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早期文明的盛衰(上)(公元前15世纪~前9世纪)
4.1 复习笔记
一、西亚诸国
1早期亚述和中期亚述
(1)整体情况
①地理位置
地处两河流域北部的多山地区,富有木材和矿产品。
②居民
最早是胡里特人,后来迁入亚述人,二者融合并创造了古代亚述的文明。
③分期
分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又称新亚述),以亚述帝国最为强盛。
④最初的文明
a.相当于苏美尔早王朝的时期,北方的亚述就已同苏美尔地区有了往来。
b.在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亚述曾依附于它们。
(2)早期亚述时期(约BC3000年代末~BC2000年代中叶)。
①社会情况
a.土地归公社所有,但公社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b.国家有贵族会议,国王称为伊沙库,权力不大。此外还有名年官,称为里模。
②商业贸易
a.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的铭文中记载了亚述城的市场及一些商品的比价。
b.亚述同小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扎格罗斯山区、亚美尼亚等地有很多的商业联系。
c.在小亚建立了若干商业殖民地,殖民地建有公社,但政治上并不隶属于亚述城,殖民地拥有自治权。
d.亚述商人把楔形文字带到了小亚,亚述曾同埃勃拉的统治者签订过一个有关卡尼什的《卡努姆条约》。
e.亚述的一些城市,如尼尼微、亚述城和阿尔贝拉等都靠居间贸易而富有起来。
③对外征服
a.据马里发掘的文书,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等人曾对周围地区进行过多次侵略性远征。
b.马里曾臣服于亚述,沙马什阿达德之子统治马里,小亚东部也曾被亚述征服。
④衰落
a.公元前16~前15世纪时,亚述曾分别隶属于米坦尼和加喜特人。
b.从公元前15世纪末叶以后,亚述又强盛起来,进入中期亚述时期。
(3)中期亚述时期
①不利的国际形势
a.赫梯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埃及都在叙利亚扩张自己的势力,阻断了亚述向西发展的可能性。
b.亚述人一度被认为是米坦尼和加喜特人的臣民,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②向外扩张
a.打败了加喜特人,将亚述的边界大大向南推进。
b.彻底战败米坦尼,占有了它的全部国土。
c.公元前13世纪初,亚述甚至威胁到赫梯的安全,使赫梯与对手埃及缔结和约。
d.曾西进远征腓尼基,但不久即受到阿拉美亚人入侵而被严重削弱。
③王权的加强
a.亚舒尔乌巴里特一世统治时期(BC1365~BC1330年),第一次在官方名表和印章上称自己为亚述国家之王,称埃及法老为自己的兄弟。
b.阿达德·尼拉里一世时,国王成为专制君主,给自己加上了里模(名年官)的职衔。
④商业
a.由于赫梯的强大等外部压力,亚述商人不得不将资本转入国内。
b.由于亚述本身生产力不发达,商业资本转成高利贷资本。
c.高利贷资本导致农村阶级分化加剧,小生产者丧失土地,甚至遭受债务奴役。
d.农村严重阶级分化使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进一步促使亚述采用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
2赫梯的兴衰
(1)最早的文明
①创造者
由哈梯人(讲赫梯语)和迁入的涅西特人(讲涅西特语)共同创造。
②文明的发现
原仅见于《圣经》,1906~912年大量楔形文字泥版在小亚的发掘,最终确定了赫梯存在的确切位置和时间。
③文化特征
a.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
b.亚述人曾在这里建立若干商业殖民地,将楔形文字带到了小亚。
(2)赫梯国家
①早期国家发展
a.皮哈纳时期,库萨尔开始对外扩张,毁灭了涅西特人的哈图什城,俘虏了它的国王。
b.皮哈纳之子阿尼塔两次战胜了哈梯人国家,征服了普鲁斯汉达。这一时期,小亚的商业殖民地亦不复存在。
②古王国时期
a.拉巴尔纳征服了小亚东部地区,赫梯版图扩大到黑海。
b.在拉巴尔纳二世(即哈吐什尔一世)时,赫梯使叙利亚的阿拉拉赫臣服于自己,还战胜了该地区的乌尔苏和哈苏这两大城市。拉巴尔纳二世死后,赫梯发生起义。
c.国王穆尔西里一世镇压起义并迁都哈图什。此后他征服了哈列布,灭亡了古巴比伦王国,赫梯国家成为近东地区大国。
d.穆尔西里一世死于宫廷阴谋,赫梯王国陷入王位争夺的内战。
(3)铁列平改革(公元前16世纪后期)
①目的
解决赫梯王国的王位继承问题,平息内乱。
②改革前的政治情况
a.除国王外,还有彭库斯会议(公民会议)和图里亚斯会议(贵族会议),王权受到这两种会议的制约。
b.这两种会议有权决定王位继承,还管理司法等事务,常因王位继承问题造成动乱。
③措施
a.确定了王位继承的原则,按王子年龄大小的继承顺序。
b.解决王室内部互相争斗杀戮的问题
第一,由彭库斯会议对王室内部纠纷作出裁决;
第二,国王不得任意杀戮其兄弟姊妹;
第三,任何国王亲属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负责,不得牵连其家属,也不得没收其财产。
④结果
改革调整了王室内部的关系,巩固了王权。
(4)新王国时期
①政治形势
a.赫梯战胜了小亚西南部的一些小国,但同卡斯克人部落的战争未取得成果。
b.在国王苏庇努里乌马什统治时期,赫梯攻占了米坦尼王国的首都瓦努坎尼。在米坦尼扶持了一个傀儡进行统治,还把自己的儿子扶上了其他一些小国的王位。
