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武汉大学815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名词解释(翻译术语后作答,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Adverse selection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信息不对称(曼昆第7版第22章第1节)
【解析】Adverse selection,即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或柠檬市场模型(Lemons model),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先河。逆向选择的过程是:在价格p给定后,好车逐渐退出市场→买主出价越来越低→次好车又进一步退出市场→买主出价更低→二手车平均质量更低→…→p=0,q=0。这个均衡的结果是:最后没有交易,市场彻底萎缩。也就是说,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低质量商品会将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2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供求论(高鸿业第6版第2章第6节)
【解析】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即需求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需求价格弧弹性采用中点公式,即:ed=-(ΔQ/ΔP)·{[(P1+P2)/2]/[(Q1+Q2)/2]}。式中,(P1,Q1)表示价格变动前的价格和需求量,(P2,Q2)表示价格变动后的价格和需求量。
3Cournot equilibrium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寡头市场(高鸿业第6版第7章第3节)
【解析】Cournot equilibrium,即古诺均衡,又称“古诺-纳什均衡”,是指双寡头非合作博弈中,一组最优产量策略的组合。即在给定竞争者的产量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选择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这时,每个企业都没有再单方面改变其产量的冲动。
在古诺模型中,各厂商的反应曲线表示给定竞争者的产量时厂商会生产的数量。在均衡时,各厂商根据它自己的反应曲线定产,所以均衡产量水平为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在这一均衡中,各厂商都正确假定了它的竞争者将生产的产量,并相应地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个例子。在古诺均衡中,各寡头生产的产量都是在给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时能实现它的最大利润的产量,所以,双寡头中任一个都不会有改变自己产量的冲动。
4Supply shock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菲利普斯曲线(曼昆第7版第35章第3节)
【解析】Supply shock,即供给冲击,指经济体遭遇可能引起生产能力和成本变化的事件。例如,石油进口价格的变化;对大量农作物产生破坏的霜冻、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体中劳动力教育水平的变化,或者劳动力愿意参加工作的工资率的变化。不利的供给冲击推动成本和价格的上涨,而有利的供给冲击则降低了成本和价格。
如图1所示,如果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由于遭遇供给冲击(农业歉收,石油价格上涨等)而向左移动,由SAS1移到SAS2,AD线不变,则均衡点由E1移至E2,价格由P1上升至P2,国民收入从y1下降至y2。从图1可以看出,由于实际国民收入y2小于潜在国民收入y1,经济处于萧条停滞状态,但是物价水平却处于较高的水平,或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P1,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共生的现象,即出现了“滞胀”现象。
图1 供给冲击
当经济处于滞胀状态时,需求管理政策无效。如果实施扩张性的政策,经济能得到恢复,但是物价水平会持续走高;如果实施紧缩性的政策,物价水平下降,但经济会出现衰退。
5Monetary neutrality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曼昆第7版第30章第1节)
【解析】Monetary neutrality,即货币中性,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与之不一样的是,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这种情况下,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6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菲利普斯曲线(高鸿业第6版第16章第7节)
【解析】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即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指由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在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线上考虑了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所提出的一簇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π=πe-ε(u-u*)
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u*)。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生产论——边际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问题(高鸿业第6版第4章第3~4节)
【解析】(1)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某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这三种情况。
(2)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属于长期的概念,讨论的是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可变要素报酬属于短期的概念,是指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3)规模报酬递增与要素报酬递减并不矛盾,两者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也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2垄断势力(权力)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度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垄断市场——垄断势力(超纲内容)
【解析】(1)垄断势力是市场势力的形式之一,指市场中企业能够以高于竞争价格的价格定价的能力。垄断势力越大,说明企业越有可能对市场形成垄断。企业定价高于竞争性价格时,企业利润的增加并不能弥补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所以垄断势力越大,社会福利的损失越高。
(2)垄断势力大小可通过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幅度来衡量,这被称为勒纳垄断权力度或者勒纳指数:
L=(P-MC)/P=1/Ed
式中,Ed=-(dQ/dP)·(Q/P)。
从公式可知,企业的垄断程度与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呈反向变化,企业的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越小;反之,产品需求弹性越小,企业的垄断程度越大。勒纳指数值位于0和1之间。一个完全竞争企业,由于P=MC,所以L=0;而在其他企业中,L数值越大,垄断势力也越大,当价格高出边际成本很多,勒纳指数接近于1时,市场则完全垄断。
3什么是资本外逃?假如一国发生大规模资本外逃,请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简要说明其对该国利率和实际汇率有什么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开放经济基本概念——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资本外逃)(曼昆第7版第32章第3节)
【解析】(1)资本外逃指为了避免因不利的经济、政治或军事等形势所带来的损失而发生的货币从一国向另一国的大规模转移。
(2)当一国发生大规模资本外逃时,会使得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增加,从而影响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给和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
