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新闻传播过程

1新闻源主体

答:新闻源主体又称新闻信源主体,是指拥有新闻信息并且实际介入或参与新闻报道得以形成的个体或组织(群体)主体。组织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企业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团体等。新闻源主体主要是社会运行过程、社会生活展开过程自然造就的、自然生成的。新闻报道特有的社会影响力,使制造、塑造、捏造新闻源主体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同社会主体间经常为成为新闻源主体而展开博弈、竞争。新闻源主体在具体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新闻传收活动逻辑上的起点“主体”,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报道与接受的内容范围,新闻的诸多主要特性,都会受到新闻源主体的影响。

2传播主体

答:传播主体是指那些在具体新闻媒体中从事新闻业务活动的人——记者和编辑。就整个新闻业而言,构成新闻传播主体的是各个具体的新闻媒体或者新闻组织,它们是组织性的传播主体,是实际运行、操作新闻报道活动的实体机构,具体表现为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如果考虑到民间新闻,那么所有的人、社会组织、民间团体都是新闻传播者。根据新闻媒体中活动主体的实际地位、作用及其行为方式,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是双重的:作为高位主体的,新闻媒体(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作为本位主体的,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新闻传播主体——以采编人员为主的新闻业务工作者。

3收受主体

答:收受主体是指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传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戏剧的观众和网络的浏览者等。在新闻学的视野中,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群体和组织主体)都是新闻收受者。收受主体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收受主体“分散、弥漫”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生存、生活、工作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中。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收受主体在新闻传收活动中的特征:大众化的存在特征;自主化的接触特征;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多样化的人性特征。收受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包括:a.收受主体是后在主体;b.收受主体的新闻需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动力;c.收受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d.收受主体是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

4控制主体

答:新闻控制主体是指那些通过一定方式,限制、约束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方式的主体。控制的直接对象是新闻传播主体,控制的主要活动是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报道活动。新闻控制的严格主体是国家,进一步而言,就是政府,其依据的控制标准和手段是体现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相关规范。控制主体与新闻传播主体之间是一种约束和被约束、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新闻传媒拥有的、法律所赋予的新闻自由权利,使它也可以对包括新闻控制主体在内的一切权力行为进行监督。

5新闻过滤(四川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过滤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事实进行分辨、过滤,具有两层基本含义:记者对自己所掌握的事实材料的主观选择;凡是经过中转环节不是记者直接掌握的第一手事实新闻材料的选择。

6影响主体

答:影响主体是指在与新闻传播主体的交往中,其意图与行为对新闻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方式的选择等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作用的主体。如某些企业组织主体、社会团体主体以及一些个人主体等。影响主体的边界不太明确,凡是控制主体之外的、所有能够对传播主体传播行为构成影响的其他主体(不包括新闻源主体和新闻收受主体),都是影响主体,但最主要的是那些为新闻传播主体提供广告资源的企业组织主体,或以其他方式为新闻媒体提供资金的主体。

7高位主体

答:高位主体是指新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总体目标的设计者和确立者;是媒体方针的制定者;是一定范围内新闻传播活动规范的主要制定者;是新闻业务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高位主体决定着媒体新闻报道的总体取向。高位主体左右着新闻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经营规模,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处于支配者的主体地位。

8本位主体

答:本位主体是指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新闻工作者或传播者。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力量、主体成员。本位主体大致是由两部分人员构成的:采写、编辑、制作、播报、主持人员,他们是新闻报道活动的核心人员;相关的编辑辅助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他们属于新闻报道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人员。

9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答:现实受众是指已经接触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潜在受众是指具备正常接触媒介的能力,但还没有开始接触和使用新闻媒介的人。受众的现实和潜在是相对的,对一种媒介是现实型的收受主体,对另一种媒介有可能是潜在型的收受主体;同样,对某家媒体是现实的收受者,对另一家媒体可能是潜在的收受者,反之亦然。对任何新闻媒体而言,维系和稳定现实的收受者群体,发现和开发潜在的收受者群体都是长期的任务。

10目标受众与边缘受众

答:目标受众是指新闻媒体传播指向的主要收受者或核心收受者,即媒体的定位性收受者。边缘受众是指目标受众之外的受众,这些受众只是对一定媒介表现出不稳定的、偶然的接触和兴趣。对一家确定的媒体而言,它的目标受众和非目标受众是相对稳定的,但两种类型的受众会随着媒体自身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收受者自身的变化而变化,即目标受众会转化成为非目标受众,反之亦然。因而,对于一定的媒介而言,如何使自己确定的目标受众真正成为长期的、稳定的、忠诚的目标受众,如何使边缘受众逐渐转化成为目标受众,是必须始终探索的问题。对于一家媒体而言,拥有足够规模的目标受众,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吸引边缘受众,开发新的受众资源,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1新闻传播环境(人大2003年研)

答:新闻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诸多条件的总和。新闻传播环境可以从两种意义来理解:它是指整个新闻传播业的环境,此时环境的实际指称对象是社会环境,即除新闻业以外的其他社会子系统所共同营造的社会氛围;针对新闻传播活动而言的环境,既包括由新闻媒体相互作用构成的媒介内环境,也包括围绕新闻传播业的社会大环境(即外环境)。新闻传播环境具有自身的特征:存在形态的有形与无形;边界形式的封闭与开放;表现样式的独立与融合;生存方式的稳定与变化。新闻传播环境对新闻传播有着重要的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环境既可能对新闻传播发挥正面效应,也可能对新闻传播产生负面效应。

12传播环境(南开大学2009年研)

答: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传播环境反映了传播与环境之间互动互助、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互制关系。传播依赖于环境,环境对传播产生作用。传播环境具有无限性、开放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影响性等特点。传播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的生存境况。外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外的生存境况。传播环境的优劣会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13媒介环境(西南大学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

答: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它的培养与形成,并不是决定于哪一个人的角色观念与行为,而是媒介与社会在过去长期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媒介环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和影响媒介员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积极的媒介环境能使媒介员工不断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并相互影响、代代相传、沿袭成风、形成定势,进而反过来潜移默化地推动或促进媒介各个系统的高效、良性运转。相反,消极的媒介环境又会使广大媒介人员逐渐丧失责任心、进取心和使命感,扩散开去,相互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就会进一步瓦解甚至摧毁媒介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

14新闻传播资源

答:新闻传播资源是指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媒介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品牌、社会关系等。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对新闻传播活动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会公众。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介的产品竞争力。新闻资源开发是新闻传播活动以及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由新闻媒介主体(媒介管理者、新闻传播者、媒介经营者等)自主设计和运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15一次性媒体的直接传播

答:一次性媒体的直接传播是大多数新闻的传播模式,又称小众传播,是指媒体将新闻直达公众后即为传播终点的传播模式。即新闻在小范围内被固定的受众选择后,再没有向其他受阅者转传,新闻被某个媒体完成的是一次性的直接传播。大部分新闻都是按照这种模式传播。从另一个角度看,受阅者从发布新闻的媒介获得新闻后,新闻的空间延伸也就终止了,也称为第一媒介的一级直接传播模式。第一媒介是指首先采集和报道某条新闻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