②经济情况(据《赫梯法典》)
a.赫梯国内存在奴隶制度,大量战俘变成了奴隶,从事各类行业。
b.赫梯国内的土地已可买卖。
③争霸战争(同埃及)
a.前14世纪上半叶,赫梯乘埃及国王埃赫那吞忙于国内改革之机,征服了埃及在叙利亚的若干领地。
b.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们(包括霍连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同赫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c.叙利亚卡迭什会战(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穆瓦塔鲁)使争霸战争达到了顶峰,双方损失惨重。
d.赫梯哈吐什尔二世执政时,埃及已从改革中摆脱了出来,阻止了赫梯的进一步扩张。赫梯也面临着亚述崛起的威胁,于是同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缔结了和约(公元前1283年)。
④赫梯衰亡
a.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王国亦被肢解。
b.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3加喜特人统治下的巴比伦尼亚
古巴比伦王国先被赫梯灭亡,后兴起过一个海国王朝,而后又被加喜特人征服。
(1)加喜特人的发展
①古巴比伦王国末期进入两河流域北部,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进入巴比伦尼亚。
a.前16世纪中叶以后,加喜特人利用亚述的衰落和埃兰王国影响的消失,并与埃及结盟而发展起来,逐步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
b.国王乌拉姆·布利阿什兄弟统治时期,灭了海国王朝,征服了沿海地区。
(2)统治模式
①国王把地产赐给一些官吏和贵族,豁免他们的赋税和徭役以及维持王家军队的义务,国王禁止破坏官吏和贵族特权。
②为保障特权地产,国王竖立了边界界石(“库都路”),刻以国王赏赐土地的敕令。
③获得地产的人(包括神庙)逐渐地联合成一些新的公社,成为加喜特政权的支柱。
(3)社会结构
①形成三个区分明显的集团
a.上层统治集团:占有大量地产及劳动者,并被免除赋税徭役,组织成城市公社。
b.农村居民:没有权利,要纳税和服徭役。
c.战士集团:他们从国王那里获得给养、马匹、战车和武器。
②自治城市
一些巴比伦尼亚的城市获得了免除赋税的特权,如巴比伦城、尼普尔等,成为自治城市。
③土地结构
a.王室地产和贡赋收入是加喜特巴比伦的经济基础。
b.赏赐给官吏和巴比伦贵族的土地只占王室地产中的一小部分。
(3)对外关系
①同埃及的关系比较友好,借此巩固了在巴比伦尼亚的统治。
②曾同埃及、赫梯结成同盟,反对亚述和阿拉美亚游牧部落,但未获成功。
③同亚述和埃兰的关系变化不定,时敌时友,有时又成为臣属关系。
④同埃兰的关系错综复杂,加喜特人因埃兰的沉重打击而衰落。
(4)再度兴起
①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时,古巴比伦再度兴起,中心了转到伊新。
②尼布甲尼撒一世曾夺取了亚述的艾卡拉吐姆城,运走了阿达德神雕像。
③他还战胜了埃兰,将马都克神雕像及部分埃兰神像运回了巴比伦。
4腓尼基
(1)整体情况
①地理位置: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
②居民:最初居住的是胡里特人,后迦南人(讲塞姆语)迁入,同化了原先的居民。
③名称界定:腓尼基属地区、民族的名称,该地区从未形成统一国家,而是形成了若干小的城市国家,居民以城市名自称(如推罗人、西顿人)。
(2)腓尼基文明的进程
①产生
a.前5000年代就有新石器时代居民点。约自前3000年代末开始,相继形成了城市国家,且往往对立。
b.这些小国大多是王国(如毕布勒),但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国王受到贵族和贵族会议的约束。
c.有的小国是贵族寡头共和国(如推罗),由一些选举出来的行政官吏统治,存在过城市的议事会或公民会议。
②进入文明时代后
a.先后为埃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
b.在为时短暂的独立时期,这些小国之间纷争不已,未能统一。
(3)腓尼基文明(影响世界)
①手工业
a.最负盛名的是造船业和纺织业。
b.玻璃制造业、金属加工业、木器加工业、陶瓷制造业、象牙雕刻等也很著名。
②对外贸易
a.早在前3000年代,腓尼基就从埃及输入亚麻、从塞浦路斯输入铜、从小亚进口锡和铁,而自己则输出象牙制品、青铜或银制品、玻璃制品、雪松以及纺织品等。
b.同北非沿地中海岸地区、同西班牙南部地区以及地中海的许多岛屿都建立了商业联系,输入原料、金属、奴隶等。
③航海探险
a.推罗国王海拉门和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时代,腓尼基人曾在埃塞俄比亚探险,带回檀香木、宝石、象牙、猿猴、孔雀以及金、银等。
b.埃及法老尼科曾利用腓尼基人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
④殖民地
a.殖民活动大约开始于前1000年代前后,其最著名的殖民是北非的迦太基。
b.腓尼基的殖民地主要分布于西部地中海,殖民地同腓尼基人没有隶属关系。
⑤字母
a.腓尼基字母共22个,是线形符号,只有辅音,元音要根据上下文推测。
b.腓尼基人把字母传人希腊,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元音,形成希腊字母。