如图2所示,当资本净流出增加时,为了给购买国外资本资产筹资,可贷资金的需求更大了。因此,正如图2(a)所示,可贷资金需求曲线从D1向右移动到D2,使该国的真实利率从r1上升到r2。此外,由于在利率既定时资本净流出增加,资本净流出曲线也如图2(b)所示,从NCO1向右移动到NCO2,资本净流出的增加使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给从S1增加到S2,使本币贬值,该国的实际汇率从E1下降到E2。
综上所述,一国资本外逃使其真实利率上升,实际汇率下降。
图2 资本外逃的影响
4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AD-AS模型——短期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AS曲线垂直的原因(曼昆第7版第33章第4节)
【解析】(1)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表明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经济的产出取决于经济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量,从而独立于价格水平。这里的关键是,首先,劳动市场像其他竞争性商品市场一样能迅速出清,因为工资具有灵活可变的性质(完全的伸缩性);其次,工人和厂商具有充分的信息,从而没有货币幻觉。
图3 古典总供给曲线
如图3所示,由于实际工资具有伸缩性,这保证了劳动市场的出清。价格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实际工资,从而对劳动市场不会造成影响,产出仍然处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对应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分别用不同的模型推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源于以下三个理论:
①黏性工资理论:由于长期的劳动合同、社会规范,观念变动缓慢等原因,名义工资在短期中是黏性的,未预期到的高物价水平降低了真实工资,引起企业增雇工人,导致厂商生产更高的产量。
②黏性价格理论:由于存在菜单成本,调整价格是有成本的,因此许多价格在短期内是有黏性的,有菜单成本的企业对于市场变化需要时间来调整价格。未预期到的高物价水平使得一些企业的价格低于合意的水平,这促进了它们的销售,并引起厂商的增产。
③错觉理论:企业可能会混淆物价水平变动与它们出售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如果物价上涨,企业可能会在注意到所有产品价格上升之前看到它出售产品价格的上升,并据此认为它出售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而提高产量和增加雇用工人,因此物价上升引起产出的增加。
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假定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为Ey=3.0,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上升2%对需求的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供求论——弹性相关计算(高鸿业第6版第2章第6节)
【解析】(1)由需求价格弹性可知:ΔQ/Q=Ed×(ΔP/P)=-1.2×3%=-3.6%。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提高3%,则需求将下降3.6%。
(2)由需求收入弹性可知:ΔQ/Q=Ey×(ΔM/M)=3.0×2%=6%。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上升2%,则需求将上升6%。
2假如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12+20q1+100000,TC2=0.4q22+32q2+20000。这两个厂商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根据古诺模型,试求:
(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
(2)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产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寡头市场——古诺模型相关计算(高鸿业第6版第7章第3节)
【解析】(1)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400-0.1q=400-0.1(q1+q2)=400-0.1q1-0.1q2。
在给定q2的条件下,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
π1=pq1-TC1=(400-0.1q1-0.1q2)q1-(0.1q12+20q1+100000)=-0.2q12+(380-0.1q2)q1-100000
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1/dq1=-0.4q1+380-0.1q2=0。
由此可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q1=950-0.25q2。
同理,在给定q1的条件下,厂商2的利润函数为:
π2=pq2-TC2=(400-0.1q1-0.1q2)q2-(0.4q22+32q2+20000)=-0.5q22+(368-0.1q1)q2-20000
厂商2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2/dq2=-q2-0.1q1+368=0。
由此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q2=368-0.1q1。
(2)联立厂商1和2的反应函数,便得到以下方程组:
由此方程组得厂商1和2的均衡产量解:q1=880,q2=280。
将q1=880和q2=280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可求得市场的均衡价格p=284。
3某经济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储蓄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转移支付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购买支出2000、社会保险金1500、个人消费支出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请计算:GDP、NDP、NI、PI和DPI。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核算体系各指标的核算,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解析】(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是总投资,等于净投资与折旧之和,这里的出口指的是净出口。
因此,GDP=5000+1250+500+2000+150=8900。
(2)NDP是国内生产净值,等于GDP扣除资本折旧,故:NDP=8900-500=8400。
(3)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了国民收入(NI),故:NI=8400-750=7650。
(4)从国民收入(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PI),故:PI=7650-1000-500-1500+1000=5650。
(5)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故:DPI=5650-800=4850。
4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AF(N,K)。其中,Y、N和K分别为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为全要素生产率。试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分析】经济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非常重要(除了考推导,还经常出相关的计算题计算索洛剩余),建议考生重点掌握,考生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解析】(1)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
根据生产函数Y=AF(N,K),若劳动变动ΔN,资本变动ΔK,技术变动ΔA,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ΔY=MPN×ΔN+MPK×ΔK+F(N,K)×ΔA①
