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河南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信息网络安全的发展状况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天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开放、平等是互联网的基因。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对社会稳定、市场秩序和公众权益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河南在维护信息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着从理念到制度的多种挑战。

一、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信息网络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物理安全(指计算机网络硬件、存储媒体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安全)、软件安全(指网络软件以及各个主机、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中运行的软件的安全)、运行安全(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数据安全(指网络中存储流通的数据资料的安全)、信息安全(指确保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类信息不被非法泄露、更改、破坏)等多个方面。自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安全概念就已经从计算机信息内容的保密扩展到信息和信息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换言之,信息网络安全更多地表现为整个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而远不止单个信息的安全。可以把网络硬件、软件及其运行安全等归入网络实体安全,也即计算机系统安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网络安全);而有关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则可以归入与实体安全相对应的另一类,也即数字化信息安全。因此可以认为,广义的网络安全实际上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和数字化信息安全两个方面。总体上看,信息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当然是首先要确保联网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性。没有系统本身的物理安全性,数字化信息的安全便无从谈起。而数字化信息安全则是要确保通过信息网络存储、保留、传播的数字化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通信者身份的真实性。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生存和信息自由权(信息自由权是指公民依法可以自由地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以及利用信息的权利。信息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信息基本权利,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权利;加工、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权利即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存储和保留信息的权利,例如通信秘密权、商业秘密权、个人隐私权等)的实现成为一种可能。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似乎不再遥不可及。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随之而来的有关国家、社会、个人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安全隐患,必须加以关注。

首先,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举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概念涵盖的11个领域: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以及核安全。国家成立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这些都足以显示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是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政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密、窃密风险不断增加。各种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污染和文化渗透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病毒、黑客、国外情报组织对中国网站的入侵、公众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还普遍较为薄弱,我国和河南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保密法律政策等制度的有效运行面临着挑战。

其次,信息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发展电子商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针对网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高技术犯罪越来越猖獗。有调查显示,与传统的实物型公司相比,在从事电子商务的各类公司中,其信息泄露的风险比前者多出67个百分点。当然,这些后果与通信系统的变化直接相关。例如,150年前,商事活动通过商人亲自或书信的方式进行。电话发明后,很快成为商事交往的一种主要工具。电话通信,同信件一样,很容易被第三人截获,但是比较而言,其传送的安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然而,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无线互联网的出现,确保信息保密性与完整性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第三,信息网络安全深刻影响到了个人网络活动的安全性。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大大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同时,“人肉搜索”等通过互联网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体系建设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关注的热点。目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得到我国网民的应有重视。实际上,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早已出现在了公众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譬如进行网上交易后,消费者的姓名、地址、信用卡信息等就极有可能被网络服务商获取并用于商业用途。

二、互联网在河南的发展现状

冷战时期,美国军方为了确保自己的通信联系,力求哪怕遭受到突然攻击,一部分设备被摧毁,自己的计算机还是可以保持通信联系,投资建设了世界互联网的前身军用内网“阿帕网”。“阿帕网”启用之后,发展迅速。但是,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经过长期的研发,可以把不同的局域网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应运而生,简称“Internet”。

互联网上的信息依靠TCP/IP协议传输,根植于互联网基因的系统开放性,是“Internet”得以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1]这也是任何监管措施要注意加以保护和保持的。

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从北京发至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就是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这标志着中国成功地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也预示着互联网时代悄然叩响了中国的大门。这几十年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逐渐改变了河南公众的生活方式乃至生产方式。

截至2014年6月底,河南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099万户,排名全国第6位。网民规模为5755万人,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为4735万人,占总体网民的79.8%。河南网民规模排名前三位的省辖市分别为郑州、南阳、周口,网民规模分别为655万、579万和501万。截至2014年6月底,河南的城市网民规模达到3580万户,占比为6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而农村地区网民规模达到2175万人,占比为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当前,河南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城市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调查,河南网民中男性网民占比达到59.4%,女性网民占比达到40.6%。而截至2014年6月底,20-29岁之间的网民是河南网民之中最大的群体,占比达到40.7%;30-39岁之间的网民是河南网民的第二大群体,占比28.7%;40-49岁之间的网民是河南网民的第三大群体,占比13.3%。

河南网民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水平的占比较大,达到35.0%,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的网民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3.2%和16.2%。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收入情况来看,河南的网民中,月收入在2000以上的占比59.7%,其中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网民所占比例达到27.7%,比全国高10.2个百分点。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的网民占比为21.4%,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无收入网民占比较高,达到2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收入在1000元以下(不含无收入)的低收入网民占比仅为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低收入人群占比偏低。

2013年,郑州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新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直联点将增强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作用,提升河南在国家互联网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

2014年9月,河南省政府转发河南省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关于大力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意见》,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基于4G网络的信息服务业,扩大信息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宽带中原”建设,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计划到2014年年底,力争使网速8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0%,实现26个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2/3以上的行政村通光纤,在全省的乡镇以上和55%的行政村实现4G网络覆盖。此外,河南计划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样板打造智慧航空港区,并启动航空港区宽带核心机房建设,加快部署港区光纤宽带网和4G网络。

可见,近年来,互联网在河南正在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网络的影响之广、传播之快,使它已经超过电视、广播等各种传统媒体,成为了河南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主要的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市场秩序和公众权益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可是,河南政府、企业、公众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河南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形势的需要。因此,河南在维护信息网络安全,推动平安建设领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