c.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形成拉丁字母,从而为后来西方各国字母奠定了基础。
5以色列犹太国家
(1)早期发展
①前2000年代前期,喜克索斯人以巴勒斯坦地区为中心,建立了喜克索斯人的国家。
②前16世纪初,埃及人扩张到叙利亚巴勒斯坦,此地形成过一些迦南人的小公国。
③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希伯来人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家,部分迦南人与以色列犹太人长期对立。
(2)部落联盟时代(“士师时代”)
①特征
a.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一些人为“王”或“军事首领”。
b.期间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逐渐出现,阶级分化开始
②时间
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BC1230年)到扫罗称王(BC1020年)。
(2)以色列犹太国家
①国家的建立
a.前13世纪末,以色列犹太人同腓力斯丁人(“海上民族”的一支)的斗争中,产生了建立强有力机构的需要。
b.随着社会分化逐渐成熟,到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犹太国家形成。
c.扫罗组建军队同腓力斯丁人作战并取得一定的胜利,得到了多数以色列犹太部落的承认,促进了以色列犹太民族的觉醒和统一。
②版图的扩展
a.犹太人的领袖大卫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靠了腓力斯丁人,扫罗及其三个儿子死于军中。扫罗之子伊施波设即位,但以色列人陷入了混乱,大卫乘机即位为王。
b.大卫一度统一了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并赶走了腓力斯丁人,又从迦南人手中夺取了耶路撒冷并定为首都。
c.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即位(BC960~BC930年),将以色列犹太国家划为12个行省,建立起税收和劳役制度,巩固君主政体。
③国家的分裂
a.所罗门死后,国家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王国(都撒马利亚)和南方的犹太王国(都耶路撒冷)。
b.以色列王国存在了约200年后从历史上消失。南方的犹太王国断断续续地存在到罗马人统治之初。
c.犹太王国先后遭到亚述人、埃及人,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之囚”)、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人的征服。
(4)犹太教
①产生
a.被俘于巴比伦时期,犹太人的先知们秘密地传播救世主的思想。
b.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犹太教从氏族部落的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
②教义
a.以救世主耶和华为惟一神,相信耶和华(上帝)一定会惩治恶人,拯救犹太人。
b.以《圣经》为经典,后成为基督教经典的一部分(旧约),但绝大多数以色列犹太人拒绝信奉基督教。
③作用
a.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犹太人都把坚信犹太教作为民族认同的根据。
b.犹太人保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散居世界各地而未遭同化,直至今日。
二、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1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和再统一
(1)过程
①卡美斯(第17王朝的末代国王),决心进行反对喜克索斯人的战争,将把喜克索斯人赶到了基诺波里,并夺取了阿勒格什。
②约公元前1553年,雅赫摩斯(卡美斯的兄弟)占领了喜克索斯人的首都阿瓦利斯,完全驱逐了喜克索斯人。
(2)意义
①外国入侵者被驱逐出境,埃及重获独立和统一,雅赫摩斯建立第18王朝。
②埃及进入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为BC1570~BC1085年),进入繁荣时期。
2帝国的形成和统治
(1)对外扩张
对外侵略历时约百年,埃及扩张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
①过程
a.雅赫摩斯一世时,主要进军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
b.阿蒙霍特普一世时期,继续南征努比亚到达第二瀑布附近,还对利比亚用兵。
c.图特摩斯一世时期,帝国初具规模。他同叙利亚巴勒斯坦人及米坦尼王国进行战争,将埃及边疆推进到了叙利亚北部。
d.图特摩斯三世(BC1504~BC1450年)时期,击败了叙利亚联军和米坦尼王国,迫使其转而成为埃及的盟友。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在南方将埃及边境推进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e.阿蒙霍特普二世也对西亚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但只是镇压了当地人民的起义,未能进一步扩大埃及帝国的地盘。