式中,MPN和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①可以整理为:ΔY/Y=[(MPN×N)/Y]×(ΔN/N)+[(MPK×K)/Y]×(ΔK/K)+ΔA/A②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因此,如果MPN×N和MPK×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那么表达式(MPN×N)/Y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表达式(MPK×K)/Y是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资本份额,并记其为β。方程②可写为:ΔY/Y=α×(ΔN/N)+β×(ΔK/K)+ΔA/A。即: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根据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可以看出,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此题考得特别偏,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对收入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作了简单的介绍。为了尽可能保证不丢分,考生作答时还应该予以扩展。
【解析】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实现的。根据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范围的不同,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与行政管理、国防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
(1)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主要表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包括基本建设的投资、新建国有企业、增拨国有企业的资金,以及地质勘探、城市维护建设、支援农业的支出等等。
②科教文卫与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是国家用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体育、出版、通信、广播等事业部门支出的总称;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费用支出;国防支出是用于各种军事力量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③转移支付的支出。通过财政渠道的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劳务交换的发生。这种转移支付,使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失去劳动能力(如年老、生病、伤残等)或劳动机会(如失业)的劳动者,能够得到物质帮助,从而保障他们的生活,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
(2)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意义
①实现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职能的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保卫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以及提供其他各种公共产品。这些活动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却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因此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为这些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②政府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需要。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引起经济的衰退,造成失业;而需求过于旺盛又会带来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以及调整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调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进而调控需求使经济平稳运行。
③发展了基础产业部门、薄弱环节和落后地区。这些部门、产业或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是私人企业所不能或不愿投资的,但这些部门、产业或地区的发展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政府对这些部门、产业和地区直接投资,使社会生产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满足了这些条件。
④由于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个人拥有要素多少的不同,个人收入会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可以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保证社会公平。
⑤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立、社会后备基金的建立以及国家物资储备的保证都离不开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和产出的影响有何不同?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各有哪些局限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这种类型的论述题事实上就是将三个简答题综合起来。对于第(2)问,考生作答时最好归纳总结,用列表的方式予以描述。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解析】(1)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宏观调控方式。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管理总的思想是,当经济中的总支出不足时,即出现萧条和失业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状态走向充分就业状态;反之,当经济中的总支出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从而消除通货膨胀。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和产出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使用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有时滞,人们对经济的认识又有局限,因此稳定政策可能难有成效,拙劣的政策甚至会成为经济波动的源泉。
①使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局限性:
a.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使得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打折扣。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增加政府支出就会完全的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支出。
b.时滞问题。对于财政政策而言,主要存在内部时滞。决策者在冲击发生与认识冲击并开始行动之间需要时间,他们首先是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才制定与实施适当政策。可能制定的政策是符合此时的经济状态的,但所制定的政策到实行时,已经不适用彼时的经济状况。
c.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②使用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局限性:
a.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另外,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于抑制需求扩张引起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
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现实中,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长,执行后到产生效果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与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的变化。
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汇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若实行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为使本币不升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率收购外币,于是货币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增加,使原先实行的紧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