,先将相机的中心对焦点对准拍摄景物中希望得到清晰的前点,轻按一下快门定位,然后对准希望得到清晰的后点,再轻按一次快门,这样希望得到的整个景深范围就输入相机的主控系统中。此时,相机按照拍摄镜头的焦距、摄影距离自动选定光圈和快门速度,只要重新调整构图,按动快门即可拍摄,拍出的照片景深控制得当。
DEP这种曝光模式,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景深的范围,适合专业摄影。
超焦点距离的含义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它是指镜头聚焦到∞时,“∞”为“无穷大”,在相机镜头上远于10m直到无限远都用“∞”来表示。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
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景深大)。镜头焦距不同,即使光圈相同,超焦距也不同。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景深小)。摄影者对模糊圈的要求不同,即使光圈、镜头焦距相同,也有不同的超焦距,要求的模糊圈越小,超焦距就越远。
超焦点的实用价值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术,通常用于获取最大景深的拍摄。例如拍摄静止的大景深的风景画面,可利用超焦距来确定自己所需的景深范围。另一方面在捕捉运动物体时,可预先测定动体的活动范围,利用超焦距把它控制在景深范围内,只等捕捉精彩的瞬间影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利用超焦距来扩大景深。
距离控制法
选定被摄景物想要拍摄清晰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查看景深表上近界限与远界限的范围是否与你想要拍摄清晰的距离相对应。如果范围不够大,则可采用缩小光圈的方法,使景深近界限离镜头更近,以扩大景深范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新闻和体育等摄影题材。
运用超焦距能够在拍摄风景画面时获取较大的景深
光圈:f/16 快门: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光圈预定法
选定一个适合曝光的光圈系数,在景深表右侧将无限远的标示对准在已选定的光圈值位置上。此时,景深表上左侧对应的光圈值位置,这个距离就是景深的近界限。从这个近界限距离至无限远处都在景深范围之内。如果这个范围仍不够大,则可以采用缩小光圈的方法,使景深近界限离镜头更近,以扩大景深范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风光和旅游等摄影题材。
景深控制法
确定你要拍摄的景深范围,也就等于找到了景深的近界限。将镜头聚焦于2倍景深近界限的距离,查看景深表上哪一对光圈系数可以将景深范围包括进去,即采用哪一级光圈来拍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夜景拍摄。
运用超焦距拍摄初升的太阳,可以清晰地看到天际处太阳升起的云彩与光感
光圈:f/32 快门:1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