②征服战争的影响
a.埃及完成了从诺姆国家到帝国的道路。
b.帝国版图扩大,大量财富和劳动力涌入埃及,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战争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加速了国内的阶级分化,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并造成埃及和被征服地区尖锐的民族矛盾。
(2)国家统治
①君主专制的条件
a.第18王朝初年的法老们在赶走喜克索斯人和对外侵略战争中树立了威信。
b.军队、行政官吏、神庙祭司集团等,都可以从战争中获得不少好处,故而大力支持国王。
c.新兴奴隶主阶层(涅木虎)与对军队的供应有关,是王权的重要阶级基础。
②官吏队伍
a.选拔:奴隶主阶级壮大和成熟,官吏更多地是从整个统治阶级中挑选。新王国成为整个奴隶主阶级的政权。
b.维西尔:国王之下的最高官吏,分设两个,分别管理上、下埃及。国王出征时,管理上埃及的维西尔代行朝政,但基本上是执行法老意志的工具。
c.维西尔之下有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或官吏,尚不清楚其层次及权力如何。
③地方行政
a.仍是以诺姆为主要单位,但诺马尔赫的权力已不足以反对王权。
b.诺马尔赫很可能只是中央任命的地方官,尚不清楚其权力是否由世袭。
④军队
a.不仅由埃及本土人组成,而且有外国雇佣军,如“沙尔丹”雇佣军。
b.增加了一个新的军种,即战车兵,一般都是富家子弟,战车和马匹一般自备。
⑤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a.一般派总督治理,也利用当地土著王公贵族进行统治,有精悍军队驻防。
b.往往以当地统治者的后代为人质,同时让他们接受埃及教育,待其父辈死后,返回继位,充当埃及的忠实傀儡。
⑥经济基础
a.向国内人民征收赋税。
b.向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征收贡赋,其中包括金属、牲畜、奴隶及其他财富。
3社会经济状况
(1)各产业发展
①金属冶炼
a.已采用脚踏风箱,提高了炉温,对于冶炼青铜和铁则十分必要。
b.使用了新的铜制品铸造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但要求较高的工艺水平,要求密封。
c.铁制品多半是陨铁或进口铁,本土冶炼铁可能要到公元前1000年代。
②建筑业
a.卡尔纳克和卢克索尔两大神庙建筑的主要部分都是在新王国时期建成的。
b.埃赫那吞改革时期,建造了新城市埃赫塔吞。
c.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三角洲东部营建了新都培尔·拉美西斯。
d.建筑材料多用石头(砂石和石灰石),也用砖(主要是生砖)作原料。
③纺织业
a.以亚麻和羊毛为原料,从发现的一些亚麻织物残品看,纺织技术有很高的水平。
b.纺织机械也有所改进,以垂式织布机取代了卧式织布机。
④玻璃制造业
a.在底比斯发掘出好几座属于第18王朝时期的玻璃制造厂。
b.生产的玻璃品种很多,有各种颜色以及无色透明的玻璃等。
⑤运输方面
a.除沿尼罗河的水运外,山地可能还使用驴驮。
b.在平地除用牲口驮运以外,轮车也由军用逐渐用于民间运输。
⑥农业
发明了新的提水装置沙杜夫,为高地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2)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①条件
a.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b.对外战争中掠夺回来大批财富。
c.对外联系的加强和发展。
②发展的表现与不足
a.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增多了,但铸币仍未出现,多以银为价值尺度。物物交换的情况还很普遍。
b.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使农村的阶级分化加剧。
c.最明显的标志是商人的出现,但人数很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在政治上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③发展的障碍
a.主要障碍是王室、神庙和贵族奴隶主掌握了大部分生产资料,而他们的经济是封闭型的,与市场不发生什么关系。
b.国家和各类奴隶主控制贵金属,且主要不是用作货币,而是用于制作装饰品。
c.官吏、手工业者的报酬也都是实物,而不是货币。
d.对外贸易仍控制在国家和王室手中等。
(3)奴隶制度的发展
①奴隶人数大大增加
a.长期的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提供了奴隶的主要来源。
b.奴隶本身也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成为国王赏赐有功人员的内容之一。
②奴隶主阶级的构成的变化
a.拥有奴隶的人增多了,奴隶主的面扩大了,不少中下层居民都可能拥有奴隶。
b.形成了一个名叫涅木虎的中小奴隶主阶层。
③奴隶的地位
a.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他们可被买卖、转让、继承,也可作为财产而被没收。
b.奴隶的状况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可能被释放为自由民甚至有的还占有土地,但生活很艰难的。
(4)土地关系
①就总的格局而言,同古王国时期没有太大的变化:国王、神庙和官僚贵族奴隶主仍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占有者。
②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起了某些变化,包括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渐普及到中下层居民之中,土地和奴隶都可买卖。
③奴隶主的土地基本上是采用租佃形式经营,租佃者的成分复杂,每人租佃数量不等。
④关于租税多少目前还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租佃者负担十分沉重。
(5)评价
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富了少数人,大多数劳动者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4王权与神权的关系
(1)特征
①王权同神权结成联盟
a.法老利用祭司贵族维护和神化自己的专制统治,祭司也利用王权来为自己谋求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
b.在新王国时期,阿蒙神是国家的主神,阿蒙神庙获得的赠予最为丰厚,支配了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实力仅次于国王。
c.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威胁,使法老对阿蒙神庙祭司和阿蒙神的信仰产生了疑虑。
②神庙势力与王权的对抗
a.神庙势力常常同地方贵族联合,成为王权的反对派,甚至靠削弱王权来加强自己。
b.神权势力是统治阶级唯一的精神支柱,因而王权还不得不依靠他们。
(2)新王朝法老与神权的斗争
①背景
a.祭司集团实力增长,在政治上也不再甘心作王权的附庸,也危及其他奴隶主的利益。
b.在第18王朝中叶,王室内部斗争为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插手政治提供了良好契机。
②斗争的出现
a.图特摩斯四世把胜利归之于阿吞神的保佑并赠送战利品。
b.阿蒙霍特普三世娶了一位出身平民的女子提伊为王后。他在底比斯为阿吞神修建了一个神庙。以阿吞神的名字命名他的一个卫队。
c.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任命了非祭司集团的拉莫斯代替普塔赫摩斯(祭司)担任维西尔,王权与神庙祭司的矛盾表面化了。
(3)埃赫塔吞改革
阿蒙霍特普四世(BC1379~BC1362年)在位时,推行了大规模宗教改革,同以阿蒙神庙祭司为代表的神权势力决裂。
①背景
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插手王位继承,企图扶植傀儡上台,但阿蒙霍特普四世最终登上王位。
②措施
a.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继之提出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转归阿吞神庙。去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
b.为摆脱阿蒙神庙祭司影响,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阿马尔那(埃赫塔吞)。
c.国王的名字也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
d.他提拔了许多出身中下层奴隶主的人物担任了高级官吏。
③改革初期的支持者
改革初期,曾得到军事行政奴隶主,以及当时的中小奴隶主阶层涅木虎的支持。
a.军队和行政官吏们付出心血,但得到的报赏远不如神庙多,同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
b.神庙祭司插手世俗政权,大有排斥世俗奴隶主之势,不引起世俗奴隶主的嫉恨。
c.涅木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发展都与王权的强盛息息相关。
④改革的障碍
a.神庙势力及旧贵族通过埃赫那吞的母亲施加压力,要求他放弃改革。
b.神权势力还在西亚鼓动埃及的属地反叛,甚至图谋刺杀埃赫那吞等。
c.改革期间,埃及对外战争停止,军队得不到赏赐,一些属地也被他国吞并,引起许多人不满,改革阵营内部分裂。
d.广大劳动群众对改革不热情,原因是他们因修建新的首都而加重了负担,信仰的改变也不会很习惯。
⑤结果
a.继承者图坦哈蒙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几乎完全废弃埃赫那吞的改革措施。
b.阿蒙神庙等势力复辟后,支持改革的涅木虎受到打击迫害,财产被抢夺。
c.王权重又与阿蒙神庙势力结盟,对神庙势力更加依赖。
⑥评价
a.改革的实质是同神庙势力关于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
b.改革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始终不能摆脱神权势力的影响。
5埃及与赫梯的争霸
争霸发生于前14至前13世纪初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
(1)背景
①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特殊性
a.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该地区存在一个埃勃拉国,十分富庶。
b.该地区处于商业交通要道之上,是腓尼基人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c.埃勃拉国之后,这里长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抵御外来侵略和掠夺。
②争夺的历史
a.埃及第18王朝前期的法老们曾同米坦尼在这里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后两国结盟。
b.小亚兴起的赫梯王国打败了米坦尼王国,与埃及直接对峙于叙利亚地区。
c.埃赫那吞改革期间,一些属地宣布独立,另一些则归附了赫梯。
d.图坦哈蒙执政时期,作为人质的赫梯国王王子被埃及人所杀公开战争爆发。
(2)争霸过程
①图坦哈蒙执政时期,埃及遭到重大失败。后因被俘的埃及士兵的传染病也传给了赫梯士兵,战争暂告停止。
②霍连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等几位法老统治时期,多次用兵西亚。
a.取得了不少胜利,基本上稳定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形势。
b.未能完全恢复埃及在西亚的全部属地,赫梯的气势仍咄咄逼人。
③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BC1304~BC1237年),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战争达到了高潮。
a.双方的战争准备
拉美西斯在三角洲东部营建了新都培尔·拉美西斯;还组建了四个军团,招募了不少雇佣军。穆瓦塔鲁将赫梯首都从哈图斯城迁到了靠近叙利亚的小亚南部城市达塔什。
b.战争形势
叙利亚地区的若干公国支持赫梯,对埃及十分不利。
c.过程
第一,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远征,占领了腓尼基沿岸。
第二,拉美西斯统治第5年,进军叙利亚,在卡迭什城与赫梯发生大规模战争。拉美西斯先败后胜,但双方都损失惨重。
(3)结果
①双方无力再战,且受到亚述威胁,以及两国内部的困难等,缔结了卡迭什和约(前1283年),争霸战争结束。卡迭什和约的内容包括:永久和平的确立、互不侵犯、军事互助、亡命者的引渡等。
②埃及和赫梯通过和约瓜分了他们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双方同时成为军事同盟,互相支援以应对国内外威胁。
(4)争霸的影响
①这场争霸战争在埃及、赫梯两大强国间展开,周围其他大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卷入,标志着这一地区开始有机地联结起来。
②争霸战争不仅严重削弱了两国的实力,也给战争地区和多国国内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它们国内的阶级矛盾,带来严重后果。
③遭到“海上民族”入侵,争霸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赫梯迅速灭亡,埃及也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6新王国的衰落
(1)背景
①“海上民族”入侵(两次)
a.第19王朝末叶的法老麦尔涅普塔赫统治时期,他打败了这次“海上民族”的入侵。
b.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再次遭到入侵。
②矛盾尖锐
a.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的斗争又起。
第一,国王麦尔涅普塔赫崇拜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将打败“海上民族”入侵的功劳归之于普塔赫神。但斗争再度失败。
第二,拉美西斯三世在自己的一份遗嘱中给予阿蒙神庙和其他神庙大量的捐赠。
b.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
第一,第19王朝被反对世俗权力、反对神权的多次发生大规模起义击垮。
第二,第20王朝时期,在首都底比斯多次发生造墓手工业者罢工。
③对外矛盾
到第20王朝时,埃及的亚洲属地也已大部丧失。
(2)新王国的终结
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新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时期。
7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
①发展过程
a.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成,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
b.演化:第一中间期出现祭司体、后期埃及时期出现世俗体,希腊罗马人统治时发展为科普特文字。
c.希腊罗马人统治埃及的时期,象形文字逐渐被遗忘,最终成为一种死文字。
②文字特征
a.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又称限定符号)。
b.象形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通过部首符号确定表达的事物。
c.一般是从右向左,从上往下写。
③考古与解读
a.目前可见最早的是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最晚的是公元394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时期的一个铭文。
c.1822年法国学者商波良重新释读成功象形文字。
(2)文学
①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也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
②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如关于奥西里斯等的事迹、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等。
(3)应用科学
①天文
a.考古发现:第12王朝墓中发现古埃及最早的星座图;发现19和20王朝时的星座图和星位表;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的总管森穆特墓的天花板上有天文图。
b.天文观察:新王国时,埃及人已知道43个星座。
c.历法:最初用的是阴历,后来改用阳历,每年误差仅1/4天,对朱里亚历(罗马共和国晚期凯撒制定)有很大影响。
②医学
a.医学文献:最古老的是《史密特医学纸草》(主要是外科医学);1872年在底比斯发现《艾贝尔斯纸草》(包含各类医学)。
b.医学成就:掌握了多种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包含有关美容的内容;使用药物十分广泛,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的有关成分;中王国时期提出各种疾病的基础是心脏和血管的变化的理论;外科医术特别发达,可能与他们解剖尸体、制作木乃伊有关。
③数学
a.文献:《莫斯科数学纸草》、《林德纸草》(又称《阿赫摩斯纸草》)、《阿那斯塔西纸草》等。
b.成就:代数已能解一次方程,但没有位值制,某些数字表达很复杂;几何学方面,能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会求柱体等的体积。
c.数学应用:如修建金字塔、确定给劳动者的报酬;将数学与天文观察相结合,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测量埃及国家面积和埃及境内尼罗河的长度。
(4)建筑
①杰作
a.大金字塔、中王国时期于底比斯开始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
b.要塞建筑:中王国时期在尼罗河第二瀑布地方修建的要塞。
c.新王国时期出现大规模的建筑,如完成以上两处神庙的修建。
②特征
a.建筑以雄伟浑厚著称,如两大神庙内含众多巨大的圆柱;
b.圆柱和墙壁上一般都雕刻象形文字铭文,如《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卡迭什战役等。
(5)艺术作品
①雕刻
a.浮雕多在坟墓和神庙的墙上,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圆雕的数量也很多,大者如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等,小者如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
c.古埃及雕刻起自前王朝时期,现代欧美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
②绘画
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的《三个女音乐家》都是杰作。
8埃及宗教
(1)变迁
①原始多神崇拜
起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对象包括动物、植物、各种自然现象等,属多神崇拜。
②由多神到主神崇拜
a.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各小国内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
b.统一的埃及古王国出现了全国统一崇拜的主神,起初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是太阳神拉,中王国以后是阿蒙神。
③多神崇拜仍然存在
a.原有各小国的主神降为地方诺姆的神,仍受到崇拜。
b.一些神在全国受到崇拜,如农业神和冥世神奥西里斯,技艺和工匠之神普塔赫神。
(2)评价
①神崇拜的作用
a.主神也是国王的保护神,他们往往推出不同的神作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b.表现:期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阿吞神,麦尔涅普塔赫时又推出普塔赫神。
②性质
a.古代埃及的宗教还未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处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上。
b.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等,反映埃及的农业国家性质。
c.古代埃及重视来世的存在(奥西里斯审判),宗教既为现世的统治阶级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修建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